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钦“反水”,被“背叛”的民主党该何去何从

来源:海国图智研究院 时间:2022-08-19


来源:Getty Images

通胀率高居不下、石油政策难以起效、“文化战争”一触即发,中期选举前的民主党人正忙得焦头烂额。为了尽可能挽救中期选举前惨淡的支持率并尝试继续争夺两院多数席位,拜登政府正尝试践行其上任之初承诺的政治议程,通过制定广泛的社会安全、气候和税收一揽子计划回应当前选民的部分政治诉求。考虑到这即将可能是民主党之后两年最后一次同时拥有两院多数席位的机会,进步派民主党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努力试图弥合党内分歧。在舒默和曼钦的多次斡旋协商后,以降低药品价格、加强医保偿付能力、缩减清洁能源计划预算为条件,曼钦初步答应了进步派民主党人关于气候变化和向富人征税的计划。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在7月14日曼钦突然宣布,将不再支持包含针对气候变化支出和富人企业增税的经济计划。此举不仅直接终止了民主党人原本计划在中期选举之前推进的核心议程,还间接在原有对2万亿美元的经济建设法案的反对上进一步削弱了拜登整体的经济规划和“重建美好未来”计划,对民主党党制定涵盖社会安全、气候和税收一揽子计划的努力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编者注)。自此在临近中期选举的关键时期,民主党内部重新陷入了两派相互拉扯的尴尬境地。

曼钦的突然“反水”尽管并不出人意料,但还是反映出民主党内曾经形成的短暂共识正加速消逝,从目标理念上的分歧进一步落地为实践路径的差异,加剧了民主党政策的难以出台和实施限制。民主党内两派越来越大的分歧也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拜登中期选举前任何其他补救措施的背景板。

一、“反水”原因:通向同一目标的路径分歧

曼钦的政治诉求和拜登国内就“重建美好未来”的一揽子计划在本质目标上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包括对美国能源安全的重视、对工薪家庭医疗保健福利的重视等。但很显然双方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上存在本质的分歧。

就能源安全而言,拜登及党内进步派侧重的是能源的转型升级,强调清洁能源的环保作用和“优质”特点,这与进步派努力缩减碳排放、致力于气候环保的进步价值一致,并代表着广大环保人士和绿色能源行业从业者。而曼钦等保守派则侧重于美国的能源独立,即充分利用美国当前的油矿资源并稳定油价。特别是曼钦所在的西弗吉尼亚州矿产资源丰富,烟煤、天然气产量充足。在山地崎岖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教育水平、技术发展有限的社会条件下,西弗吉尼亚州整体的经济水平较落后,整体收入长期依赖于能源业、农业、化工业等低技术产业。因此作为西弗吉尼亚州的代表,曼钦显然必须坚定地站在依赖矿井石油、排污发电产业获得主要收益的传统能源产业一方,实际上成为了拜登气候议题的主要打击对象。


西弗吉尼亚州资源分布图资料来源:https://wvstatemuseumed.wv.gov/Natural%20resources.html

就医疗问题而言,医保改革显然只是拜登“重建美好未来”一揽子计划中的一个,促进教育公平、职业培训、带薪休假、住房和税收等都在拜登希望实现的计划之内。但对于曼钦而言,降低处方药价格并扩大对国家医疗保健法《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 补贴的和解法案是其非常核心的政治诉求。这就意味着在中期选举前有限的时间和政府财政支出有限的背景下,两者对于资源倾斜的方向存在分歧。对于进步派民主党人而言,他们也很难通过不包含气候和税收规定的仅关于药品价格和ACA法案的条例。

曼钦和拜登所代表的民主党内保守派与进步派之争从政策实践上来看是气候议题与经济问题谁更优先的分歧,但从政策理念上来看,更像是价值优先还是现实优先的政策理念分歧。正如曼钦所言,随着油价和通胀率的飙升,“政治头条对数百万难以负担食品和汽油的美国人来说毫无价值,现在是领导人搁置政治议程、重新评估和调整国家面临的经济现实的时候”。价值优先的政策理念主要表现在为了实现如气候、社会文化等需要长期努力的政治目标可以适当牺牲当前民众面临的部分问题如能源价格压力,主要通过进步价值巩固选民基础,虽然也涉及服务国内中产阶级复兴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但相对而言优先性会降低。而曼钦等保守派则在国内社会问题显著的背景下呈现出一种较为“务实”的状态,将重点放在维持物价稳定、减少国债、解决处方药成本以及撤销特朗普税法等议题上。而后者的主张在当前俄乌冲突带来了能源危机、新冠疫情加剧了美国联邦医疗保险药物福利问题的背景下,似乎显得更加具有紧迫性和可行性,也得到了更多选民的认可,因此无疑成为了拜登团队和党内进步派无法忽视但又难以合并的心病。


2020-2022/06每月美国的通胀率变化图;资料来源: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3418/unadjusted-monthly-inflation-rate-in-the-us/

二、实践掣肘:不断压缩的“重建美好未来计划”和不断膨胀的“大政府主义”

在两党政治极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本就在两院仅剩微弱优势的民主党无论想通过任何方案都需要尽可能地寻找党内的全部支持。为了尽可能拉拢党内中右派,进步派一直都在通过让步和支持保守派的部分政策进行政策调整。最初为了让曼钦放弃对“重建美好未来”方案的阻挠,拜登团队将总预算从超过3万亿美元减少到1.75万亿美元。从实践结果来看,双方的拉扯正不断削弱着本就困境重重的拜登内政计划,现实结果与承诺预期越走越远。

在气候议题上,曼钦作为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席始终坚持“燃料中性”的能源政策,促使白宫取消了制定全国清洁能源标准的计划。为了安抚曼钦,尽管双方在是否向清洁能源生产商直接付款、以及是否为购买电动汽车提供税收抵免的具体政策安排上仍存在分歧,但进步派已经试图缩减早先的直接薪酬措施规模,仅涵盖非营利组织和国有设施,并在讨论是否需要限制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以免高收入者受益。最终的气候政策缩减了1500亿美元的支出,与民主党最初预估的大约5500亿美元的支出规模大相径庭。

而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曼钦认为政府财政无法继续高额负担拜登原先计划中的一揽子项目,再次宣布了否定态度。为了挽留曼钦,进步派努力降低立法的总体成本并在议题上对其讨好,搁置了包括儿童税收抵免、带薪家庭假计划和成本较低的儿童保育等社会政策在内的系列增加对家庭和儿童的支持的计划,以换取对气候、药品改革等计划的支持。

可这种以牺牲大部分原有计划为代价的政治方案依旧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难以抑制的通货膨胀和不断攀升的物价让施政成本不断上升,这就使当前的进步派民主党人不得不再次陷入到了两难的选择困境。一方面,如果在有限的财政预算下进行取舍,两派很难就最核心或最紧迫的政策达成共识,并且这种压力会随着当前仍不明朗的经济前景不断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曼钦会突然反水,并希望可以先观察七月通货膨胀率变化再进行进一步讨论的原因。另一方面,如果要满足双方的需求,势必会形成两派各自政策混合的一揽子工程,这将给予政府财政更大的压力。通过对各个领域政府大批量的财政干预,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会在已经遭到“大政府主义”谴责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民主党极有可能重新陷入奥巴马时期“大政府主义”的沼泽中并盲目增加政府债务支出、扩大财政赤字。配合拜登庞大的财政支出和频频矛盾又短效的各类政策,“大政府”的低效率、决策科学性低等弊病正在显露。

三、前景堪忧:换届初期党内曾出现的短暂共识正在加速消逝

拜登上任初期,在内忧外患的紧迫局势和传统民主党纲领急需复兴的背景下,民主党内部甚至两党就美国对华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制造业领域的经济振兴等部分议题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拜登“重建美好未来”计划和“中产阶级”外交政策的推出。但随着政策落实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分歧加剧、地缘冲突和新冠余震的反复冲击,宏伟理想的政策愿景与骨感的现实政策结果之间的落差正不断加剧着拜登政府的压力。随着政策效果失落感加剧,问题解决路径之间的相互矛盾、关键议题的分歧以及拜登团队领导力的缺失,早先形成的共识正在加速消逝。对于选民和党内保守派而言,他们认为拜登对关键经济事务的参与度远低于他们的预期;对于党内进步派而言,他们同样在拜登停滞不前的气候议程、反复摇摆的石油政策和按兵不动的社会文化政策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感,拜登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分裂危机。

为了挽回日渐分裂的民主党和中期选举支持率并,拜登政府必须就至少一个领域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油价、控枪、堕胎、气候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拜登要么需要选择继续聚焦于进步派坚持的气候议程,通过缩减其他项目的财政支出和在医保政策上让步吸引曼钦等保守派的支持;要么尝试在控枪、堕胎、性别权益等更符合进步派价值的非经济议题领域加强投入以展现政府态度并挽回支持率。

但比较而言,前者不仅是选民更关心的问题,现在也是民主党更希望在中期选举可以解决的核心议题。根据NBC7月5日的民调显示,63%的选民表示通货膨胀、汽油价格、经济或日常账单/杂货是他们当前最关心的问题(仅通货膨胀和汽油价格就占47%)。因此为了抓住中期选举前、民主党至少需要好几年的间隔才能同时控制白宫和两会的机遇,党内进步派愿意同保守派在政策分歧上做出更大的让步,以期在拜登的第一个任期内实现更广泛和更有成效的政策输出。同时共和党也密切地关注着民主党内的分歧并尝试给曼钦施压。这些条件某种意义上也纵容了曼钦等中右派凸显自身分歧的可能性,让曼钦获得了让出台的政策向其预期倾斜的机会。


“当前美国家庭最关心的议题”民调结果;资料来源:Economic issues dominate as top issue for voters, new poll shows,https://www.nbcnews.com/meet-the-press/meetthepressblog/economic-issues-dominate-top-issue-voters-new-poll-shows-rcna36715

但曼钦获得这一机会的前提在于民主党依旧有在两会通过法案的能力,而在两党极化的背景下无疑等于民主党至少同时拥有两院多数席位。但从当前不管是民主党还是拜登本人的民调、抑或是民主党的政绩来看,中期选举并未显现出任何对民主党有利的信号。因此这就意味着不管是进步派的让步还是保守派的坚持都将局限在剩下的三个多月中。因此即便在拒绝舒默的一揽子计划后,曼钦仍表示希望继续和党内进步派寻求合作共识。在中期选举的紧急背景下,为了应对共和党的压力,曼钦应该也不会一致反对下去,在就药品改革、缩减清洁能源计划或解决物价问题的某些部分达成一定共识后,即便进步派未能完全放开对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租赁的批准限制,曼钦仍有可能继续支持后续新的修改方案。这意味着至少民主党内的分歧虽然在加剧但还存在共识的可能性。

四、小结

在即将达成合作之际,曼钦的突然变卦虽然令人意外,但却也在情理之中。作为自拜登上任之后一直掣肘其政策通过和落地的党内纷争,曼钦等中右派一直与党内左派保持着相互拉扯的关系,给予了拜登政府关键性法案通过的机会,但又在政策分歧博弈中不断杂糅各自的主张。因此尽管党内的共识正在逐步消散,但在中期选举可能失败的前景和共和党的施压下,曼钦虽然努力尝试让进步派做出更多的让步,但最终应该还是会形成共识性的法案。但对于选民而言,不管是最终政策偏好向哪派妥协,最终的政府也只能履行其最初承诺的一小部分。政治极化和党内纷争的政治成本和时间成本最终还是由选民买单。

编者注:

7月27日,曼钦终于在多次游说下,同意支持总支出规模缩小到740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包含气候变化治理和对富人增税等相关条款,8月7日该法案在参议院通过51比50的票数,副总统哈里斯参与投票的方式过关,将送至众议院审议表决。

 

参考文献

[1]Michael Kranish and Anna Phillips, Manchin cites a blind trust to justify climate votes. But much income from his family’s coal company isn’t covered, The Washington Post, 2021-12-13,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2021/12/13/manchin-blind-trust-enersystems-stock-climate-change/.
[2]JACK TURMAN and BEN TRACY, Manchin rejects climate and energy provisions in reconciliation bill, CBS NEWS, 2022-07-15, https://www.cbsnews.com/news/manchin-biden-reconciliation-bill-climate-tax-reject/.
[3]Tony Romm, Democrats see hope for spending deal with Manchin as Congress returns, The Washington Post, 2022-07-1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us-policy/2022/07/10/democrats-manchin-spending-deal/.
[4]Emily Cochrane and Margot Sanger-Katz, Democrats Offer Plan to Cut Drug Costs, Seeking Climate and Tax Deal, The New York Times, 2022-07-11, https://www.nytimes.com/2022/07/06/us/politics/democrats-drug-price-climate-taxes.html/.
[5]FARNOUSH AMIRI and LISA MASCARO, What Manchin wanted, rejected and got in Biden’s $2T bill, AP, 2021-12-18, https://apnews.com/article/joe-biden-business-environment-wv-state-wire-joe-manchin-316cb4a4919960cabae88d1e965d3f97/.
[6]Tony Romm and Jeff Stein, Manchin says he won’t support new climate spending or tax hikes on wealthy, The Washington Post, 2022-07-15,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us-policy/2022/07/14/manchin-climate-tax-bbb/.
[7]Scott Horsley, Sen. Joe Manchin says he'll oppose Sarah Bloom Raskin's nomination to a key Fed role, npr, 2022-03-14, https://www.npr.org/2022/03/14/1086456895/sen-joe-manchin-sarah-bloom-raskin-nomination-fed-climate/.
[8]Ben Kamisar, Economic issues dominate as top issue for voters, new poll shows, NEWS, 2022-07-06, https://www.nbcnews.com/meet-the-press/meetthepressblog/economic-issues-dominate-top-issue-voters-new-poll-shows-rcna36715/.
[9]BURGESS EVERETT, Manchin’s offer to Dems: Take a health care deal or try again later, POLITICO, 2022-07-14,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2/07/14/manchin-rejects-climate-tax-elements-of-party-line-dem-bill-00046018/.
[10]Makini Brice, Biden says he will act on climate after talks collapse in Senate, REUTERS, 2022-07-16,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democrats-call-biden-action-climate-after-manchin-pulls-support-2022-07-15/.
[11]Emily Cochrane, Margot Sanger-Katz and Jim Tankersley, Democrats Propose Raising Taxes on Some High Earners to Bolster Medicare, The New York Times, 2022-07-07, https://www.nytimes.com/2022/07/07/us/politics/medicare-solvency-taxes.html/.
[12]Maxine Joselow, Manchin deals a stunning blow to Democrats' efforts to fight climate change, The Washington Post, 2022-07-15,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2022/07/15/manchin-deals-stunning-blow-democrats-efforts-fight-climate-change/.
[13]Peter Baker and Michael D. Shear, Biden Makes Staff Changes as White House Counsel Departs, Midterms Loom, The New York Times, 2022-06-15, https://www.nytimes.com/2022/06/15/us/politics/biden-keisha-lance-bottoms.html?action=click&pgtype=Article&state=default&module=styln-biden&variant=show®ion=MAIN_CONTENT_1&block=st/.
[14]Emily Cochrane and Lisa Friedman, Manchin Pulls Plug on Climate and Tax Talks, Shrinking Domestic Plan, The New York Times, 2022-07-14, https://www.nytimes.com/2022/07/14/us/politics/manchin-climate-taxes.html/.

作者简介:田蔚熙;复旦大学外交学研究生在读

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本文审校:葛健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