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0年,令人震惊的消息接踵而来,从美国刺杀苏莱曼尼到油价暴跌、卢布贬值、美股闪崩,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还在折磨着人们的神经......这是一个“黑色星期一”还是“黑色的2020”?让我们还是从国际油价说起吧。
扑簌迷离的石油价格战
国际油价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充满了经济利益和政治算计。“欧佩克+”框架下的限产保价协议执行有年,对稳定石油价格起了不小的作用。当然,这是一个有利于石油输出国而不利于石油消费国的政策,但国际市场需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稳定的价格是稳定的供应的保障,也是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因此俄罗斯与沙特之间新近的价格战确实令人出乎预料。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俄罗斯石油界对限产保价协议存在分歧。在此次“欧佩克+”部长会议前,“俄罗斯石油公司”发言人米哈伊尔·列昂季耶夫曾对外表示,从俄罗斯国家利益角度看,限产保价协议毫无意义,这是因为“欧佩克+”成员国在限制产量后所留下的市场份额,很快就会被非“欧佩克+”成员国的美国开采的页岩油所占据。如此一来,国际石油供给量并未发生变化,反倒刺激了美国的页岩油开采,使其成为可与常规石油输出国竞争的力量。列昂季耶夫进而指出,限产保价协议不过是一种“自虐”。
但是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对此有不同意见。该公司副总裁列昂尼德·费东在“欧佩克+”限产保价协议破裂后表示,俄罗斯所作出的决策“出人意料”,“这至少是一个不理智的决定”。他认为,在新冠疫情扩散背景下,即便“欧佩克+”执行现有的限产保价协议,石油价格也可能跌到60美元/桶以下,如果不执行这样的协议,即俄罗斯每天出口500万桶石油,国际油价可能跌至40美元/桶以下。如此一来,即便俄罗斯石油产量可以提高2-3%,在价格上也将每天损失1-1.5亿美元,因此,废除欧佩克限产保价协议对俄罗斯来说得不偿失。
俄媒报道称,在石油公司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普京曾在“欧佩克+”部长会议前召开了俄罗斯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和石油公司领导人会议,对俄罗斯与欧佩克谈判问题作出指示。与会者披露,普京指出,俄罗斯的立场是要让美国页岩油生产者承担石油需求下降所带来的损失,并促使美国削减页岩油开采量。由此可见,废除限产保价协议在很大程度上是俄罗斯的主动出击,其深层战略考虑耐人寻味。
俄罗斯经济是否会进入“黑色的2020”?
以石油为支柱的俄罗斯经济是否会随着油价暴跌而倒塌,是一个需要时间和形势变化来回答的问题,既然俄罗斯主动挑起了石油价格战,想必对其赖以应对危机的经济实力有一定信心。
3月9日俄罗斯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对此都作出了回应。财政部发表的新闻稿称,截至3月1日,俄罗斯国家福利储备金拥有流动资金10.1万亿卢布,这些资金足以应对石油价格下跌造成的收入损失,即便未来6-10年石油价格一直处于25-30美元/桶的低水平上,这些资金也能够满足国家各项开支的需要。俄罗斯中央银行则表示,暂时不会干预卢布汇率,当前的政策重点是提高中央银行政策的可预见性,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由此可以看出,与过去历次危机相比,俄罗斯政府此次非但没有陷入恐慌,反而淡定从容应对,这或许与俄罗斯经济状况和政策着眼点有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西方制裁以来,俄罗斯政府的经济政策一直以“防范和化解危机”为导向,虽然俄也希望通过政策调整,启动经济快速增长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突破式发展,但心中始终存有“下一次危机就要到来”的焦虑,因此,为应对可能的危机作了许多准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增加财政收入。俄罗斯政府通过调整油气领域的税收政策,使国家福利基金不断获得“油气红利”,同时上调增值税税率,扩大税源。到2019年底,俄罗斯联邦预算已消除了赤字。
第二,改变国际储备结构。近年来俄罗斯中央银行不断减持美债,美元在国际储备中所占比重大幅降低,实现了国际储备的多元化。与此同时,俄央行购买了大量黄金,黄金在其国际储备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20%。“去美元化”的努力可能有利于其摆脱对“石油美元”的依赖。
第三,转向内需拉动型发展模式。对石油的依赖是俄罗斯经济的最大痛点,社会各界对此存在共识。但对如何改变这种依赖,进而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则存在很大分歧。新世纪以来,俄罗斯政府和经济学界提出了大量方案、设想和政策,开出的药方五花八门,但均未取得实效,2018年,政权最终选定了以建设“国家项目”为依托发展内需型经济的方案。
第四,对西方国家解除制裁已不抱幻想。西方制裁对俄罗斯获取西方资本和技术造成了严重困难,对俄罗斯经济有显著影响。但俄罗斯各界已经普遍认识到,如果西方国家将解除对俄制裁与克里米亚地位问题直接挂钩,恐怕这一问题无法解决。俄罗斯经济界多数人士认为,获取西方资本和技术未必有助于解决俄罗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西方制裁并不可怕,只要适应现有的环境和条件,维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保持政策的可预见性,就可以实现经济的正常发展。
俄罗斯的底气大致来自于以上方面,但是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开国际大环境而独善其身。形势的变化往往出人意料,在新冠病毒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前,世界经济走势充满着不确定性,希望“黑色星期一”不会演变成为“黑色的2020”。
(作者:车良驹,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欧亚新观察”追踪欧亚地区最新动态,汇总权威数据,深度报道重要事件,专业解析热点新闻,是兼具新闻性、学术性和智库特点的新媒体平台。由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