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年来,东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区域地缘政治挑战,包括部分成员国国内政局动荡、东盟内部缺乏团结和政策一致性、美国的印太战略、中美战略竞争带来的压力、诸如"一带一路"和"印太经济伙伴关系"等地缘经济倡议的影响以及地区安全问题时而发生摩擦等。在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形势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东盟如何应对?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应邀做客IPP明远讲坛,并以“东盟如何应对区域地缘政治经济挑战”为题开展讲座。李明江在讲座中指出,东盟多边机制正面临外部挑战,包括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角逐。他指出,许多证据表明东南亚的地区格局在发生深刻变化,而东盟也存在集体行动受阻、对冲策略难以持续、难以维持自身“中心地位”等难题。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发表演讲
就目前而言,东南亚地区及周边国家的主要感受是:该地区的地缘战略竞争在加剧,且局势愈加复杂。除了中美两国,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印度等也都在试图增强自身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一、东盟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扩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更值得深入探究的一个问题是:东南亚国家如何看待中国的影响力?
此前新加坡的东南亚研究院(ISEAS)发布了《东南亚现状:2024年调查报告》(The State of Southeast Asia 2024 Survey Report)。该机构每年在东盟十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媒体领域的精英人士中进行抽样调查,样本有1000-2000人。
The State of Southeast Asia: 2024 Survey Report【1】
报告显示,东南亚国家的精英人士主要关注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南海局势、俄乌问题、国际诈骗等问题。其中有将近四成的受访对象高度关注南海态势。
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美国。值得注意的是,当受访对象被问及如果该地区在未来被迫需要“选边站”,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主流选择(50.5%),选择美国的比例从2023年的61.1%降至49.5%。
然而,伴随而来的还有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过大的担忧。2024年的调查显示,超过73.5%的受访对象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不断增长的政治影响力表示担忧,这一数字显著高于2023年的68.5%。
另外,在维护国际秩序和遵守国际法方面,中国得到的评价比较落后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或地区。
The State of Southeast Asia: 2024 Survey Report【1】
另外,关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美英澳三边安全同盟(AUKUS),东南亚各国的精英人士持不同看法,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些“小多边”机制对平衡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影响力有帮助,有助于东南亚及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
而就“你期望中国做什么来改善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回答结果,东南亚精英人士希望中国在解决南海争端、尊重主权以及经济合作中增进互利等方面作出更多让步或努力。以上分析表明,中国与其他大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竞争方面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东南亚国家精英人士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正面接受中国的地区影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些结果?
中美博弈自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中美双边关系在过去六年急剧下滑,且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加剧。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有一系列军事安全方面的考量与部署,特别是在军事安全和软实力方面,美国的影响力依然很强。
美国与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维持并加强传统的军事联盟或伙伴关系,近年不断提升联合训练和演习。同时,美国还在进一步加强与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安全对话与军事合作。
此外,美国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尤其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年轻人在价值倾向上对美国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更高。
我们知道,在过去十几年,美国在印太地区掀起了与中国的战略竞争,四方安全对话(QUAD)与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首先是四方安全对话(QUAD)。2007年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倡议下,QUAD成立。2017年以来,QUAD逐步实质化,成员国之间的对话走向成熟,在防务合作、军事演习和情报共享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尽管东盟成员国对QUAD可能稀释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中心地位”有所担忧,但东盟和QUAD之间在诸如海上安全以及其它非传统安全等共同关心的领域内已经开始展开合作。
另外,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AUKUS进一步加强了美英澳之间的军事合作,特别是美国计划帮助澳大利亚建造核动力潜艇。核动力潜艇是众所周知的“航母杀手”,这一军事部署显然是在台海及西太平洋地区针对中国。
有观点分析认为,AUKUS对中国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超过QUAD,原因在于AUKUS在先进科技、军事和情报等领域针对中国的意图更明显。QUAD虽然也关注军事和安全议题,但其框架包括更广泛的目标,如促进民主、应对灾害合作等,不如AUKUS在军事战略上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尽管如此,澳大利亚在短期内实现核动力潜艇的部署并不容易,从技术准备、招募人员到实际部署都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那么东盟、东亚这些国家怎么看美国搞这些“小多边”?东盟国家并未在官方层面公开支持这些“小多边”,但是从一些表态和政治动作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国家倾向于鼓励这些“小多边”。
从东盟十个国家中基本上可以看出三类不同的立场:
第一类是有疑虑甚至公开质疑AUKUS的国家,尤其担忧澳大利亚推进核动力潜艇项目的是印尼和马来西亚。他们担心邻国的军事实力过于强大,以及可能带来的核扩散问题和区域军备竞赛。
第二类是支持AUKUS的国家,如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他们认为这种小多边安全机制有助于地区的战略平衡和稳定,尤其是以美国为主导、其他盟友参与的军事合作机制,可以对中国形成一定的威慑和牵制。
菲律宾驻美国大使罗穆亚尔德斯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称,中菲围绕南海岛礁争端的问题,可能蔓延到整个印太地区,甚至引发区域性的核战争。
第三类是保持沉默、不表态的国家,如老挝、柬埔寨和缅甸。这些国家在AUKUS问题上没有明确的官方立场。
然而,从整体来看,东盟十国在行为和政策上事实上默认了AUKUS作为地区安全架构的新的构成要素。
回到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从1990年代的初步铺垫,到2000年代的深化,再到近年来的全面战略合作。
在1990年代,中国与东盟国家逐步建立并恢复了外交关系,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进入2000年代,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深化。标志性事件之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自由贸易区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合作和相互依赖。
2002年,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使南海度过了相对稳定的十年。这些大动作确实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在2003年决定加入东盟友好合作条约(ASEAN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这对中国和东南亚政治战略互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中国与东盟在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化。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进一步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许多东盟国家的响应和参与,这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增强了经济联系。此外,2020年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及其他区域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
中国在东南亚的投资,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包括马东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雅万高铁、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老高铁、湄公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增强了中国在东南亚的经济影响力。“一带一路”给这些国家提供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使他们在经济转型中获得了机会,这些是美国和日本无法提供的。
尽管西方和美国的一些媒体对“一带一路”有负面评价,但在东南亚市场,“一带一路”的正面评价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
以湄公河为例,这些年来中国在湄公河流域投入了很多资源和项目,逐步超越了美国和日本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而在十几年前,湄公河流域在水资源等领域还十分防范中国。
二、怎么理解现在东南亚的区域格局?
从学术角度看,东亚地区的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过去是美国领先。但最近十几年,在包括经济领域的几乎全部方面,中国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依然占主导。
一些人认为,东南亚国家形成了“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外交策略,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一些实质,但我认为需要考虑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从细节来看,东南亚国家在经济领域对中国的相互依赖是不对称的,多数东南亚国家一直在尝试实行多元化发展策略以缓解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其中就包括越南、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这些国家正在通过拓展贸易伙伴、吸引多元投资、发展本土产业和加强区域合作等方式,努力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还有一点,经济关系的“Binding Effect”(绑定效应)相对来说比安全关系更弱。国家在经济交流中如果遭遇贸易摩擦或其他经济问题,通常可以通过调整贸易伙伴、寻找替代市场或进行政策调整来减轻影响,且一些经济体可以一定程度上承担经济利益受损。
相较于经济关系,安全关系的“绑定效应”通常更为强烈。一旦国家间建立起军事安全合作、政治同盟,特别是在面对外部威胁时,脱离或调整这种关系的难度较大,从而造成依赖的延续甚至加深。
这意味着,由于经济和安全这两个格局主导力量的分化,东南亚国家会分开思考两个问题:
一、如何协调在经济和安全领域与大国的关系?
二、如果这两者无法兼容,如何取舍?
因此,“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东南亚区域格局现状,但也有一些复杂的细节和潜在的矛盾需要理解。
三、东盟的战略
东盟国家在战略上一直致力于维持平衡。随着中国影响力的迅速扩张,这些国家更为迫切地想在中美之间寻找新的平衡。东盟通过推广“东盟方式”,利用自己主导的多边机制吸引其他大国参与,以突出东盟“中心地位”。
在中美之间的激烈战略竞争中,虽然东盟国家官方通常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但实际上,这些国家往往采取对冲策略。这种策略既不是简单的平衡行为,也不是完全倾向于任何一方,而是通过在两大国之间灵活调整自身政策来维护自身利益。
在东盟各国的战略行为中,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对冲策略。其中,一些国家采取了“硬对冲”策略,特别是在安全领域直接针对中国的行动;而另一些国家则采取了“软对冲”策略,在安全领域努力维持中美之间的平衡。
这些年来,东盟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虽然一些学者质疑东盟是否曾真正占据过区域中心地位,但在推动地区多边主义框架下,东盟在协调地区问题和推进地区一体化方面,无疑发挥了一定的引领和协调作用。
中美战略竞争给东盟成员国带来了压力,对东盟的团结和中心地位造成了影响。过去,东盟能够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但近年来,成员国间的分歧加剧,很难形成统一的声音。一些成员国受到外部大国的压力,被迫在会议议程上阻止某些提议。
东盟正在考虑是否需要改革其基于共识的决策机制。有成员国提议称,在处理某些关键议题时,不必要求所有成员国的一致同意,只需多数成员国的支持即可,以此提高东盟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行动效率和灵活性。
东盟推出的“印太展望”(The 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Pacific, AOIP)文件也面临更新的挑战,尽管东盟试图在中立的基础上推进该战略,但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四、南海问题何解?
关于南海争端,许多东南亚国家都存在一定的疑虑和不满。包括对中国九段线和中国针对其他国家资源开发的一些反应,当然东南亚申索国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
我认为,南海冲突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种僵局短期内难以解决,经验上看,每隔一段时间该地区就会出现一些冲突。南海问题不仅是中国与域外大国地缘政治较量的问题,东盟内部的非争端国似乎也无法认同中国的一些立场。南海问题可能会是中国-东盟关系里长期存在的一个“魔咒”。
4月7日,美澳日菲四国海上力量首次在南海海域举行“全面”海上联合军演
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总体良好,大的政治忧虑不多。尽管与某些东盟国家存在一些冲突和利益分歧,但这些国家并未表现出与外部大国联合来直接对抗中国的倾向。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可以考虑更加注重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在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在确保不影响整体战略和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这不仅能稳定现有关系,还可能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在当前印太地区局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与东南亚国家维护稳定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全球政治压力的增加,中美关系及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竞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使得东南亚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中占据了关键地位。
因此,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可能需要考虑策略上的调整。
比如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冲突,有一种新的思路,即不必在仁爱礁问题上与菲律宾对抗,而是转变思维,寻求合作。可以考虑将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争议暂时搁置,与菲律宾共同在仁爱礁建立一个海洋公园。
这不仅可以作为合作的示范项目,还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如海洋科学研究和渔民保护等合作,从而在提升地区稳定性的同时增强双边关系。这种合作模式的探索可能会为处理更广泛的地区争议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这种合作能够展示中国对区域稳定的承诺,有助于在东南亚及更广泛的国际社会中塑造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长远来看,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稳定当前的地缘政治状况,还为将来南海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提供更为有利的谈判环境和信任基础。
讲者简介:李明江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厦门大学访问讲席教授。
【1】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 (2024). The State of Southeast Asia: 2024 Survey Report.
来源: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