中国经济外交特别形势分析会(第三期)顺利举办

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时间:2020-06-02

 

中美战略竞争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鉴于中美战略竞争已经日益波及香港,2020年6月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外交项目组举行了一次形势闭门分析会(总第三期),会议主题为“中美战略竞争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本次会议通过视频会议方式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两位在香港工作和生活的院友高曦彤和潘雅琪分享她们对最近香港局势的一些感受。

会议伊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巍教授强调了在如今中美金融脱钩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无可替代。而回归近三十年以来,一个繁荣、爱国的香港如今正在变成一个衰落、对大陆有诸多误解的香港,这其中的原因值得大家深思。

硕士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的高曦彤现就职于香港一家美资公司,她认为香港对大陆“离心”的主要原因在于香港的阶层分裂:精英阶层对香港缺乏情感,不甚关心香港是否稳定;而平民阶层与内地交流不足,对大陆的偏见颇深。就港区国安立法所引起的美国剧烈反应,高曦彤认为这并不会对香港金融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也不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香港人的核心关切仍然是社会稳定对吸引投资产生的作用。所以对于港区国安立法,企业更关心与金融地位息息相关的司法独立性是否会因此改变。

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的潘雅琪现就职于香港一家中概股企业,她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香港如今的混乱局面。首先,香港回归以来大量新移民、游客涌入,挤占了香港有限的公共资源,因而香港和内地的关系出现恶化,引发了游行示威活动;其次,游行示威发生后,内地游客大量减少,香港居民的确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物价下降等福利,因而暴乱得以长期持续;再次,香港新一代年轻人作为游行的主要群体,对内地缺乏共情心、对香港的未来期待不足,所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重新洗牌资源配置;最后,内地对香港的抗议方式了解不足,因而加剧了香港抗议的负面影响。

随后,项目组成员针对港人自治的未来、两地青年交流以及香港发展中的民生问题进行了交流。项目组两位业已毕业、现就职于北京金融机构的院友也参加了今天的讨论。最后,李巍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表示将建立固定机制,欢迎项目组毕业生同项目组继续保持学术联系。

 文字|赵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