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加坡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使其成为了全球投资者在东南亚人工智能投资的首选地区。中美两国是新加坡人工智能海外投资的主要来源地,2010年至2021年中国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人工智能市场的总投资金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引发了人们对新加坡成为下一个中美技术竞争热点的担忧。从短期来看,新加坡采取了合作伙伴多元化的道路,同时与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和治理等方面展开合作,中美两国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人工智能投资也并非零和游戏,新加坡成为下一个中美技术竞争热点的可能性较低。但从长期来看,中美全球技术竞争的加剧和来自美国的地缘政治压力将增加新加坡人工智能投资的不确定性。未来,新加坡是否会追随以色列对外国投资进行监督和审查仍有待进一步跟踪观察。
图片图源:NTU Alumni Club
2022年5月,新加坡通信与信息部长杨莉明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宣布推出世界上第一个AI治理测试框架和工具包A.I.Verify,标志着新加坡在推进人工智能(AI)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近年来,随着新加坡人工智能的发展,中美两国在新加坡的人工智能投资不断增长,引发了人们对新加坡成为下一个中美技术竞争热点的担忧。
一、新加坡人工智能外资:美国主导,中国赶超
随着工业4.0的发展,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东南亚国家未来经济的重要动力。全球管理咨询公司Kearney的研究显示,人工智能促使整个东南亚地区到2030年将地区GDP提升近10%至18%,相当于近1万亿美元。东南亚人工智能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来自全球的投资者。据美国智库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的报告显示,在过去十年中,东南亚的人工智能公司在658笔交易中吸引了超过73亿美元的投资。
新加坡是全球投资者在东南亚人工智能投资的首选地区。据Crunchbase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1年间,新加坡人工智能公司在534笔投资交易中筹集了69亿美元,占东南亚地区可观察到的投资交易数量的81%,占地区所有交易价值总额的94%。
其中,中国和美国是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外国投资的主要来源地。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10年至2021年间来自美国的投资占东南亚地区人工智能公司投资交易的三分之一。中国对该地区人工智能企业的投资则远晚于美国,2013年中国私募股权公司ClearVue Partners向新加坡人工智能企业的1600万美元投资成为中国对该地区人工智能企业的第一笔投资。尽管开始时间较晚,中国在该地区的人工智能投资快速增长。2019年,运营视频社交媒体平台的中国企业欢聚集团(JOYY)以1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专注于全球直播的新加坡人工智能公司BIGO Technology。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10年至2021年中国在东南亚人工智能市场的总投资约为25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在该地区21亿美元的投资总额。具体至新加坡,2010年至2021年来自美国的投资者参与了对新加坡人工智能企业的160笔交易,共筹集了20亿美元,而来自中国投资者虽然仅参与了42笔交易投资,但资金总额却超越美国,约为24亿美元。
新加坡在东南亚人工智能投资格局中的突出地位得益于其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早在2017年,新加坡就启动了AI Singapore计划(AISG),该计划旨在于五年内为新加坡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和人工智能研究投资1.09亿美元。2019年,新加坡发布了其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成为东南亚地区首个发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国家。该战略旨在实现到2030年将新加坡建设成为开发和部署可扩展、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领导者。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启动了人工智能加速计划(AI2),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的申请流程缩短至最快六个月。此外,新加坡政府还推出了产业人工智能项目(AI for Industry)、100项实验倡议(100 Experiments initiative)、人工智能创客空间(AI Makerspace)等项目和计划,为企业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提供技术培训、研发资金、数据和工具平台等方面的支持。2021年,新加坡政府在政府治理和金融领域启动了两项新的国家人工智能计划,旨在进一步推动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并将新加坡发展成为金融机构研究、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中心。新加坡政府还将在原有5亿美元的基础上额外投资1.8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产研合作。据英国咨询机构牛津洞察2022年政府人工智能就绪指数报告显示,新加坡在基础设施、数据可用性、数据代表性等指标方面排名全球第二和东亚第一。
二、新加坡人工智能:中美技术竞争的下一个热点?
中国在新加坡人工智能投资格局中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中美在该地区技术竞争的担忧。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研究分析师Ngor Luong等人认为,从战略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可能会减少美国公司可获得的一系列经济和技术相关的投资机会,并阻碍根据“民主原则和公民及人权”发展人工智能的努力。
首先,新加坡采取了合作伙伴多元化的道路,同时与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和治理等方面展开合作。2019年,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NRF)与中国科技部签署了两国关于科学、技术和创新合作的合作协议。2020年,两国举行了首届新加坡—中国(深圳)智慧城市倡议(SCI)联合实施委员会,会议围绕数字连接、创新创业和科技人才交流与发展三大支柱以推进新加坡与深圳在数字经济创新与创业方面的合作。2021年10月,美国与新加坡两国签署了关于促进增长和创新的伙伴关系(PGI)的谅解备忘录,双方承诺将推进包括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能源和环境技术、先进制造业和供应链复原力和医疗保健四个支柱领域的合作,其中包括支持美国和新加坡公司日益增长的对人工智能应用可信赖和负责任使用的需求。2022年3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美期间,两国签署了新的谅解备忘录以升级两国关于促进增长和创新的双边合作,其中包括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管理局(IMDA)和美国商务部(DOC)将与两国相关组织共同通过绘图练习、研讨会等各种形式联合开发可互操作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并推动道德人工智能的采用。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长杨莉明表示:“我们数字合作的一个实际例子是调整我们各自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公司可以期待更容易地跨境部署人工智能,以抓住创新机会,同时管理风险。”2022年10月,美国与新加坡举行了首届副部长级的美新增长与创新伙伴关系年度对话,双方在会后的声明中表示将继续合作“开发可互操作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以支持行业采用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
其次,中美两国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人工智能投资并非零和游戏。由于人工智能公司经常从多个投资方手中获取资金,来自中国和美国的投资者时常将其资金注入同一家公司。据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统计,2010年至2021年中美两国投资者共同投资东南亚地区人工智能公司32次,约占两国在该地区人工智能投资交易数量的12%,资金额度超10亿美元,约占这一时期两国在该地区投资总额的18%。
最后,来自美国的地缘政治压力将增加新加坡人工智能投资的不确定性。2023年3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中国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赞扬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并表示亚洲国家在相互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与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与此同时,新加坡对美防务依赖的加深可能增加美国对其的潜在政治影响。2021年,美国财政部、国防部等部门与新加坡政府相关部门就网络空间合作和安全达成了多项双边谅解备忘录。2023年2月,新加坡宣布向美国再购买8架F-35B战斗机,此前其已于2019年向美国购买了4架F-35B战斗机并计划于2026年交付。3月,美国空军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被短期部署在新加坡樟宜机场。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印太司令部驻新加坡的军事人员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增加了12%,且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购买美国武器装备最多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前也曾使用其影响力限制中国在海外的投资。2002年至2020年,中国对以色列的技术投资达到449笔,总价值约为91.38亿美元。2019年,以色列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下建立了外国投资监督机制。2022年,在美以两国安全官员举行磋商后,以色列于该年11月大大加强了政府对外国投资的监督以回应。新加坡是否会在美国的施压下追随以色列加强对外国投资的监督和审查还有待进一步跟踪观察。
三、结论
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中美两国是新加坡人工智能海外投资的主要来源地,2010年至2021年中国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人工智能市场的总投资金额已经超过了美国。从短期来看,新加坡采取了合作伙伴多元化的道路,同时与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和治理等方面展开合作,中美两国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人工智能投资也并非零和游戏,新加坡成为下一个中美技术竞争热点的可能性较低。但从长期来看,中美全球技术竞争的加剧和来自美国的地缘政治压力将增加新加坡人工智能投资的不确定性。以色列已经在美国的压力下加强了政府对外国投资的监督,未来新加坡是否会追随以色列对外国投资进行监督和审查仍有待进一步跟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