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眼下,高招正在进行中,各高校陆续寄出录取通知书。令人诧异的是,今年屡有大学录取通知书被曝出错。有的把“录取”二字写错,有的把“大学”的英文拼写搞错,还有的“的、地、得”不分……
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大学和新生的第一次“对话”,承载着满满的人生仪式感。如此严肃的公文材料上竟然出现低级错误,简直是一个笑话。
短短几十个字的录取通知书都搞不正确、写不清楚,问题何在?
要么是没有用心、不负责任。试想,但凡有一点责任心,何至于连几十个字的通知都写不清楚?只能说,少数高校的管理者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一工作上。
要么是虽然认真负责,但无奈能力不济,只能勉力为之。倘若如此,问题就更严重。试想,堂堂高校连最基本的对外行文都写不好,其文化何在,精神何存?这样的大学除了专业技术输出外,能够给学生成才、成家,乃至成为大师以足够的养分吗?
再往深处思考,大学连录取通知书都写不好,是否对应着“文科没落”的现实?
近些年,一些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对文科的轻慢与日俱增。部分大学里,人文学科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文科教授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社会上,一些人鼓吹“文科无用”,导致很多考生、家长偏听偏信;在高等教育的设计上,文科的显著性正在不断被瓦解……凡此种种,看似“大势所趋”,实则加剧了“学科的跛脚”。
眼下,很多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连留言条、借条、会议通知都写不清楚,大学连录取通知书都错漏百出,也许正是“文科没落”恶果的一种显现。
与其说这种怪象是对大学更加重视录取通知书写作质量的提醒,不如说是对当下很多大学“轻慢文科”的及时预警——再不重拾对文科的重视,再不全面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一些大学的学问水准、社会公信力可能会继续下降。
公众严厉批评写错别字的大学,不是要看笑话,也不是要揪住这点问题不放,而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感到担忧。联想到我国历史上一些知名大学的“文理兼容、博通为先”,以及由此开启的“批发大师”的盛况,笔者希望有更多人明白“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更多大学能做到“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并重,多培养出一些“两条腿走路”的大才,少闹出一些低级笑话。
撰文:李思辉,《中国科学报》 记者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4-08-06 第3版 大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