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Russiapost”网站刊载长篇报道,讨论了战事与制裁下俄罗斯基础设施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编译了该文,以飨读者。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欧亚新观察工作室立场。
天寒地冻的俄罗斯,仅莫斯科州就有20个居民点没有供暖。沃罗涅日、秋明、梁赞等城市以及雅罗斯拉夫尔州等地的居民家中气温低于 10度。供暖问题往往与停电问题同时出现,在没有天然气的情况下,情况变得十分严峻。
公用事业问题
莫斯科也未能幸免——由于城市东北部的变电站发生火灾,四个大区停电停暖。影响最广的事故发生在波多利斯克区克里莫夫斯克的一个锅炉房,那里的人们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连续几天没有暖气。在莫斯科州的利特卡里诺,人们靠生火取暖。
据说原因是前所未有的寒潮。“目前的事故主要归咎于寒冷”。经济学家尼古拉·库尔巴卡说:“天气越寒冷,事故就越频繁。”他认为,这种情况从苏联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只是媒体并不总是如此关注这些事故。
不过,一般来说,零下30-35度的短时寒潮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常态。它们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但从历史上看,公用事业的事故率也很高。至于媒体方面,记者们很难忽视数万人面临冻死危险的事实。
经济学家谢尔盖·彼得罗夫(化名)认为,当前的公用事业事故是一场完美风暴的典型案例。“有四个因素同时出现,每一个因素都加强了另一个因素的影响:地方预算赤字、基础设施超负荷、制裁(尽管我认为制裁最不重要)和寒潮。”
彼得罗夫解释说,通常情况下,许多城市和地区的预算都会出现赤字,而现在,当他们还必须为那些有亲属参加特别军事行动的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时,情况就变得更糟了。与此同时,地区和市镇财政也面临困境,它们从当地私营企业获得收入,但现在主要是国营企业在增长,私营部门的税收收入却在下降。因此,许多地区不得不更加节省维修费用。维修的减少意味着事故的增加。此外,自苏联时期以来,大多数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质量都不尽如人意。
就连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承认国家的基础设施破旧不堪。不过他坚称,在总统执政的20年间,更新所有基础设施“根本不可能”。令人尴尬的是,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例,在这段时间里,该国的整个基础设施都实现了彻底的现代化。而且没有出口任何高价石油。
公用事业系统的质量低下也因过去20年的快速住房建设而加剧:在莫斯科,新建楼房的大区往往与现有系统相连接,即使在建造自己的锅炉房等情况下,也是通过现有的变电站、天然气网络和输水管道供电。彼得罗夫指出:“顺便说一句,这主要是富裕地区的问题。”
事实上,现在出现冰冻的地区大多是前些年快速建造住房的地区。克里莫夫斯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此之前,这里曾是一个村庄,克利莫夫斯克特种弹药厂的工人大多居住在这里。按照苏联的标准,这种企业下属居民区的公共设施由企业承担。因此,村子由工厂锅炉房供暖。
转轨时期,生产衰退,企业被多次转售,而目前的老板可能与政权关系紧密。而军工企业之所以受到追捧,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私有化后的军工企业实行保密制度,这意味着,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任何民事监管机构都不能前来检查。这为一些不法商人创造了绝佳机会。
随后,住房繁荣开始了,克利莫夫斯克从一个村庄变成了波多尔斯克区的一个微型区,一幢幢多层现代公寓楼拔地而起,取代了稀疏的企业附属住房。所有这些建筑都与工厂的锅炉房相连。
然而,微型区的公用设施责任没有重新分配。不过这对工厂和锅炉房的所有者来说是有利的:企业的产能不高,因此锅炉房并不面临着太大的生产压力,而房地产开发商则为接入热力系统支付了高昂的费用。
但俄乌冲突爆发后,克里莫夫斯基工厂弹药订单激增,重启大量产能,锅炉房的负荷随之急剧增加。但现在,锅炉房不仅要为工厂和几栋供工人居住的五层公寓楼服务,还要为一个拥有数千居民的大型小区服务。再加上此前对维修的投入不足,以及不专业的维修工人,随着寒潮的到来,一切都崩溃了。
令人震惊的是,一连串的事故都绕过了莫斯科州和莫斯科较富裕的住宅区。彼得罗夫解释说,最先进的住宅区通常都有自己的锅炉房。这甚至更便宜,但问题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不允许连接天然气。获得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许可既需要钱,也需要动用关系。商务楼宇甚至更高级楼盘的开发商都有这样的关系,他们不在乎钱,因为公寓的价格可以弥补这一点。廉价住宅区的开发商为了省钱,一般都不向审批部门行贿,结果居民就遭殃了。
然而,高级住宅区的锅炉房也有自己的问题。那里通常使用西方设备。但由于制裁,这些设备现在既不向俄罗斯供应,也不提供维修服务。此外,现代锅炉一般都与制造商联网,以便远程诊断和维修。
理论上,这个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彼得罗夫表示,他的一个朋友在其意大利供暖锅炉上安装了一个VPN,之后锅炉就认为自己回到了意大利并开始工作。但他警告说,这不是长久之计,通过卫星追踪真实位置是很容易的。“没有人会为单个锅炉费心,但对于大型锅炉房来说,这是一个冒险的选择。当然,意大利或其他西方国家的制造商不太可能在严寒中关闭未经授权的连接设备,但在温暖的季节是有可能的。”
在备件方面,彼得罗夫确信,如果制造商是知名品牌,进口锅炉房的状况会更好。ABB集团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很多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在贴牌生产的同时还生产自有品牌的完全一样的产品,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长期以来的传统。这些产品的商标使用当地语言,但与原产品完全相同,购买完全没有问题。许多俄罗斯工厂已经组建了整个团队来挑选西方设备的仿制品。最大的挑战在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地的编程原则完全不同。有时文件也用的是本国语言。当地俄语翻译主要是文科出身,因此对他们来说,技术翻译非常困难。
现在,俄罗斯的寒潮正在消退,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在逐步清理。但由于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的质量将继续恶化,预计事故发生的频率还会增加。
运输问题
此外,航空业的事故越来越多,这显然与寒冷无关。例如,红翼航空公司(俄罗斯客运量最大的10家航空公司之一)运营的三架波音飞机中的两架在今年夏天发生故障,导致400名俄罗斯游客被困在安塔利亚。红翼航空公司无法派出从叶卡捷琳堡飞往安塔利亚的航班来接他们,被迫向伊卡尔航空公司求助。
与此同时,此前一架伊卡尔航空公司的飞机因天气雷达损坏而无法从普吉岛飞往伊尔库茨克。但由于制裁,这些雷达不能卖给俄罗斯。最后,俄罗斯国家航空公司Aeroflot在5周内有8架飞机发生故障。
库尔巴卡表示,“这当然是制裁造成的——设备需要按标准更换零件、维修;简单地说,就是授权维修。维护一停止,问题就来了。”彼得罗夫则解释说,对飞机进行的维护有几种类型,其复杂程度各不相同。“有些操作我们可以自己完成,不会有任何困难。其中一些需要消耗品。我们可以生产一些简单的消耗品,如垫圈和密封件,但外国制造商禁止航空公司这样做。现在,在制裁的影响下,航空公司可能会不顾禁令开始生产简单的零部件。但有些部件,主要是发动机,是无法临时制造的。因此,随着发动机资源的耗尽,航班数量将会减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是否已经成功地从伊朗订购了一些设备,或者是否真的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已经就在伊朗修理飞机达成了协议的信息,甚至是传言。”
不过,库尔巴卡认为,对于波音和空客这种最受欢迎的机型来说,通过第三方购买所需的零部件不成问题,因为这些零部件在世界上有大量流通。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俄罗斯专家能否在不危及安全的情况下更换零部件。
彼得罗夫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的情况可能会重演,当时生活水平和经济的下降导致航空旅行急剧减少,一穷二白的航空公司拆散了自己的机队。“原则上,当年俄罗斯航空业在这种状态下生存了10年,所以现在也能生存10年。此外,对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来说,还有一种选择:火车。”
不过,铁路运输也并非一帆风顺。"最近,由于技术原因,从下诺夫哥罗德开往莫斯科的新型“Lastochka”高速列车停运了。但是,用来替代进口的、西门子制造的“Lastochka”的俄罗斯列车“Finist”在首次运行时就发生了故障"。
彼得罗夫认为“Lastochka”号列车故障的原因在于其采用的欧洲技术不足以应对俄罗斯的严寒,而“Finist”号列车的故障可以归咎于未经验证的技术。但库尔巴卡认为问题要严重得多:“我们在列车生产质量方面落后了很长时间,后来开始使用外国技术制造列车。这帮助我们开始制造优质列车,但现在用质量合格的俄罗斯部件取代进口部件是不现实的。这意味着,这些火车的速度会更慢、质量会更差、维修需求会更大”。
管道爆裂、飞机无法飞行、火车无法运行——所有这一切还不至于酿成大灾难。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不会发生。但会有更多的事故、故障、延误和其他麻烦,而这些现在是无法避免的。库尔巴卡警告说:“但这还只是这一两年。要预测更长一段时间内会发生什么,还无法做到。至于事故何时会从量变发生质变,基础设施何时会开始瘫痪,我们沉几观变。”
原文题目:A Perfect Storm for Russia’s Infrastructure
原文出处:https://russiapost.info/society/perfect_storm
编译:管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