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企业动态|中国商飞两款机型巡展东南亚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时间:2024-03-28

在大国竞争中,那些掌握重要技术资源和制造能力的超级企业是在“战场”第一线攻城拔寨的“新士兵”。“超级企业动态”栏目旨在梳理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民航工业这三大主要部门中关键企业的投资、生产和研发动向,追踪其在地缘政治影响下的跨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布局调整,致力于提供一个管窥全球产业迁移的基本图景,进而勾勒大国产业和技术竞争的粗略轨迹。

民航工业

C919开通第三条航线,国产客机首次实体参加国际航展

3月8日,国产大飞机C919开通上海虹桥-西安咸阳航线,成为继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上海虹桥-北京大兴航线之后的第三条商业航线。3月2日,第五架C919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港飞抵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正式入列东航机队。至此,中国东航首批5架C919国产大飞机订单全部交付完成。2023年9月中国东航还向中国商飞增订了100架C919飞机,目前C919最新的订单数已经超过1200架,对应总价值达到9000亿元。

2月15日-20日,中国商飞的2架C919和3架ARJ21参加新加坡航展。这是C919首次飞至海外,也是国产客机首次实体参加国际航展。新加坡航展是亚洲地区影响力最大的航展,空客、巴航、达索等航空制造企业均出席此次航空盛宴,以吸引东南亚国家的订单。航展首日,西藏航空与中国商飞签署40架C919高原型和10架ARJ21高原型飞机订单,成为国产C919和ARJ21高原型飞机的全球启动客户。河南航投也与中国商飞签署6架ARJ21衍生机型订单,包括ARJ21灭火机、医疗机和应急救援指挥机。航展期间,中国商飞通过馆内模型展览、地面静态展示、飞行表演等方式展示了中国国产客机的研发成果。航展结束后,C919和ARJ21在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开展首次海外大规模展示飞行,展现出国产飞机开拓国际市场、树立国际口碑的自信姿态与坚定决心。

巴航工业与美国航空签署史上最大的E175飞机订单

3月4日,巴西航空工业与美国航空集团签署了133架支线喷气式飞机E175的订单,包括90架确认订单和43架优先购买权。该订单也是美国航空有史以来签署的最大的E175飞机单笔订单,所涉飞机将于2025年开始交付,由美国航空的子公司特使航空(Envoy Air)运营。E175是一款80人座级的飞机,2005年起开始在美国服役,凭借其良好的性能和经济性在美国的支线市场独占鳌头,市场份额达到88%。美国航空是E175的主要运营商,此外天西航空和美联航也有少数运营。

美国航空集团目前机队飞机数量共1540架,其中E175占212架。此次美国航空集团除了E175还购买了85架空客A321neo和85架波音737MAX10。

ICT

格芯获得美国政府15亿美元补贴

2月19日,半导体代工企业格芯获得美国政府根据《芯片和科学法案》提供的15亿美元资助和16亿美元的可用贷款,这是截至目前该法案提供的最大额度补贴。根据与美国商务部达成的初步协议,格芯将在纽约州马尔他建设新厂,并扩建佛蒙特州伯灵顿工厂,增加电动汽车、电网和智能手机等关键领域的半导体供应。美国商务部表示,增强尖端半导体生产能力事关“经济和国家安全”。然而,获得政府补贴的半导体项目在实际推进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英特尔公司由于市场环境不佳以及补贴拨款缓慢,被迫推迟俄亥俄州200亿美元半导体制造项目的建设进程。该项目最初预计在2025年投产,按目前的进度则需推迟到2026年。

除了支持本土制造商,美国政府还从打压竞争对手、密切联系盟友两方面推进其半导体产业战略。一方面,美国政府认定中芯国际南部工厂为华为代工Mate 60 Pro芯片,要求数十家美国供应商暂停向中芯国际南部工厂出售产品。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正向韩国半导体制造商SK海力士释放合作信号,鼓励其敲定在印第安纳州投资150亿美元新建半导体封装厂的计划。美国商务部还表示台积电和三星电子也有望获得《芯片和科学法案》的补贴。

英伟达主导成立“AI-RAN联盟”

2月26日,英伟达主导的“AI-RAN”(人工智能-无线接入网)联盟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成立,三星电子、爱立信、微软、诺基亚、美国东北大学等11家企业和学术机构作为创始成员参与其中,中国厂商没有参与这一联盟。该联盟的目标是将人工智能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建立6G技术的行业标准和生态系统,推动6G的标准化和商业化。联盟重点关注三大研究领域:一是借助人工智能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二是将人工智能和无线网络加以整合,提高基础设施效率;三是利用人工智能为无线网络用户提供新服务。

同日,美、英、法、加、澳、日、韩、捷克、芬兰、瑞典等十国发表关于6G研发原则的联合声明,提出了6G技术的系列标准,尤其强调安全性、韧性和互操作性。企业间和政府间6G联盟的建立,反映出面对中国厂商在5G时代取得的市场优势,美西方国家及企业迫切希望在6G时代到来之际弯道超车,掌握更大的数字权力。

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打开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想象空间,相关龙头企业的市值出现引人注目的飙升。2月9日微软收盘市值达到3.12万亿美元,打破了苹果2023年创造的纪录,成为全球市值最高企业。3月5日英伟达收盘市值突破2.1万亿,超越沙特阿美,成为仅次于微软和苹果的全球第三大上市公司。

台积电日本首厂开业,二厂将获巨额补贴

2月24日,台积电位于日本九州岛熊本县的首座工厂正式落成,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总裁魏哲家、董事长刘德音及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斋藤健出席落成仪式,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通过视频祝贺。该工厂预计于2024年底开始生产28纳米、22纳米的硅芯片和16纳米、12纳米的逻辑半导体,届时将成为日本最先进的逻辑晶圆厂。

逻辑半导体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的发展高度相关,推动了企业和国家在该领域的双向布局。台积电计划在日本建设的第二家工厂将聚焦6纳米的先进制程,预计2027年投产。据悉日本经济产业省将提供最高48亿美元的补贴,条件是台积电日本新厂至少要生产10年、必须增加对本土供应商的采购等。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台积电在日生产,既是为了复兴日本的半导体制造能力,抵御半导体地缘政治风险,同时也希望将日本打造成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尖端半导体的主要生产基地,从而在这一新兴战略性领域抢占先机。

电动汽车

巴斯夫广东生产基地第二套装置投产

1月18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广东湛江东海岛建设的一体化基地正式将第二套装置投入使用,该基地旨在协同原材料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生产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材料。

2018年7月,巴斯夫湛江项目协议由广东省政府与巴斯夫集团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签署,这对中德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具有标志性意义。该基地于2019年11月动工,2022年9月正式投产首套装置,计划于2030年全部建成。广东一体化基地是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总投资额预计达到100亿欧元。巴斯夫此前已有六个一体化基地,分别设在欧洲(德国路德维希港、比利时安特卫普)、北美(美国德克萨斯自由港、美国路易斯安那盖斯马)和亚洲(中国南京、马来西亚关丹)。广东一体化基地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

除了对生产设施的投资,巴斯夫对中国的研发投资也不断推进,巴斯夫上海创新园已经成为其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基地。巴斯夫在“去风险”浪潮下坚持投资中国反映出中国新能源和电子产品市场巨大的产业吸引力,对中德、中欧合作发挥重要的示范性作用。

LG化学与通用汽车签署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协议

2月7日,韩国电池制造商LG化学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近190亿美元的协议,将从2026年到2035年向通用汽车供应电动汽车电池的正极材料,该交易量足以制造500万辆高性能纯电动汽车。此前双方于2022年7月就长期供应正极材料达成初步协议,通过此次协议进一步明确了LG化学和通用汽车从正极材料到整车的全产业链合作。

上述协议涉及的电池正极材料将由LG化学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工厂生产,这有助于通用汽车满足《通胀削减法案》补贴的要求。2023年12月,LG化学首席执行官辛学喆、韩国驻美国大使、田纳西州州长等人出席了LG化学田纳西州工厂的动工仪式。该厂预计2026年投产,年产能将达到6万吨,有望成为美国第一大正极材料工厂。在《通胀削减法案》的影响下,美国本土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正在加速发展,美国及其盟友基于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也在日益深化。

对企外交

2月29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会见法国达飞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鲁道夫·萨德。法国达飞海运集团是法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集装箱全球承运公司,仅次于瑞士的地中海航运公司和丹麦的马士基公司。韩正表示,欢迎包括达飞集团在内的跨国公司深化对华合作,在华实现更好发展。达飞集团表示其重视对华合作,将坚持在华长期发展战略。

2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新加坡资源加工企业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一行,双方就中国经济形势、深化改革开放和外商在华发展等交换了意见。

1月25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会见强生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运营和风险官温格尔一行。双方就强生公司在华发展、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凌激表示,医药行业是中国引进外资的重点领域,中国政府鼓励生物医药领域外资项目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快落地投产。温格尔表示,中国是强生全球业务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也是全球创新战略市场,强生公司愿持续扩大对华投资。

1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京会见美国前财长、华平集团主席盖特纳,双方就中美关系、中国经济、资本市场等议题交换看法。何立峰表示,中方欢迎华平共同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共享发展机遇。盖特纳表示,华平已进入中国30年,是来华最早的全球资产管理投资公司,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的午餐会,同跨国公司负责人进行交流。沃尔玛、摩根大通、英特尔、巴斯夫、大众、西门子等14家跨国公司负责人参加午餐会。他们表示,多年来投资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愿继续深化对华合作,坚持在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