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疫苗研发系统和生产网络:加强国内和国际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来源:东南亚学人时间:2023-03-16

导语

当新冠疫情袭来,COVID-19疫苗研发成功后,泰国与其他东盟国家一样,国内疫苗供应短缺,依赖其他地区生产的疫苗,显示出该国研发疫苗的准备和应急能力不足。可以说,虽然泰国的疫苗研发投入和产出指标在东盟国家中名列前茅,但其研发和创新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本文作者认为,虽然泰国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非传染病,但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率仍然很高,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没有治疗药物或低收入的情况下,疫苗是相对低成本的干预措施,可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为加强泰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疫苗安全,泰国和东盟可以通过集中协调资金以及科学资源来应对区域内的传染疾病。本文原载于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仅代表原文作者观点。

泰国疫苗研发系统和生产网络:加强国内和国际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The Vaccine R&D System and Production Network in Thailand: Possibilities for Strengthen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作者|Antonio Postigo
译者|郗明蓉
来源 |
https://www.iseas.edu.sg/articles-commentaries/iseas-perspective/2023-12-the-vaccine-rd-system-and-production-network-in-thailand-possibilities-for-strengthening-domestic-and-international-partnerships-by-antonio-postigo/

一、泰国生物医学和疫苗研发体系的关键指标

快速研发有效的疫苗需要强有力的疫苗研发(R&D)准备和应急能力。COVID-19疫苗研发表明,应急疫苗的快速研发不仅需要充足的财政支持和科学资源,还需要营造创新的社会环境,协调公私部门的关系,调整国际合作政策,增强研发监管的力度。疫苗研发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可持续发展目标3: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所有年龄段的福祉)以及其他健康有关指标至关重要。事实上,一些可持续发展要求也包括生物与医学研发相关的指标。

东盟内部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反应在研发强度的可变性上。泰国作为东盟国家之一,在生物医学方面的投入和产出指标较高。2017年,泰国的研发总支出占GDP的比例(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3.b.2)为1.0%,仅次于新加坡(1.9%)和马来西亚(1.4%)。在研发总支出占GDP百分比超1.0%的国家,私营部门往往是研发的“主力军”,泰国私营部门研发支出占总支出的80.8%,在东盟国家中占比最大。2018年,泰国每百万居民拥有1350名全职研究人员(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9.5.2),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三。

泰国的研发产出指标好坏参半。就学术出版物和临床试验的数量而言,泰国研究人员是东盟数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在专利数量方面较为落后。泰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落后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但涉及疫苗主题的文章,泰国研究人员发表量比东盟国家都多,在整个亚洲仅落后于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和伊朗。

对东盟研究人员2019年发表的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表明,泰国研究人员与美国、澳大利亚科学家的合作比其他东盟国家多。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办事处将疫苗临床试验作为2016-2020年疫苗战略计划(2016-2020 Vaccine Strategic Plan)的指标之一。截至2022年4月,亚太地区进行的疫苗临床试验占全球临床试验的1.571%。其中,中国排名第一,进行了200项实验,泰国进行了36项疫苗临床试验,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一,在亚太地区中排名第四。

然而,如果仅是研究,而不创造新产品,不一定能产生经济价值,泰国仍需将其投资、研究成果转化为专利成果,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截至2022年4月,泰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拥有47项专利,在药品领域拥有7项专利,比马来西亚少20倍,比新加坡少11倍。

二、泰国疫苗研发系统的主要参与者

与其他亚洲中等收入国家一样,泰国的疫苗研发和生产集中在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sation),包括传统疫苗的研发生产。泰国疫苗制造商尚不具备生产m-RNA疫苗的技术能力。随着泰国和东盟疫苗制造商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提高,生产的疫苗已出口至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泰国参与制定研发流程和分配研究资金的主要政府机构是泰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泰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国家科技发展研究院、国家科学计划和创新政策办公室以及泰国生命科学卓越中心,其中泰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是全球传染病防范研究合作组织(GLOPID-R)在亚太地区资助的五个研发组织之一(GLOPID-R是一个国际研发资助联盟,旨在对抗具有大流行潜力的传染病)。多个机构负责疫苗研发的监管和资助工作,包括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国家疫苗研究所(NVI)和疾控部门。其中,国家疫苗研究所旨在完善研发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培训和能力建设,通过疫苗培训进行技术转让。

泰国政府制药组织(GPO)、泰国红十字会下属皇家毒蛇研究中心(QSMI)和私人公司“亚洲生物网”(BioNet Asia)。GPO进行疫苗研发,在泰国疫苗生产中占很大份额,它还向其他东盟国家出口疫苗。QSMI负责包装和分发血清和狂犬疫苗。两家公司都是发展中国家疫苗制造网络(DCVMN)的成员,该网络包括发展中国家的41家公共和私营制药公司。BioNet Asia是东盟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家生产经世卫组织预审的疫苗,并供联合国机构和国家政府采购的泰国公司。该公司使用传统技术开发了低成本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并与国家科技发展研究院及几个泰国研究机构合作,申请了登革热疫苗研发专利。

泰国的一些公立和私营制药公司与大学、外国组织合作研发和生产疫苗。例如,BioNet和国家科技发展研究院与南非科学家合作研发了一种治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乙型肝炎和脑膜炎的五价疫苗;与清迈大学合作开发登革热疫苗,与赛诺菲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国生物技术公司合作改进此疫苗。泰国武装部队医学科学研究所还进行了肠道疾病、疟疾和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卫生部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the USA’s NIH)和美国军方艾滋病毒研究计划(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HIV Research Program)合作,对艾滋病疫苗进行临床试验。暹罗生物科学公司被阿斯利康(Astra Zeneca)公司选中为东盟国家生产COVID-19疫苗,并获得世卫组织的批准。

尽管使用m-RNA技术研发的疫苗仍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的少数公司,但其中一些公司也计划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工厂。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疫苗研究中心和朱拉隆功国王纪念医院与BioNet联手研发生产了第一种泰国制造的COVID-19(m-RNA)疫苗,该疫苗的临床试验1期和2期已在澳大利亚进行。

全球制药公司将研发活动外包给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会带来技术的转让,借此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许多开展业务的全球制药公司选择在泰国进行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后期生产,而选择在其他亚洲国家建立区域研发中心,如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泰国拥有几家全球最大的临床前疫苗研究组织,也是阿克利雷斯(Aclires)和“亚洲全球研究”(Asia Global Research)等公司的所在地。

三、东盟及其他地区的疫苗研发合作

COVID-19疫情爆发表明国际合作可以加速疫苗的研发工作,但也暴露了一些国家“以邻为壑”的政策,例如对医疗防护设备的出口限制和疫苗民族主义。在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疫苗生产没有足够的弹性,这也引发各国思考是否应该通过发展疫苗研发和生产能力来加强疫苗安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疫苗研发的财政和技术投资不足,促进贸易畅通无阻的全球/区域合作的国际协议应确保研发和生产疫苗能力不足的国家获得疫苗。

2003-2004年SARS疫情期间,东盟秘书处提出了遏制该流行病的对策建议。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东盟也积极采取了多项举措防控疫情,包括建立东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新发疾病中心,出台东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计划,以此协调区域内各国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准备和应对。东盟科学和技术委员会旨在促进东盟成员国之间科学、技术和创新合作,制定了2016-2025年东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加强公共和私营医药部门之间的研发合作,强化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建设,促进各国研究机构的联网,推动与东盟对话伙伴之间更紧密的研发合作。

东盟在研发方面建立了国际合作。2020年,美国启动了美国-东盟健康未来倡议,通过发展研发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卫生系统的能力来加强东盟的公共卫生治理。目前,东盟成员国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之间有300多个联合项目,该倡议还包括30年内向东盟研究机构提供1023万美元赠款,为治疗传染病和疫苗临床试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成立了美国-东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组。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赞助东盟疫苗研发工作,并将登革热、HPV、艾滋病毒、疟疾、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和流感确定为重点研发领域。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会议也确定了东盟在疫苗研发方面的合作,整合关键领域的资源,包括加强“疫苗安全”、建设人力资源、集中疫苗采购以及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疫苗研发方面的区域合作也在超国家和政府间组织的框架之外进行,其中三个组织值得关注:亚洲科学院和学会协会(AASSA),由32个亚洲国家的30个科技创新学会组成,其中两个来自泰国,即泰国科学院和泰国科学学会,在COVID-19大流行背景下,AASSA组织召开了网络研讨会,发挥了相对低调的作用;东南亚传染病临床研究网络(SEAICRN),主要是泰国、越南、印尼的医院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医疗合作,旨在促进与公共传染病有关的临床研究合作;东盟药物、诊断、疫苗和传统药物创新网络(ASEAN-NDI),旨在加强东盟国家在医疗卫生研发方面的合作,分享传染病信息,转让知识或技术,推动医疗研发计划的合作。

作为一个中高收入的国家,泰国拥有与其他东盟国家开展合作的财政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其国家和地区的“疫苗安全”。同时,也可以在国家或地区内采取一些行动来激励制药公司投资疫苗研发行业。供应方面,泰国和其他东盟政府可以通过调动财政和科学资源来激励疫苗研发,以应对突然性公共卫生事件。泰国还可以采取措施来降低制药公司的投资风险,如协调监管、政策、税收等供应机制,或给予直接补贴。在需求方面,泰国可以完善政策法规,通过公共宣传增加疫苗的接种。

大学和制药公司是创新的关键来源。泰国可以通过一系列行动促进大学、制药公司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并加强现有的合作关系。为此,需要增加研发方面的财政投入,如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或资助大学与公共研究机构、制药公司之间的联合项目。同时,进行监管和立法改革,例如,更好地界定制药公司和学术机构的知识产权,以便知识共享和技术转让,允许学术研究人员在制药公司开展研究项目,或促进学术研究人员和行业佼佼者在公司和大学的交叉参与。

最后,在区域层面,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与制药公司合作,集中财政资源研发和生产区域内重要疾病的疫苗。

 

来源: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