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
01.华为发布2022年报
3月31日,华为发布了2022年报,全年营收6423亿元,同比增长0.9%,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滑68.7%。
自2018年来,美国通过负面舆论、行政命令与经济外交手段挤压华为产品的市场空间并切断对华为的技术供应,使华为面临“自研芯片无处代工,成品芯片无处采购”的困境。面对美国市场权力和技术权力双重压制,华为通过调整产业布局、重仓研发投入,逐步在制裁常态化下实现正常运营。市场方面,华为2022年报新增产业视角分部信息,更清晰地呈现出五大产业的格局。其中ICT基础设施和终端两大传统业务稳健增长,云计算、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三大新业务快速增长,体现了华为在高压下稳定市场规模的决心和能力。技术方面,供应链中断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国产替代的步伐逐渐深入。2022年华为研发投入161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年,华为联合国内企业开发了用于生产14纳米以上制程芯片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EDA软件是高级芯片设计的“画图工具”,过去被美国公司所主导。该研发成果意味着华为正脱离2019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无产品开发工具可用的窘境,带动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性提升。然而,EDA软件的国产化还需代工厂来配合验证,这说明在分工高度明确的半导体产业中,华为要打通一条涵盖各环节的研发路径仍然不易。
面对国际市场上的高压环境,华为年报展现了“逆境求生”的决心与勇气。正如任正非3月在深圳坂田总部举办的“难题揭榜”火花奖颁奖典礼上所说的:“我们现在还属于困难时期,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并没有停步。”
02.三星电子计划在韩打造世界最大规模的半导体集群
3月15日,三星电子(简称“三星”)宣布将于20年内投资约2300亿美元,在京畿道龙仁市新建半导体基地。其中包括五家半导体制造工厂,主要用于晶圆代工;此外还将吸引150家国内外半导体零部件、设备制造商及研发机构,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生态体系。龙仁半导体基地建成后,将与华城市、平泽市等地现有的半导体园区相连接,构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半导体集群。三星的投资是韩国政府同月宣布的“构建尖端产业生态”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将在半导体、电动汽车等关键产业吸引约4220亿美元的民间投资,并为相关企业提供税收、选址、研发等方面的支持。
三星与韩国政府的投资分别受到企业间和国家间竞争的驱动。三星由于倚重存储芯片业务,对晶圆代工投入有限,且先进芯片制程良率明显低于台积电。在ChatGPT引发数据中心对于GPU芯片的庞大需求后,台积电收到大量来自英伟达和AMD的GPU代工订单,三星却仍困于存储芯片需求疲软,2023年第一季度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96%。因此,在晶圆代工发力成为三星提升竞争力的选择。同时,国际产业竞争促使韩国政府大力加码半导体投资。美国、日本、欧盟相继出台大规模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本土半导体产业链。这凸显了美国与其“友岸”国家在战略性产业上的竞争张力,使韩国迫切希望加强本土半导体产业生态建设,以确保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重组中掌握主动权。
03.国家网信办对美光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3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对美光(Micron)在华销售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这是中国首次以“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为由对美国半导体企业展开调查。
美光是存储芯片巨头,2022年第四季度在全球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市场占有率为23%,仅次于三星和SK海力士。然而,中国的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存储芯片厂商迅速成长,从技术和市场份额上对美光构成挑战。为此,美光不断提及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威胁,助推美国政府对华制裁。2018年至2022年,美光向美国政府部门提交了超过170个游说内容,其中超六成的游说内容矛头直指中国。2022年10月,美国修订了关于存储芯片制造设备对华出口的限制,不仅打击了中国本土的存储芯片厂商,还对三星、SK海力士在中国大陆的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造成负面影响,无疑削减了美光的竞争压力。
对中国而言,美光的产品可以较容易地被长江存储、三星等供应商的产品替代,审查美光对本土客户影响较小。但面对美国打压中国高端制造排山倒海的产业政策,中国还需要在技术与量产上取得突破方能扭转被动局面。
04.阿斯麦等跨国企业总裁访华并与中国商务部长会面
3月28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ASML)全球总裁温宁克。王文涛强调,中国愿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和高效服务,希望阿斯麦坚定对华贸易投资合作信心。
此次会面的背景是荷兰追随美国收紧光刻机对华出口管制。光刻机对生产先进制程半导体至关重要,目前主流的有深紫外光刻机(DUV)和极紫外(EUV)光刻机。阿斯麦在全球占据了超60%的光刻机市场份额,而且是唯一一家EUV光刻机厂商,这使得它被美国视为对华半导体产业封锁联盟的重要角色。2019年,美国与荷兰达成协议,禁止阿斯麦向中国出售EUV光刻机。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修订《出口管制条例》,要求用于生产14纳米以下制程芯片的DUV光刻机都不能销售到中国。此禁令对美国本土厂商立刻生效,头部光刻机厂商仅剩荷兰的ASML和日本的东京威力科创、尼康在限制之外。随后美国对日、荷软硬兼施,终于在2023年1月达成协议,限制日、荷公司填补美企在出口管制约束下所空出的中国市场。阿斯麦还于3月8日表示,将出台更具体的DUV光刻机对华出口限制措施。
美国对盟友的经济外交是推行产业战略的加速器,中国的经济外交则是维护产业链稳定、护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必要之举。据悉,王文涛还会见了苹果、高通等外企的高管,均向其在华投资经营传递了积极信息。
航天航空
05.空客再获中国160架客机订单
4月6日,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傅里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签署了160架空客飞机的采购协议,其中包括150架A320客机、10架A350客机,总值约200亿美元。协议还包括两项合作,即在天津增设第二条A320总装线,预计2025年年底投产;以及与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提升可持续航空燃料产量及使用。
对于空客而言,此次协议对其产能扩张和市场优势皆有裨益。在产能方面,天津首条A320总装线在2006年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后建立,如今已有十余年的运营基础。空客在天津扩产,能充分调动既有服务配套体系,提升规模效益,助力其实现全球月产75架A320系列飞机的目标。在市场方面,截至2023年3月底,空中客车在中国内地市场份额超过50%,此次订单将进一步巩固空客在中国市场对波音的领先优势。
对于中国而言,与空客深化合作传递了中国同欧洲国家的协作意愿,有助于改善外交环境、拓宽战略空间。同时,天津总装线的扩产与目前国内民航需求恢复、C919顺利交付共同构成中国航空产业的战略窗口期。航空产业有望获得美国对华科技围堵下难得的成长空间,并引领中国高端制造实现战略突围。
06.沙特两家航空公司宣布购买78架波音客机
3月14日,沙特两家国营航空公司——利雅得航空(Riyadh Air)和沙特阿拉伯航空(Saudi Arabian Airlines)宣布将分别购买39架波音787梦想客机,并各有意向追加购买33架和10架同型号客机。该交易总值达370亿美元。
此次沙特购机具有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意义。其一是投资国内经济转型。沙特王储于2015年起掌控主权财富机构公共投资基金,致力于实现产业多元化,航空、旅游产业即是重要的投资对象。2023年3月,利雅得航空由沙特公共投资基金计划全资持有成立,和沙特阿拉伯航空这一老牌国营航空公司一同肩负起使沙特成为全球航空枢纽、促进非石油经济增长的使命。沙特购机的意义之二是在大国间开展平衡外交。3月10日,沙特和伊朗的代表在北京经过4天的会谈后达成协议,于断交七年后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被视为中国积极参与地区热点、在中东影响力提升的标志,而中国和中东产油国的合作还将推动人民币在石油交易结算的国际化。这一定程度上会引发美国对其中东影响力和美元霸权的担忧。此时沙特两家航空公司与波音达成交易有利于维系沙特与美国的关系,使沙特在大国外交中获得更多转圜余地。
电动汽车
07.LG新能源重启亚利桑那州建厂计划并扩大投资
3月24日,LG新能源宣布将投资约56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昆克里克新建电池制造基地,这是北美地区至今投资额最大的电池工厂项目。该基地包含两个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分别生产圆柱形电池和磷酸铁锂袋式电池,两家工厂计划今年动工,将分别于2025、2026年投产。早在2022年3月,LG新能源就计划投资13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厂,但随后美国的高通胀及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其暂缓了投资步伐。如今随着美国通胀放缓,《通胀削减法案》的税收抵免和现金补贴细则逐渐落地, LG在美投资的信心得到提振,于是重启建厂计划并扩大投资。
在动力电池赛道,LG新能源正与比亚迪激烈争夺宁德时代身后的“第二把交椅”,但两者的策略截然不同。比亚迪致力于以一体化的产业链消化自家的动力电池;LG新能源则寻求与更多汽车品牌合作,加速拓展北美市场。目前,LG新能源在北美已经宣布六家电池工厂,包括在俄亥俄州、田纳西州和密歇根州与通用汽车合资的工厂,在俄亥俄州与本田汽车合资的工厂,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与欧洲车企Stellantis合资的工厂,以及在密歇根州独立运营的工厂。LG新能源称公司未来约一半的产能将用于满足北美地区的需求,还表露出在美国建立完整电池供应链的意向。LG新能源巩固北美市场的企业战略与美国吸引制造业回流的国家战略“一拍即合”,而与此同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赴美投资却处处受限,这将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美布局构成较大压力。
08.美国雅保公司将在南卡罗来纳州建设锂加工厂
3月22日,雅保公司(Albemarle)宣布将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切斯特县投资13亿美元建设锂加工厂。该厂预计于2024年开始建设,投产后每年的锂产品可供应240万辆电动汽车,将使该公司的锂产能增加一倍。
美国化工企业雅保于2015年进入锂行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锂生产商,掌握着储量大、品位高、成本极具竞争力的盐湖和矿石锂资源,并且建立起“锂资源+锂加工”的一体化布局。雅保在美扩产既是对自身北美市场增长潜力的把握,还将带动在美电动车企竞争力提升。由于雅保是特斯拉主要的锂材料供应商,新厂的建设可能进一步方便特斯拉直接采购锂矿,从而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和经济效益。
在拜登政府产业战略的驱动下,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企业赴美设厂的行动如火如荼。以南卡罗来纳州为例,上游有雅保投资锂加工厂;中游有宝马公司、日本电池制造商Envision AESC、电池回收公司红木材料等建造锂电池工厂;下游有大众旗下的Scout汽车公司、宝马公司等布局电动汽车工厂。矿产加工、动力电池和整车制造的回流或将形成相互促进之势,迅速构建起美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生态。
09.特斯拉寻求与宁德时代合作在美设厂
据彭博社3月30日消息,特斯拉考虑与宁德时代合作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设电池工厂。特斯拉代表正与白宫相关人员明确《通胀削减法案》的相关规定,并讨论与宁德时代合作的计划。该项目将借鉴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模式,即工厂为特斯拉全资所有,宁德时代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收取电池专利技术费。但双方均未对上述消息进行公开回应。
特斯拉和宁德时代有紧密的商业联系,前者是后者的最大客户,后者是前者的第一大电池供应商。此次深化合作是基于特斯拉增产降本以及宁德时代拓展海外市场的需要,双方为满足《通胀削减法案》中电动汽车补贴对原材料来源地的要求而选择在美设厂。但该合作未来仍将面临诸多的争议,包括其是否使中国企业受益于美国政府的补贴,是否会加深美国对华的电池技术依赖等。
文字编辑:许悦、雷文聪
排版编辑:李玙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