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通讯》计算社会科学专题

(2016年第2期)

编 者 按 语

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时间:2016-07-18

计算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和认知与智慧有着密切的关联。

关于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S)的系统研究,其历史已有百年左右,但是它的进展极其有限。从系统学观点分析,其进展的障碍,源头主要在于人类个体行为的复杂程度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其次,在个体的微观现象与总体的宏观效应间的因果关联是极难把握的(正如复杂科学中对“涌现”现象的把握)。

如果说过去的思考和推理是借助于大脑和笔的话,那么到了现代,人类的智慧加上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向着一个又一个领域进军,其结果几乎无不令人惊叹!因此,“计算”这一词语的声望大大提升,已经成为与实验和理论三足鼎立的理念和方法,坚实地支撑着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向前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副产品”,也让“计算主义”大行其道。

尤其是近十几年以来,计算机像孙悟空一样,改头换面(如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不离不弃,紧紧相随,共生共存,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我们的社会,及其相关层面竟然也像软件版本一样定位为什么Society3.0,Society4.0,机器制造业3.0,机器制造业4.0等等。当今,人类社会中智能传感器的数量,不知道已经超过人类总数的多少倍了!

伴随这一趋势发生的就是信息量爆炸性增加,有人估计,仅仅在2015年一年内产生出的信息总量,就相当于人类具有文明记载以来直至2014年(包括2014年)所产生的总信息量。当下,人们不仅在谈论“智慧(数字)家庭”,同时也在谈论“智慧(数字)城市”,甚至“智慧(数字)国家”,“智慧(数字)星球”,……。

这样迅猛的技术进步给研究人类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带来了可能(如基于定量计算引申出定性的分析结果等),开拓了崭新的疆界(如互联网平台,虚拟现实技术设备等)。于是,一个生气蓬勃的崭新学科便显现在我们面前。

那就是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CSS),正是我们这一期重点关注的主题。

关于CSS,我们不应该望文生义,把它理解为“用定量的方法解决社会学研究中的问题”,就如同不能把“数学的应用”理解为“应用数学”一样。 CSS乃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崭新范式,“计算”是其主要的构成和手段。

我们在编辑这一期时发现,虽说关于CSS的文献极为丰富,却难以找到具有既系统又深刻的专著,究其原因,也许是由于CSS还太年轻,也或许是由于社会因素太复杂。因此,我们这一期的“重点关注”改为“分布式”介绍,一共挑选了如下五篇文献:

《计算社会科学:重大进展和未来方向》这篇文章除了讲述CSS的重要进展之外,文中提出的“互联网可以用来建立虚拟实验室”以及“社会对撞机”这两个理念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它们使得社会科学的研究深度也已可以进展到“微观”层次,而研究的范式也更接近于自然科学,其作用犹如电子显微镜对于生物学的重要性。

《计算社会科学》是David Lazer等14人于2009年发表在Science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该文在陈述CSS正以前所没有的深度和广度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指出了CSS在制度上和数据上遭遇的障碍,因为从社会科学进展到计算社会科学的飞跃,大大超过了从生物学进展到计算生物学的跨度,这也造成了CSS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受到较大的钳制。

《计算社会科学》是今年发表的另一篇最新文章。这篇文章指出,上述David Lazer 等14人的文章事实上“宣告了该领域的诞生”,“引起的反响很大”。因此,这篇文章的“回响”意义更大于其“论述”意义。

《当代量化政治分析的七宗罪》一文专注于CSS的一个重要领域-量化政治分析。由于作者是一位从“学术象牙塔”里“下海”的资深学者,深谙前者很多人的“小肚鸡肠”,以及脱离社会现实的种种弊病。作者剖析这些弊病的笔力可说“入木三分”,因此,颇具警示意义。

《关于中国互联网审查的逆向工程:随机性实验和参与者观察》一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典型的CSS“案例”:看看人家是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个超级大平台来做CSS“实验”的,而且针对的对象是我国的网络管控措施。因此,这篇文章既具有CSS的理论意义,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更是如此。

在这一期里,不仅“重点关注”文献丰富,“原创园地”的文章也同样丰富,而且内容亦颇具分量。这说明在CSS这个新兴领域我们与国外的研究水准并不存有太大差距,这是很令人欣慰的事情。

《基于网络论坛的公众意见挖掘与立场分析》一文通过网络论坛进行网民的立场分析,把研究的触角直及网民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既可以为公共决策和舆情导向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也可为公众意见挖掘提供一种思路。该文给出的“中医存留之争”分析,从中便可见一斑。

《全球恐怖活动的连续性与持续性的标度律研究》该文用随机分形理论分析各国的恐怖主义事件并计算出各国的Hurst指数,进而实施相关性分析和构建全球恐怖主义指数分布地图。从而,为人们把握恐怖活动的演变情况提供了一种分析图景。

《从海量媒体数据构建全球政治热点地图》与“不稳定程度”相关联的“热点地图”是该文的特点,其构建的基础在于相对熵上的分析。在这样的“热点地图”上可明显标出政治热点国家,有利于“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社会情绪对大众社会风险感知的预测》该文探讨了从2011年11月1日到2012年10月30日共计365天五种社会情绪对七种社会风险感知的预测作用,并发现正性情绪快乐对于七种社会风险感知均无显著预测作用,而四种负性情绪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会风险感知分别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基于文本数据的反腐信息计算》这是一篇结合我国国情的研究论文。他在相关网络文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官员之间的网络关系,并通过主题挖掘,以及“官员交集网络”有助于探索可能存在的腐败团伙。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 1866-1944)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我们说:和CSS在一起,至少不会永远叹气!

(《系统科学通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