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世界各国都有喜事要报,当然也免不了会遇到一些麻烦。中亚国家也不例外。这里简述中亚国家最近发生的几起大事,是喜是忧,读者会自辨。
一、土总统访华为中土两国关系带来“好兆头”
2023年新年伊始,1月5-6日,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应中国国家主席邀请,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是2023年土库曼斯坦总统第一次出国访问,也是中国在新的一年迎接的第一位来自中亚地区的尊贵客人。中国给予了土总统高规格的接待,土总统也从中国带着丰硕的成果满意而归。通过这次友好访问,中土两国将彼此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皆表示,将“继续深化中土全方位合作。着眼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未来,双方愿意继续发展世代友好、休戚与共、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在双边层面践行命运共同体”。中国常用“开门红”“好兆头”来表达一年或某个事务事情的成功开端。土库曼斯坦总统访华成功就是“好兆头”。正如外媒所分析的,“对土库曼斯坦领导人来说,巩固和扩大与中国的关系是重中之重”。中国同样重视与土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经济合作特别是天然气合作是拉紧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相待是确保两国友好合作关系顺利发展的基石。
二、新年伊始吉尔吉斯斯坦好事连连
在新年讲话中,吉总统扎帕罗夫有几件大事告诉国民:一是库姆托尔金矿完全收归国有。国家能从这个金矿获得大笔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二是吉乌边界问题彻底解决。卡姆比尔-阿巴德水库实行吉乌两国共管,这对两国都是好事。边界纠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影响国家发展。此事解决起来并不容易,还是有少数人反对。吉总统扎帕罗夫和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应对,使协议得以通过。此案证明了吉由议会制改为总统制是符合国情的。如果是前几年,恐怕又要闹得地覆天翻。
另外,对吉来说还有件大事,这就是1月26日吉规格接待了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来访。吉乌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鉴于乌哈两国已经在朝一体化方面努力,吉有望成为参与中亚一体化进程的第三个国家。
对吉民众来说巨大喜事,这就是总统宣布为一些行业的人员大幅度提薪,有的涨幅高达两三倍之多。被加薪者自然高兴,可是钱从哪里来呢?已经高企的物价可能还要上涨,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了。
三、哈土两国相继通过了关于老总统的立法,但内容迥异
1月11日,哈萨克斯坦宪法法院正式宣布废止《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任总统—民族领袖法》,这是在剥夺了纳扎尔巴耶夫拥有的政治权力之后,对他及其近亲的一些特权也加以剥夺。目前纳扎尔巴耶夫只享受一个退休总统的待遇。以后是否还会对他的过往有新的追究,迄今还不得而知。有媒体说,这只是清算他的开始。不过,根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法》,除非发现有叛国行为,否则不会再有新的决定。这位为哈萨克斯坦独立奋斗一生的总统,今后命运如何仍存在悬念。
然而,在此事发生后不久,土库曼斯坦总统批准了一部新法律——《土库曼斯坦人民领袖法》。其基本内容与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法”大同小异。该法规定土库曼斯坦前总统库·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为人民领袖,他与家人享有豁免权,他的个人和家庭财产不可侵犯。应该说明,库·彼尔德梅哈梅多夫是当今土库曼斯坦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该国一院制议会主席,他又是土库曼斯坦现总统的父亲。
中亚两个国家通过内容相似的法律,一个是废止,一个刚通过。有人问这是咋回事?应该说,这是中亚国家的内政,也是中亚国家的国情。土库曼斯坦对老总统为国家稳定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予以肯定。迄今我们没有听到土国内对此法有不同的声音。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法”是议会通过的。对该法的废止,被一些人解读为国家在朝“民主化”方向迈进,但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对纳扎尔巴耶夫独立以来28年总统生涯所犯过错的惩罚。迄今土库曼斯坦仍是总统一言九鼎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如今正在模仿西方国家体制前行,因此,一个月内关于两个前总统的法律大相径庭就不难理解了。
与两法不同命运一道发生的事是,土库曼斯坦两院制改回到一院制的人民委员会,前总统库·别尔德穆哈梅德多当选为主席。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改组了参议院,将其成员更新半数后又下令解散马日利斯(议会下院),定于3月19日举行选举。可以预料,纳扎尔巴耶夫的人将被新人所取代。这使托卡耶夫总统的地位将会更加牢固,他的改革思路遇到的阻力会明显减小。
四、塔吉克斯坦有三个好消息和一个麻烦
塔吉克斯坦三个好消息是:一是根据塔吉克斯坦的建议,联合国将每年3月21日定为“国际冰川保护日”。2025年联合国将在杜尚别设立冰川保护基金。塔认为,这是国际社会对独立的塔吉克斯坦地位的肯定和自由的认可。
塔为什么如此重视冰川保护呢?因为冰川是阿姆河和锡尔河河水的主要来源。这两条大河不仅使塔吉克斯坦成为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能给国家带来巨大财富,同时也会影响与中亚国家的关系。这些年来地球气候变暖,冰川大量融化,不仅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也使整个人类生存面临威胁。塔作为世界上一个小国所提出的保护冰川的建议能为联合国所重视和首肯,这是对世界和人类的贡献,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二是世界银行为塔修建罗贡水电站提供65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这笔钱对于罗贡水电站建设尚需不少于30—40亿美元来说是杯水车薪,但也是一笔不小的款项。
罗贡水电站位于瓦赫什河上游,是个高水坝电站,设计堤坝高335米,水库总容量130亿立方米,有6个涡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31亿千瓦时,是目前中亚在建的最大水电站,同时具有防洪和灌溉的功能。
这个项目被称作“胡子工程”,1959年提出,1965年开始设计,1975年动工,后因为苏联国内变故和解体以及塔长达七年的内战等原因停工,直到2004年塔与俄罗斯商议续建问题,但没有成功。塔决定自筹资金修建,但资金需求很大,塔自身很难解决。当时塔乌两国关系紧张,乌兹别克斯坦从维护自身利益考量,坚决反对塔修建这座水电站,导致国际资本也不敢贸然进入。2016年后塔乌两国关系和好,乌不反对塔修建这座水电站,外国资本才陆续进入,加快了建设进程。罗贡水电站建设至2019年已经投入30多亿美元,只有两台机组投入运营。塔计划2024年将水电站全部建成。据估算还需要不少于30—40亿美元。塔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12亿美元,但国内各项开支已经捉襟见肘,尽管这是国家重点项目,恐怕投入也难于满足电站建设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何时能使6台机组全部投产,真不好说。
这项工程完工能极大地改善塔国内经济状况,被形容是塔未来的一棵“摇钱树”,同时也会使周边国家获利,因此,祝愿此项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1月19日,俄罗斯驻塔吉克斯坦第201摩托化步兵师在塔利亚乌尔山地军事演习场举行了“消灭武装匪徒”的军演,演习是针对来自南部邻国的恐怖势力袭扰和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武装入侵。
阿富汗塔利班执政后没有兑现上台时的承诺,对邻国提出的好心相劝也置若罔闻,将大军调往塔阿边境。塔阿边界长达1000多公里,塔又是中亚国家中军力最弱的国家,面临来自阿富汗的巨大军事压力。好在驻扎在塔的俄罗斯201摩托化步兵师协助塔维护边境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塔阿两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可能性不大,但小规模恐怖袭击事件难免。这就是为什么塔对俄的军事演习相当重视。
2022年中亚毒品增多,很多是经过塔阿边界进入的,后销往世界各地。塔有这样一个无法移动的邻国,确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2023年,塔阿关系仍是塔当局面临的棘手难题。
五、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遇到麻烦,如何解决考验乌政府智慧
根据报道,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数量丰富,有6万亿立方米储量,可采储量达2万亿立方米,年产量高达700亿立方米,自用390亿立方米。根据这些数据,乌有很大的出口空间,被称作是“世界十大天然气生产国”之一。乌与中国就签订有每年向中国出口1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协议。
不过,该国天然气经多年开采储量减少,加之设备老化,产量逐年下降。2022年为517亿立方米,较上年下降4%。更重要的是,乌人口增加很快,建设以天然气为动力的企业不断增多,导致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一些靠天然气发电的电厂因缺气无法正常发电。有些地方出现断气、断电的情况。2022年寒流袭击中亚,被冻民众怨声载道,一些企业生产也受到影响。面对能源短缺。乌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停止了向中国和阿富汗供气和供电,从土库曼斯坦进口1.5亿立方米天然气以度难关。乌能源部门还宣布,今后不再出口天然气。根据中乌两国协议,乌利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年出口100亿立方米天然气,恐怕该协议难以执行了。
事实上,乌兹别克斯坦本国年需求量天然气390亿立方米的报道也不完全属实。研究乌情况的学者前些年就指出,乌能够出口天然气是在大量压缩国内需求的情况下实现的。米尔济约耶夫总统执政后,强调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在天然气产量不可能增长的情况下,出现2022年冬季天然气短缺问题并不感到意外。中亚国家真正能保证出口天然气的国家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也有部分出口能力。乌兹别克斯坦今后恐怕将致力于保证天然气自给自足,也不排除该国会成为天然气进口国。
如果乌哈两国今后无能力或不准备对中国出口天然气,那么,途经乌哈两国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对两国的利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拥有大量天然气产能的俄罗斯,因俄乌冲突使其向欧洲出口受阻,正在寻找替代方案,其中希望通过苏联时期修建的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略加技术改造,能连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增加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就是替代办法之一。因此俄提出建立俄哈乌天然气联盟的建议。最新消息是,哈同意了,乌也同意了,但乌同时指出,说这不是“联盟”,而是一个运输“路线图”。笔者认为,不管叫什么,对乌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事情。长远来看,当乌国内缺少天然气时可以通过多国获得气源,同时也能利用自己控制的管道收取一些过境费。目前乌不可能将管道控制权交给俄罗斯,也对俄罗斯的天然气需求不大,不可能受到俄罗斯的控制。在这个问题上排除政治因素的干扰,对各方都是件好事。从“一带一路”建设来看,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参与方互利互惠的事情。君不见,由于俄罗斯与欧洲天然气合作受挫,给各国带来多大的损失。因此。可以说,乌当局在天然气运输问题上的应对策略是适宜的。笔者理解乌对俄罗斯大国主义的提防,不过,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开展多边合作也是必要的。正如乌能源部长所说,“乌方将在考虑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根据内部需要购买能源”。同时他表示,“这是按商业合同进行的,不会采取任何联盟或同盟形式”。
(作者:赵常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