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会倒逼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吗?

来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时间:2023-08-29

摘要:环境污染及其引致的环境规制成本是否有助于促进企业进行绿色转型?这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2014-2018年A股工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空气污染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城市的空气污染越严重,其未来的绿色创新水平越高。平均而言,城市空气污染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公司的绿色创新水平将提升0.75个百分点,相关影响同时具有统计显著性和经济显著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空气污染主要通过政府环境治理和公众环保监督倒逼企业提高其绿色创新水平,空气污染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媒体关注度高和融资约束低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强。此外,绿色创新显著提高了企业的长期市场价值。总之,文章丰富了空气污染微观经济后果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等领域的研究文献,能够为国家制定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空气污染;绿色创新;环境规制;媒体关注;融资约束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粗放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环境问题埋下了重大隐患,环境治理将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崛起必须逾越的鸿沟。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逐步破解财政分权下传统政商关系导致的地方政府唯GDP论和对地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保护等难题,完善官员晋升考核体系,激励官员重点关注污染防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众多污染类型中,空气污染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最普遍和最显性的环境问题,其对经济发展和公共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2012年国家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2017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蓝天保卫战”明确了空气污染防治的新标准、新目标、新行动,促使地方政府切实开展环境治理。社会公众对雾霾治理和空气质量改善的呼声日愈强烈,环境信访和环境群体事件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快速上升。在政府和社会公众日益重视生态治理、强调创新驱动绿色生产的制度背景下,空气污染及其治理能否通过环境规制倒逼微观企业进行绿色创新,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绿色转型?这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探究新制度背景下,地区空气污染及其治理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并且厘清其中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环境,能够为政府部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企业加快绿色转型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启示。

二、主要内容

(一)空气污染与企业绿色创新
本文认为,空气污染问题能够引起地方政府和地方公众对当地企业的生产活动的关注和监督,从而促使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水平。首先,空气污染是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的环境问题,针对空气污染防治提出的环境政策,明确了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责任,激发了地方官员的空气污染治理动机。在波特假说理论视角下,空气污染防治政策满足波特假说提出的规制条件。因此,随着空气污染治理考核指标的科学化和透明化以及空气污染防治在政绩考核中的重要性提高,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地方官员具有强烈动机加强对企业进行长期的环境监管。为了规避环境违规成本以及配合地方政府治污而获得融资优惠、环保补助以及其他稀缺资源的潜在收益,企业的环境投资预期会愈趋稳定,同时也越倾向于从事绿色创新活动,追求“绿色生产”收益。其次,地区空气污染对地方公众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强烈激起地方公众和新闻媒体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和愤怒。制度理论认为,社会群体可以对企业行为产生实质影响,环境合法性压力逐渐成为企业绿色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由于长期忍受着由空气污染带来的种种健康和经济的不平等,地方公众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愈发积极监督位于其居住地区的企业是否进行污染性生产活动,导致企业污染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和违规成本大大增加。为了维护企业的环境合法性地位,塑造绿色环保的企业形象,企业有动机增加环保研发投资实现绿色生产,研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环保产品或服务,获取“绿色产品”溢价,构建绿色核心竞争力。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城市的空气污染越严重,企业的未来的绿色创新水平越高。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空气污染会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力度增强企业面临的正式环境规制,进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活动; 另一方面,空气污染通过提高公众环保监督力度增强企业面临的非正式环境规制,进而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验证了本文的逻辑分析。

(二)空气污染、媒体关注与绿色创新
媒体对企业的高强度报道和深度追踪调查,能够向市场披露更多与企业价值相关的信息,增强企业行为的可视性,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导致企业进行污染性生产活动的难度和风险上升。同时,媒体对企业的环境违规行为等负面新闻具有很强的报道偏好,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舆论谴责,增加政府监管介入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损害企业形象和声誉。因此,本文认为,与媒体关注度低的企业相比,媒体关注度高的企业环境违规的难度和成本更大,故而可以预期空气污染的绿色创新倒逼效应应该在媒体关注度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强。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预期。

(三)空气污染、融资约束与绿色创新
绿色创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预期收益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正如传统新古典理论认为环境规制会通过“资金挤出效应”抑制企业的绿色创新,而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通过“创新补偿效应”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企业若能有效缓解新古典理论论述下的资金压力,便可以有充足的资金追求空气治理环境规制下的创新补偿收益。因此,本文认为,与高融资约束的企业相比,低融资约束的企业更有能力从外部获得资金支持,可以有效缓解环境规制下的资金压力,提升风险承受能力,因而更有动力和能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以应对空气污染带来的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等各方面压力,提升长期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上述论述。

(四)绿色创新与公司价值
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新的环境治理制度背景下,绿色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绿色”收益能够获得未来价值的提升,从而为企业在环境规制下选择绿色创新的行为提供了经济后果证据支撑,支持了空气污染倒逼企业绿色创新是市场资源配置的结果。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企业所在城市过去两年的空气污染越严重,其绿色创新水平越高。经过对内生性问题、变量度量问题、计量估计方法选择问题等进行的稳健性测试后,上述研究结论仍然显著成立。本文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空气污染主要通过正式的政府环境治理机制和非正式的公众环保监督机制倒逼企业提高其绿色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媒体关注度高和融资约束低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最后,本文还发现,绿色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长期市场价值。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实践启示:首先,提高环境规制政策的规范化、透明化、市场化。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空气、土地、水等环境监测指标的科学化、透明化,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激发地方官员的环境治理动机。其次,注重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环保监督制度的构建。公众是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主力军,政府应该进一步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与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对企业的污染性生产过程形成无处不在的压力,震慑其进行绿色创新,减少环境污染。最后,积极引入和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企业进行绿色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面临较大的收益不确定性。政府应该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推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等投融资金融产品。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本文的边际贡献有以下两点:第一,本文立足于空气污染防治新制度背景,基于外部环境规制和绿色创新收益的视角,科学检验了在环境治理新制度背景下空气污染对更为直接的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关系,并发现空气污染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现有空气污染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有益的补充。第二,本文侧重地区环境规制的根本来源,即环境污染问题,结合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整体理论框架分析并检验了地区空气污染的宏观环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有效扩展了关于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

未来拓展:企业绿色创新可以从绿色创新投入与绿色创新产出、绿色工艺创新与绿色产品创新等多个维度进行测度。本文仅采用绿色专利数据,以整体绿色创新产出衡量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并未使用绿色创新投入指标衡量企业绿色创新,也未对企业绿色创新进行类型划分,未来在绿色创新数据可得性条件下,应该全面考察空气污染对企业绿色创新投入和产出以及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的影响。

 

本文摘编自《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43卷第2期论文《空气污染会倒逼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吗?》(点击题目链接全文)
作者:罗进辉、巫奕龙,厦门大学 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