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2023年1月 | 美众议院新设特别委员会以加强介入对华战略竞争

来源:经济外交学人时间:2023-02-23

2023年1月,拜登政府的外交活动集中在美洲、印太、中东和欧洲地区。在美洲方面,拜登于本月中旬前往墨西哥参加第十届北美领导人峰会,并分别与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会面。三方就经济合作、气变、移民等议题交换意见,并强调将在半导体、电动汽车、关键矿产等重要行业寻求建立更强大的区域供应链。下旬,白宫发表声明称美国正与11个美洲国家共同推进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以建立更具韧性的区域供应链并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这彰显出拜登政府正大力推动“友岸外包”策略落地。

在印太方面,美国与日、韩进一步加强防务与安全合作。本月中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美国并与拜登会晤,双方讨论了朝核、俄乌冲突、台海等地区安全问题,并表示将扩大美日军事合作以应对来自日本周边国家的威胁。在本月举行的美日“2+2”安全磋商委员会上,两国还一致认为中国是美日当前最大的战略挑战,并表示将继续加强双方的威慑能力。会后,美日签署了进一步加强美日安全联盟的文件,将共同致力于发展新兴技术以提高防御能力。本月下旬,奥斯汀前往首尔与韩国防长举行会谈,并与韩国总统尹锡悦会面。美韩讨论了美韩日三边安全合作等加强区域安全合作的措施,还表示将于今年5月的美韩安全磋商会议前制定出一个“定制版威慑战略”(Tailored Deterrence Strategy)以应对特定的安全威胁。

随着本月巴以紧张局势升级,沙利文和布林肯分别于中旬和下旬访问中东,两者均先后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会面,以期调节局势。然而,众多巴方民众对布林肯此次访问发起了抗议,称其难以实质推动巴以问题的解决。此外,沙利文在访问期间同还以色列、巴林和阿联酋的国家安全顾问举行了视频会议,讨论如何在清洁能源、新兴技术、区域安全和商业关系领域深化区域一体化,并商讨了I2U2四国(以色列、印度、美国、阿联酋)在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在俄乌问题上,美国本月向乌克兰追加三笔援助,使得拜登政府对乌军事援助总额超过278亿美元,其中包括首次提供的31辆美军主战坦克。此外,德国、西班牙、荷兰等国也相继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豹式坦克,这将使乌克兰局势愈发严峻。中旬,美副国务卿舍曼前往乌克兰与泽连斯基会面,强调加强乌克兰安全能力等事宜。在美军的驻德基地拉姆施塔因,美国及其盟友还召开了第八次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会议,泽连斯基首次在联络小组发表讲话,并与其他参会国代表一同讨论了当前局势及后续行动。

经济外交

本月中美政府高级官员举行会晤以期缓和中美经贸关系。18日,美财长耶伦在瑞士苏黎世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举行会晤。会后双方均表示本次对话“坦诚、务实和富有建设性”。双方不仅就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问题交换意见,还表示将在双、多边框架下加强合作,共同支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与此同时,美国却在半导体领域加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27日,美国与荷兰、日本达成协议,决定限制向中国出口光刻机等部分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

在与刘鹤会晤后,耶伦前往非洲,对塞内加尔、赞比亚和南非进行了十余天的访问。期间,耶伦分别会见了塞内加尔和赞比亚的总统及相关经济官员,强调拜登政府扩大美非贸易和投资、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工作,并重点讨论美非基础设施、能源转型、民主和反腐败、债务、粮食等领域的合作。

美还与日本、英国、印度等全球盟伴召开了多场机制性经济外交会议,旨在加强各方经贸合作。美日方面,5-6日,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贸易代表戴琪分别在华盛顿特区会见来访的日本经产大臣西村康稔,讨论了以半导体领域为代表的技术研发和出口管制合作,并签署了成立“促进供应链中的人权和国际劳工权利”工作组的谅解备忘录;13日,美日经济政策咨询委员会(EPCC,或称经济“2+2”)第二次副部长级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商讨应对经济胁迫、建立韧性供应链等问题。

美印方面,11-12日,雷蒙多在华盛顿特区会见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戈亚尔,双方主持召开美印贸易政策论坛(TPF)第13次会议,并围绕供应链韧性、能源安全和数字经济等展开讨论;31日,沙利文与印度总理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美印“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iCET)首次会议,共商美印在创新生态系统、国防工业与技术等六大领域的合作。


美英方面,美英技术和数据全面对话12日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两国官员围绕数据、关键和新兴技术、安全且有弹性的数字基础设施交换意见。美欧则在27日签署了首份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合作协议。

多边层面上,本月美、澳、加、英、新“五眼联盟”财长召开视频会议,各方就全球经济问题和俄乌局势交流看法,重申应对安全威胁和经济胁迫等共同优先事项。该交流机制始于2020年6月并在拜登任内趋于制度化。此外,本月国务院还新设立了一个“关键和新兴技术特使办公室”以协助美国科技产业政策和产业外交的开展。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正在更加积极地拉拢台湾介入印太经济战略框架之中。14-17日,“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第二轮谈判在台北举行。该倡议于2022年6月发起,8月宣布启动谈判,并于11月在美国纽约完成首轮谈判。本轮谈判中,双方就贸易便利化、反腐败、中小企业、监管法规和服务业规章这五大议题交换意见,承诺在未来几个月保持谈判。

国内政治

国内政治方面,第118届新国会议员在就任后上演了一场百年未遇的议长选举闹剧。受到共和党近20位极右翼议员的阻挠,经历四日15轮投票后,麦卡锡才勉强获得过半的216票并当选为众议院议长,而212名民主党众议员则全部把票投给众议院新任民主党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以释放强烈反对麦卡锡的政治信号。麦卡锡当选的代价是对党内极右翼议员作出重大让步,包括同意恢复一项曾经长期存在的众议院规则,允许任何一位议员召集投票将议长赶下台;让更多右翼“强硬派”议员在众议院重要委员会中任职;启动审议和表决保守派提出的一系列法案;以及削减开支和限制麦卡锡领导权的其他措施。新一届国会在就任之初就面临着共和党内部极化带来的政治纷争,可见两党之间和各自内部的分裂将成为国会未来两年运行的重大障碍。

闹剧落幕后,新国会随即启动了针对中国的议程。10日,众议院以365票赞成、65票反对通过法案成立“中美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该委员会将负责评估调查中国对美国带来的军事,经济和技术挑战以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对华鹰派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负责担任主席。17日,麦卡锡又提名共和党众议员克里斯·史密斯担任由参众两院跨党议员组成的美国国会行政中国委员会(CECC)主席,史密斯同为坚定鹰派,曾参与撰写涉及中国内政的法案,并长期反对给予中国优惠贸易待遇。新国会伊始的上述动作表明,尽管美国两党与党内极化严重,应对中国挑战的立场却格外一致,并且反华制华很可能成为极化背景下议员推动其他议程的“幌子”。

此外,拜登在深陷“机密文件门”的同时前往多个州宣传其经济政策,包括修建新的桥梁和隧道等基础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拨款多来自于去年生效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拜登大幅宣传基建投资的举措与众议院共和党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正在寻求大幅削减开支,以换取提高政府的法定借款限额。

国内经济

国内经济方面,2022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较上年同期增长2.9%,主要受到强劲薪资涨势助推消费者支出的提振。整体而言,2022年美国经济增长2.1%,但年平均生产力下降1.3%,为1974年以来最大的同比降幅;平均时薪上升4.4%,但经通胀调整后的薪酬在2022年下降3.4%。具体到12月,美国CPI同比上涨6.5%,符合预期,低于前值7.1%,环比下降0.1%,这表明通胀依旧严重,但幅度有所回落。为应对通胀,美联储继续上调基准利率,宣布加息25个基点,但幅度较前有所放缓。此外,尽管美国诸多大型公司开启裁员潮,但1月非农数据却超预期走强,招聘速度同时大幅加快,新增就业人数51.7万,失业率降至53年来的最低水平3.4%。


(执笔:王丽、赵菩、穆睿彤、邹玥、许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