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稳存量与扩增量的就业政策研究

来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时间:2024-11-29


图源:摄图网

摘要: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建立一个劳动力市场搜寻匹配模型, 用以分析对中小企业稳存量、扩增量的就业政策效果. 理论模型发现: 企业生产率提高和岗位稳定对就业率的传导来自于两方面的共同促进作用: 一是企业期望利润上升所带来的直接效应, 经营改善释放更多就业岗位; 二是市场紧度上升所带来的均衡效应, 失业工人能够更快速地找到工作, 更高的保留工资使得就业工资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 校准后的模型通过反事实分析比较了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和失业救济这四类就业政策的“稳存量”和“扩增量”效果, 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具体来讲, 税费减免在“扩增量”上表现最优, 岗位补贴在“稳存量”上表现最优; 培训补贴虽然“扩增量”效果一般, 但“稳存量”效果良好且最为均衡; 失业救济在保障社会福利和减少就业机会之间存在权衡取舍.

关键词:就业政策;搜寻匹配;市场紧度;中小企业;稳岗扩岗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目标权重越来越大。自防疫政策优化以来,服务业的恢复性增长和经济复苏使得雇佣关系较为稳定的大型企业复苏较为及时。然而,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就业群体,更大程度受到需求偏弱、投资放缓、不确定性增强的影响,既面临劳动关系终止风险,又面临工作时间下降导致的收入降低。

在我国,解决就业问题主要依靠中小企业。但当前市场信心低迷、预期偏弱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运营情况并不理想。近三年中小企业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一直在景气临界值上下徘徊,且自2021年10月起开始持续处于收缩区间。企业信心指数更是在40∼60的低景气空间波动徘徊,企业的市场感受和未来预期都非常低迷。进一步来看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劳动力供应指数在2020年疫情初期的突然下跌之后迅速回复,从当年5月开始就一直处于110至115之间的景气区间平稳波动,反映劳动力市场上供应充足、待就业者较强的工作意愿;而劳动力需求指数则从疫情前的104左右骤跌后始终难以有效提振,自当年3月至今一直在95∼100的不景气区间中徘徊。

当前宏观经济企稳复苏,但根基并不牢固,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终端需求疲软、融资约束紧张、转型发展压力,且抵抗风险的能力弱。迫切需要进一步细致有效的政策措施优先为中小企业供氧输血,帮助其充分恢复活力,维系经济运行的微观细胞,才能实现当前稳就业政策“稳存量”“扩增量”的目标。

疫情过后,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到的冲击较大,街道上相当比例的店铺关闭。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扶持中小企业复产复工,帮助其恢复良好的劳动力市场活力,是当前阶段国家尤为关注的重要经济问题。如何更快更好地缩减失业池子、提高就业质量、将就业优先政策落到实处,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大局的重要挑战。

二、主要内容

基于上述宏观背景,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中小企业的复产复工在短期内对于劳动力市场具有怎样的动态影响?二是短期冲击后,如何运用政策工具去降低市场中的就业摩擦,以达到稳就业的政策效果。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搜寻匹配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首先分析复苏阶段企业恢复生产运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和传导机制。劳动力市场具有摩擦,失业工人和空缺岗位通过匹配函数进行随机匹配。企业付出必要的成本进行招聘活动,成功匹配到求职者后才能进行生产。工人在失业和就业两种状态间流动。工资由纳什谈判来决定,双方根据各自的议价能力对匹配的总剩余进行租金分成。

在稳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之后,本文进一步通过反事实分析考察了四类促就业政策分别在“稳存量”和“扩增量”目标维度上的实际效果,并用中国宏观现实数据进行稳定性检验,数据结果支持模型结论。一是税费减免,如降低企业所得税;二是岗位补贴,如一次性扩岗补助和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留工补贴;三是培训补贴,如技能提升补贴;四是失业救济,以保障失业群体的生活。

三、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在稳态均衡时,企业恢复运营对降低稳态失业率、提高市场紧度和工资水平有着重要影响。一是企业期望利润上升带来的直接效应。复工增产能够直接解决企业的流动性短缺和资金链断裂,企业恢复运营,带来失业率的下降;二是更多空置岗位的出现导致市场紧度上升带来的均衡效应。当经济开始复苏,企业业务加速开展,市场紧度的上升使得劳动力市场中企业的活跃度相应提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失业工人更容易匹配到空缺岗位。从短期来看,企业在收到一个正向的复工或增产的冲击之后,失业率的反应要迟滞于企业用工需求的反应,并且收敛回稳态的时间要更加持久。

综合来看,在相同的财政支出规模下,(1)税费减免的“扩增量”和“稳存量”效果最优,能最大限度减少失业、创造新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并实现工资、产出、社会福利的有效提升。(2)岗位补贴表现次之,有着良好的“稳存量”和“扩增量”效应。(3)培训补贴在“扩增量”方面效果不显著,但在“稳存量”方面表现良好且政策效果较为均衡。(4)失业救济标准的提高能够实现工人工资的上升和社会福利的改善,但效果不及减税和岗位补贴,且会显著带来失业率的上升、就业机会的减少和社会总产出的下降。

基于此,一是要扩大并提升对中小企业减税降费的力度和覆盖面,充分发挥减税政策强大的就业吸纳效应;二是要聚焦重点人群分时分类实施岗位补贴政策,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战略;三是更大限度发挥培训补贴政策的长期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的关键功能,维护就业市场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四是谨慎设定失业救济标准,确定合理的覆盖目标,适时选定恰当的政策时点启动失业救济标准的调整,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率更优。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相比于以往研究,本文所做出的探索与贡献如下。

第一,国内就业政策的研究虽然涵盖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大多集中在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相比之下,宏观层面的研究略有不足。本文构建了适用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就业政策的搜寻匹配模型,对前沿劳动搜寻理论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拓展。

第二,本文的基本研究对象是中小企业就业政策问题,针对岗位缺口和适配工人探讨了企业生产率提高和岗位稳定带来的长期影响和短期波动,并阐明其对劳动力市场的传导机制,是对现实问题的一个具体反映。

第三,本文提供四种不同的促就业政策,分别是降低企业所得税、设置新岗位补贴、设置培训补贴、提供失业救济金,并将促就业政策的效果从“稳存量”和“扩增量”两个目标维度进行比较。现有研究或者是对单一政策进行的专门分析,或是用文本分析法、定性研究法等方法进行考量,缺乏从一般均衡的系统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岗位和求职者的微观双向选择的搜寻匹配模型在多重促就业政策的有机融合和具体应用。这一全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前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问题以及供需关联,理清“稳就业”和“保民生”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四, 在政策评估中,本文将“稳存量”和“扩增量”两个维度上的宏观变量统一在一个具有随机搜寻匹配特征的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根据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特征事实,应用模型校准和数值模拟,对上述四种不同促就业政策工具进行科学的效果评估。本文定量研究的结果给我国增强和扩大就业税费优惠政策的力度和覆盖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第五,本文的理论工具是带有搜寻匹配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考虑经济系统时,将所有相关市场和决策者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研究,既体现了经济系统的整体性,也符合系统工程理论的特征。除此之外,模型通过引入随机冲击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性,预测经济变量随时间的演变,对系统动态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五、写作、投稿过程的心得体会

疫情之后的就业市场备受瞩目,本文的萌发源于作者团队对这一严峻形势的忧虑与关注。在撰写过程中,我们深刻领悟到劳动力市场中错配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各项就业政策实际效果的差异,并基于此展开深入研究。

本文历经编委初审、三轮外审及主编终审等多个审稿环节,编辑部高效的处理速度和专业的投稿系统令我们印象深刻。在复审环节中,外审专家们提供了专业、严谨的修改建议,这些意见对提升文章质量至关重要。我们衷心感谢编辑部的各位老师以及外审专家们,他们的悉心指导和专业建议对论文修改至关重要。正是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我们的研究才得以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同时,也要特别感谢《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给予我们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的宝贵机会。我们将继续不懈努力,深耕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以更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回馈学术界与行业,为推动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尽一份微薄之力。

 

本文摘编自《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44卷,第10期论文《中小企业稳存量与扩增量的就业政策研究》(点击题目链接全文)
作者:郎有泽1, 青年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搜寻匹配理论,社会经济与网络;杨秋怡(通信作者)2,3, 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楼国强1,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博弈
       1. 复旦大学 六次产业研究院, 上海 200433;
       2. 复旦大学 发展研究院, 上海 200433;
       3. 复旦大学 金融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