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掐断俄罗斯输欧天然气可谓一石三鸟

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时间:2024-12-30

近日,乌克兰掐断过境天然气成为热点问题,如何评价这一事件?先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同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近日的口舌之争说起。

先是菲佐称他与泽连斯基在布鲁塞尔会面期间,后者表示将向斯方提供来自俄罗斯被冻结资产收益中的5亿美元,以换取支持乌加入北约。菲佐对此断然拒绝。随后泽连斯基呼吁斯洛伐克安全部门调查菲佐与俄罗斯的关系。12月27日,菲佐再次发声,称自己不是泽连斯基的仆人,斯洛伐克可能停止向乌克兰供应电力。

双方争吵的背后是两国都按着对方的命门。乌克兰不允许俄罗斯过境出口天然气将导致斯洛伐克出现能源危机;斯洛伐克则一直拒绝北约接受乌克兰,而且可能成为乌克兰加入欧盟进程中的最大拦路虎。

事情的源起是乌克兰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停止通过其天然气运输系统向欧洲转运俄罗斯天然气,而斯洛伐克90%的能源供应依靠俄罗斯。

从相关分析看,乌克兰拒绝过境运输俄罗斯天然气主要有三方面考量。

第一,拿捏俄罗斯,继“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后进一步弱化俄欧之间的能源联系。

乌克兰关闭过境通道将使俄罗斯对欧洲国家天然气出口量下降大约1/10。现阶段,欧洲市场每年进口大约1700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2023年俄罗斯经乌克兰对欧出口150亿立方米天然气,约占欧盟国家需求总量的4.5%。也就是说,乌克兰对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说“不”,这将导致俄对欧的天然气供应量起码减少150亿立方米,同时将造成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能源收入大幅降低。而在2022年,乌克兰停止通过处于卢甘斯克地区的索赫拉诺夫卡计量站向欧洲出口俄罗斯天然气,已使过境输气量下降一半。

同时,关闭阀门将使乌克兰每年损失7-8亿美元的天然气过境运输收入。这更意味着俄乌两国在天然气领域持续了30多年的合作宣告终结,同时将导致乌本国在短期内燃气短缺。用俄罗斯媒体的话说,乌克兰在“去天然气化”。

第二,拿捏欧洲,以能源管道为工具换取对其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支持。

俄罗斯经乌克兰主要向摩尔多瓦、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出口天然气。2023年奥地利经乌克兰进口65亿立方米,斯洛伐克进口30亿立方米,摩尔多瓦进口19亿立方米。乌克兰关闭管道将导致这些国家天然气供应紧张,进而可能出现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有俄罗斯专家表示,乌克兰关闭过境运输阀门有可能造成欧盟国家天然气价格上涨30%左右。

实际上,乌克兰的决定并非意外之举,多国早已开始考虑替代方案。例如,从2021年起,匈牙利开始通过“土耳其溪”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意大利近年来加大从非洲进口天然气,同时开始购买俄罗斯的液化气。

12月20日,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表示,如果欧盟委员会提出请求,在符合法律和技术条件的情况下,也不排除继续经过乌克兰向欧洲输送俄罗斯天然气的可能性。

有报道称,类似的做法在俄罗斯经乌克兰向欧洲国家出口石油方面已经采用。具体做法是,从俄乌边境开始,被欧洲国家购买的石油就不再算作是俄罗斯的商品,而是欧洲国家的商品。此间的主要变化是,支付过境费的不是俄罗斯,而是进口国。如此一来,过境乌克兰购买一吨俄罗斯原油的价格由8.5美元上涨至21美元。

如果采取这样的做法,能源管道就成了政治工具。只要俄罗斯还同意卖,欧洲国家能不能买到的决定权就在基辅当局手中了。对于希望尽早加入欧盟的乌克兰来说,这是在对欧谈判中的新筹码。

对斯洛伐克来说,现在最需要的是欧盟领导层的支持。但布鲁塞尔小团体的援手未必会及时伸出,因为这是借助能源问题“教训”菲佐这一欧盟内“异类人物”的良机,以解决内部意见不合的政治问题。因此,欧盟委员会可能会提出某些符合法律和技术条件的请求,但不是现在。

斯洛伐克也并非无计可施。该国可以购买液化气,先运输至意大利或其他沿海国家,解压成气体状态后再经欧洲管道系统输送至本国。按照菲佐的推算,乌克兰拒绝俄罗斯天然气过境将导致欧洲燃气价格上涨,2025和2026年欧盟将付出1200亿欧元的代价。

第三,拿捏美国,换取重商的特朗普的支持。

据《金融时报》报道,12月27日,乌克兰通过希腊的Revitus能源终端接收了首批来自美国的液化气,总量约1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乌克兰持续利用经济利益输送换取美国的军事支持。

当然,特朗普所称的快速解决乌克兰问题并非甩包袱,而是更改乌克兰作为工具的属性。非常可能的事实是,特朗普不会大幅减少对乌克兰的资金投入,只是这些钱将从军事领域转到重建领域,赚取更长期和更丰厚的利润。换个角度讲,拜登在乌克兰投入的越多,基辅当局的非对称性回馈就越丰厚,给特朗普打的底子就越牢。拜登和特朗普用的都是同一笔钱,只不过两人各揣一个账本而已。

作者:宫卓识(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