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对中国访问后,美国社会对美中关系的看法已成为中心议题。当美中关系陷入复杂纷争时,了解美国内部的观点多样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这一比较分析深入研究了三个有影响力的美国智库的观点--保守派的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无党派的大西洋理事会(The Atlantic Council)和自由主义的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不同的政治倾向塑造了各组织观察中美动态的独特视角与多样观点。它们的政治分析和政策建议不仅反映了美中关系的多面性,也为外界了解美国国内的战略思想提供了宝贵见解。这种背景对中国试图观察、预测和理解美国政策的潜在轨迹和政治动向提供了重要的考察方向。不过,需要了解的关键是,美国的智库往往是对同一主题展开各种不同的政策建议,所以不应武断地将某篇文章的观点介入到对美国可能采取的一般动机或方法的理解中。本报告从这些智库中抽取一些文章,引导读者理解美国几个主流政治倾向指导下的观点,旨在提供初步认知。但这不意味着,美国仅仅只有这几个政治倾向所引导的观点。
布林肯到达北京访问,,来源:Getty Images
分析各智库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时,不同智库的观点展现出非常明显的区别,这源于它们各自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传统基金会采取保守派的方法,论述问题时体现出异常坚定和强硬的态度,强调军事关切,并批评现任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挑衅行为中所体现出的“宽松行径”。它认为美国可能因台海问题被卷入军事冲突,并暗示出积极主动的立场,呼吁发挥更多的国家力量对抗中国。传统基金会主要通过军事力量的动态竞争视角看待美中关系。这种观点反映了保守派的意识形态,它们往往把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对国际对手的强硬立场放在首位。
美国传统基金会相关发文页面
保守派也非常决断地认为,自由和自决的价值观是其意识形态结构中固有的一部分。在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关于台海问题的文章中,这一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它强调了中国的“军事野心和威胁”,并视其为“争夺全球统治权”的第一步。该研究所同时强调台湾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和在全球关键贸易路线中的战略位置,并认为,台海问题将决定南海、东海,甚至马六甲海峡的商业交通的未来,这对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基于这些观点,保守派正在强力推动军事力量成为美中关系的决定因素,以进一步评估。
相比之下,大西洋理事会考虑到了政治、外交和经济因素,提出更加小心谨慎的、相对平衡的观点,并主张在美中关系中融合竞争和对话两方面。它没有直接批评美国政府的做法,而是巧妙地提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大西洋理事会在多篇文章中非常强调全球对美国行动的反应,并指出,尽管双方存在分歧,但仍需要沟通渠道,并认为美国对与中国的竞争应该采取有节制的方法,而布林肯访问中国是管理冲突的一个步骤。这种分析方法和观点更具有无党派或中间派立场的特点,强调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并承认在管理潜在冲突方面需要外交和全球支持。
大西洋理事会相关发文页面
最后,卡托研究所在自由主义原则指导下,注重避免战争,实施经济措施,并考虑外交政策决定的国内反响。它对有关“保卫台湾”的主流话语提出质疑。该研究所建议重新评估美国对台湾的承诺,认为台湾的地位对美国来说不是威胁,并主张通过经济制裁和外交努力而不是军事行动来达成目标。它还呼吁政策制定者让公众参与讨论与中国冲突的潜在风险和代价。这与自由主义观点一致,即优先考虑有限干预、经济制裁而非军事行动,以及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决策。
卡托研究所相关发文页面
这些不同的观点不仅显示了美国人观点的多元性,而且还提出了关于这些差异背后的关键问题。可能是对中国或美中关系的理解不同?或者,这些差异可能是政治理念和优先事项的对比造成的?
智库不同的意识形态背景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中国和美中关系的看法。例如,保守派智库可能将国家安全放在首位,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相反,自由主义的智库可能会强调个人自由和自由贸易,从而导致一系列完全不同的政策建议,如避免军事冲突,注重经济交往。
这些智库提出的政策建议也突出其分析中的意识形态影响。传统基金会主张加强针对中国的国防预算,意味着需要采取更积极和自信的外交政策。值得一提的是,据说这样的建议是在有报告指出美国的国防开支超过后面10个国家的总和,总额为约8770亿美元之后提出的。这一出发点与保守派的意识形态一致。
可以进一步补充的是,鉴于相当多的保守派倾向于共和党人,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进行的一项调查确认,超过一半的人认为中国是敌人,另外一半人认为中国是竞争对手。这一比例也可能适用于经济竞争领域。
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相反,大西洋理事会强调,即使在与中国竞争的同时,也要与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它认为维护国际关系的稳定是很重要的,支持有分寸的竞争,要考虑到其可能带来的全球影响。这是典型的中间派做法,寻求平衡的解决方案,结合硬(军事)和软(外交)力量。
这种政策建议倾向可以通过另一个无党派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在研究美台关系时发表的另一份报告得到更好的补充。
该报告更关注超越党派的共同利益和关切,这种无党派观点强调了台湾问题对美国及其盟友和全球经济的战略、政治和经济影响。在认识到冲突的可能性的同时,它强调了持续的外交努力、经济合作和防御战略的必要性,以阻止侵略和维护地区稳定。它采取一种平衡的方法,将军事准备和外交努力结合起来,这是美中关系中典型的中间派观点。主要目标是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确保任何变化是和平发生的,并得到台湾民众的同意。根据这一政策,美国将继续其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同时坚持其对台湾的独特承诺。这将伴随着避免可能激怒中国的象征性姿态,且无法对台湾的防务或经济进行实质性的改善。(然而美国如今正在这样的政策建议上出现偏移,防务和经济上对台湾的援助越来越明目张胆。这也是为什么美中两边的观察家均有悲观观点认为战争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存在的元素,尤其是在美国。)该报告还主张让美国公众了解台湾及其命运的重要性。同时,报告建议美国创建台湾可以参与的国际论坛,促进美台民间联系,并协助台湾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具体而言,美国将寻求与台湾谈判双边贸易协定,在关键部门实现供应链多样化,建立全球半导体制造业的复原力,并与台湾合作,尽量减少中国的经济杠杆。
外交关系委员会相关发文页面
所有这些建议都加强了硬(军事)和软(外交)力量的融合,这是中间派的特点,强调了与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的重要性,即使是在与中国竞争的时候。当然,把控这些平衡是很困难的,而且一些现实也说明,美国低估了北京对于台湾地区的主权要求–作为从来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任何的贸易协定都将被视为对中国主权的一种践踏。
如前文所述,卡托研究所主张重新评估美国对台湾的承诺,建议对中国采取经济措施而不是军事反应。这些建议与主张有限军事干预和经济自由化的自由主义观点产生了共鸣。
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政策建议显示出美国智库的多样性,并说明了意识形态偏见如何影响对国际关系的理解。每个智库都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但每个智库也有自己的盲点,因此有必要对各种观点进行全面审查,以形成对美中关系的全面看法。
然而即使在这些不同的观点中,也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线索,如承认中国崛起、美中关系的重要性、有争议的台湾问题等。这是这三家智库共同关注的问题,它们也承认美国国内政治对其对华外交政策的影响。
对中国崛起的认识:
这是几乎所有美国智库都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传统基金会强调了中国不断增加的国防开支和军事建设。大西洋理事会则指出,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是外交结果的决定因素之一。卡托研究所认为,中国大陆不断增强的军事力量是对台湾的“潜在威胁”。
其他智库也进一步补充了这一观点。外交关系委员会,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哈德逊研究所都认为中国正在崛起,挑战全球秩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每一个智库研究所都认为,中国对由美国所领导的世界秩序构成了系统性的挑战。因此,尽管实现方法不同,但是大部分智库都提出了以压制中国进一步发展(抑或是成为全球化大国或者地区霸权)为目的的政策建议。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的智库并没有深入研究中国的传统战略性文化,如“天下”等概念,这些概念也许有可能改善双方对彼此的认知。
美中关系的重要性:
大部分美国智库都了解美中关系对于世界的重要性。他们一致认为,这种关系不仅会对两个国家,而且会对全球秩序和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有趣(遗憾)的是,所研究的文章和其他智库的主要文章都没有将国家之间的合作视为一种可能性。这也与美国的主流观点不谋而合,应该引起注意。如上文所说,大部分智库仍然关注的是竞争而非合作,政策建议也是为确保美国在全球秩序下的领先优势而做出的。
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台湾问题:
大部分智库都认为台湾问题是美中关系的一个主要热点。他们对如何处理这一敏感问题的观点和建议各不相同,但都认识到它有可能使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可能引发军事冲突。
国内政治的影响:
这三篇文章都承认美国国内政治对其对华外交政策的影响。传统基金会批评现任政府的国防预算,大西洋理事会指出布林肯的访问对2024年总统竞选的影响,而卡托研究所则关注公众了解与中国冲突潜在风险的必要性。美中关系将继续成为美国国内政治的决定因素之一,甚至美国政要对于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或许将成为2024年总统大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总之,美国对中国的看法不是单一的,而是以各种观点为标志突出美国多方面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光谱。然而,在这种多样性中,仍然有一个共识,即中国作为重要的全球力量正在崛起。这种认识超越了任何最温和的方法和最强硬的方法间的分歧,并将中国定位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焦点。因此,美中关系之间的动态仍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认为,美中之间很难达成任何具有建设性的共识。值得指出的是,即使在政策实施上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中国在美国视角下的全球体系中,仍然只有一个角色:挑战者。
更广泛的理解方式或许可以衍生到将这一分析与皮尤研究中心的2021年政治类型学研究联系起来。这项研究在不同年份定期进行,描述了出美国政治的变化趋势:政治开始向右翼明显转变,保守派和民粹主义者的地位不断提高,自由派和民主派占左翼主导地位。这种政治意识形态的两极分化反映了当前的政治格局,当涉及到塑造美国对中国的立场和政策时,可能还会导致进一步分裂,并值得持续的关注。关键的选择在于,美国是优先考虑采取更强有力的军事手段来应对竞争和挑战,还是倾向于采取强调经济制裁的战略。本文认为,随着不断的分化,对于中间派无党派智库的观点将会不断挤压,并且很有可能会将这些持无党派观点的智库逐渐挤压到两极阵营。通过研究不同政治倾向的智库提出的不同政策建议,政策制定者可以对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路线进行深入了解。美国的2024总统大选,将进一步见证这样的分裂。
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余天亦,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麦卡莱斯特学院大四在读本科生。
参考文献
1.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blogs/new-atlanticist/experts-react/experts-react-blinken-makes-the-rounds-in-beijing-will-there-be-a-us-china-thaw/#cynkin
2.https://www.cato.org/commentary/us-needs-talk-about-risk-war-china
3.https://www.hudson.org/foreign-policy/globalization-taiwan-defense-miles-yu
4.https://www.pewresearch.org/global/2023/04/12/americans-are-critical-of-chinas-global-role-as-well-as-its-relationship-with-russia/
5.https://www.pgpf.org/blog/2023/04/the-united-states-spends-more-on-defense-than-the-next-10-countries-combined#:~:text=By%20contrast%2C%20the%20national%20defense,spending%20relative%20to%20other%20nations.
6.https://www.cfr.org/task-force-report/us-taiwan-relations-in-a-new-era
7.https://www.heritage.org/defense/commentary/deterring-china-dialogue-no-substitute-budgets-hard-power
8.https://www.pewresearch.org/politics/2021/11/09/beyond-red-vs-blue-the-political-typology-2/pp_2021-11-09_political-typology_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