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肯尼亚签署贸易协议,一场不对等的“游戏”

来源:世界知识时间:2024-04-12

2023年12月1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肯尼亚总统鲁托在内罗毕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为期25年。根据协定,肯尼亚商品可免关税、免配额进入欧洲市场。欧盟还为肯尼亚提供进出口贸易相关的发展援助,旨在助肯扫除出口障碍。同时,肯尼亚也将逐步对欧洲商品减免关税,开放市场。


2023年12月18日,肯尼亚和欧盟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一、欧非贸易往来的三种制度安排

欧洲与非洲间的贸易往来主要在三种制度安排下展开。一是“除武器外的一切”贸易模式(Everything but Arms,简称EBA)。该模式取消了最不发达国家所有商品(除武器弹药外)进入欧盟的关税和配额限制,属于欧盟外贸普惠制中最优惠贸易模式,且不要求对象国对欧盟开放市场,是一种单向优惠贸易安排。非洲33个最不发达国家可适用此模式。二是《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是欧盟设计的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协定,签约的非洲国家将获得欧盟市场准入,并在一定过渡期内逐渐对欧盟开放市场,名义上是具有互惠性质的贸易安排。三是一般普惠制。适用于那些既不属于最不发达国家,又未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此种模式的贸易优惠力度相对最小。

长期以来,作为前殖民地的非洲受益于与欧共体(欧盟)签订的《洛美协定》《科托努协定》给予的单向优惠贸易,在独立之后仍与欧洲保持紧密的经贸联系。但因单向特惠制不符合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未覆盖其他发展中国家,欧盟自2003 年开始与非洲国家谈判《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最初,欧盟选择与非盟进行整体性谈判,但由于非盟权威性和代表性不足,成员内部分歧严重,以致谈判夭折。2008年后,欧洲选择与非洲大陆五个次区域集团分别展开谈判,但谈判过程并不顺利,截至2022年初仅有14个非洲国家批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且多为临时性质的协定。其中,欧盟与东非共同体于2014年完成谈判,2016年肯尼亚率先批准。但受到英国脱欧影响,加之除肯尼亚外的东共体成员皆为最不发达国家,享有EBA资格,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其无明显利好,致使欧盟与东共体的集体谈判破产。

肯尼亚是一个例外,其不在最不发达国家之列,无法享受EBA贸易优待,又对欧洲市场较为倚重,为避免出口欧洲的商品被课税,肯尼亚逐渐走上与欧盟双边谈判之路。2021年2月,肯尼亚获得东共体授权可单独与欧盟谈判。历经两年多时间,双方正式签约。这是自2016年后欧盟与非洲国家签署的首份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二、各有所求

欧盟与肯尼亚签署此协定,欲巩固欧非传统关系。首先,稳固对非洲地缘经济影响力。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成为域外国家投资的热门目的地,尤其是中国、印度、土耳其、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争相扩大对非贸易投资,欧洲对非贸易份额被大幅稀释,影响力不如从前。穆·易卜拉欣基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非洲对欧洲出口占非洲出口总额的一半,到2021年,这一比例已降至35.3%,落后于亚洲(41.8%)。同时,欧盟对非投资占非洲外来投资比例已由2005年的三分之二降至2019年的42%。受乌克兰危机、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影响,国际贸易格局面临调整,欧洲有意将非洲这一传统“殖民地后院”打造为自身重塑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支点,响应美国提出的“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政策。肯尼亚被西方视为“民主样板”,且近年经济表现亮眼,成为欧盟重新加强对非经贸联系的首选国家,欧盟欲通过肯带动其他非洲国家与欧谈判。

其次,改善在非洲政治形象。长期以来,欧洲对非洲颐指气使的“家长式作风”饱受非洲各国诟病。近年来非洲遭遇输入性通胀,民生艰难,加之安全形势严重恶化,民众将非洲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归咎于欧洲尤其是法国的过度干预,非洲多国暴发反法抗议示威活动,严重影响欧洲在非声誉。为此,欧盟希望通过塑造互惠的新型欧非贸易关系,淡化“殖民者”历史标签。

肯尼亚需要欧盟稳定的市场和投资。欧盟是肯尼亚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肯主要向欧盟出口蔬菜、水果、茶叶和鲜花等初级产品,从欧盟进口机械设备、矿产品和化工产品。新贸易协定正式锁定肯在欧盟的市场准入,将为其吸引更多的欧盟战略投资。相比之下,非洲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非洲大陆自贸区2021年正式启动以来,仅有少数国家开展了部分商品的试点贸易。肯尼亚转而寻求加强与域外国家进行自贸协定或贸易协议谈判,除欧盟外,肯尼亚与美国、阿联酋的谈判正在推进之中。

三、难以改变不对等的欧非贸易关系

短期看,欧盟与肯尼亚签署的贸易协定将提振肯出口,未来可能还有更多非洲国家加入谈判。但从更长远角度看,非洲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治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并不能够为其提供与欧洲真正开展平等贸易的实力和资本,反而或对非洲国家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其一,减少非洲国家财政收入。非洲国家财政汲取能力普遍较弱,关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据联合国非洲经贸委员会统计,《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使肯尼亚、坦桑尼亚、布隆迪、卢旺达分别损失1亿美元、3240万美元、760万美元、560万美元的税收收入,或导致这些国家债务负担加重,对外援的依赖加深。

其二,冲击非洲本土产业,影响非洲工业化进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实施后,非洲国家需分阶段减免对欧盟商品的进口关税,最终将有约80%的欧盟商品不受贸易壁垒制约,以更低的价格涌入非洲,这些商品大多为高附加值的工业品,且在国际市场极具竞争力。专家认为,非洲的加工制造业将受到强烈冲击,欧洲在非的投资建厂也将主要围绕以出口为导向的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展开,非洲或将再度回到向欧洲出口原材料、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模式。

其三,阻碍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东共体是非洲一体化程度较高的次区域组织,肯尼亚是其核心成员。肯对欧盟免税与东共体国家统一对外关税制度相冲突,不利于东非共同市场的发展和成员国团结。欧非《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将促进贸易向欧洲转移,减少非洲内部贸易,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将面临挑战。总体而言,欧洲与非洲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并不是一场对等的“游戏”,对非洲自主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

 

作者:钟卓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