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大国以及美国的对非外交政策》

来源:非洲研究小组时间:2022-07-25


图源:Springer

《大国以及美国的对非外交政策》

Great Powers and US Foreign Policy towards Africa

作者Stephen M. Magu是美国汉普顿大学政治学与历史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外交政策、非洲外交政策、发展中国家的冲突与政治行为、权力与软实力、民主化与制度、殖民前的非洲政治制度与外交政策等。作者根据研究课题《非洲外交政策:过去与现在》撰写了本书并于2019年出版,回顾和展望了大国以及美国的对非外交政策。


Stephen M. Magu

全书分为八个章节:
1. 导言
2. 世界秩序中的秩序及混乱
3. 大国、国际秩序与稳定:转型?
4. 美非关系简史(至1990年)
5. 后殖民主义,欧洲和非洲:政策格局的变化
6. 迂回:金砖国家和非洲外交政策的新方向
7. 隧道的尽头:是灯光,还是迎面而来的火车?
8. 2000年以来美国的对非外交政策

在回顾美国的历史及其与非洲大陆、特别是与非洲之角的互动时,作者对美国历届政府是否对非洲有一个统一的外交政策提出了质疑。同时,作者还从外交政策方面分析了美国在非洲事务中的参与情况,并比较了欧盟及其他欧洲国家和金砖四国在对非外交政策上的偏好和战略。

作者首先回顾了两个世纪的世界秩序历史,如19世纪的欧洲均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短暂和平时期,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等。作者指出,冷战之后世界秩序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方面,欧洲形成了失去主权国家基本特征的欧盟。另一方面,非洲大陆面临着经济挑战、国内外民主化的呼声,以及由此产生的分裂等问题,这也使得非洲与全球一体化趋势显得格格不入。

作者认为,两极时代的结束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全球南方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全球南方,更准确地说是非洲国家,很少参与决定世界秩序,他们只是大国的棋子,他们是大国之间追求大国地位、制造冲突来造福自己的“游乐场”。即使是那些已经开始逐渐崛起并在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实力方面可以与西方国家相抗衡的新兴大国,也几乎总是要捍卫自己和对抗西方国家。

然而,过去的25年里,非洲国家对世界秩序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凸显,非洲国家如果缺乏监管(或失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达国家。大国的外交政策在不久的将来将部分取决于非洲的国家活动。此外,全球南方已经慢慢自成体系,在此体系中,国家失败和非国家行为者占主导地位,同时也使得他们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作者分析了美国如何应对来自非洲之角的日益增长的生存威胁,尤其是国家失败现象。作者指出,美国实施对非外交政策时,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仍在使用传统的外交手段,而没有针对紧急情况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美国对非政策主要出于战略安全考虑,当战略安全方面的问题不存在的时候,美国对非的兴趣就会减弱。美国与非洲之间的往来目前还仅限于国家安全层面,而其他的渠道,如贸易、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移民方面则并未做拓展,尤其是贸易机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作者推测,这种状态还会继续维持。

作者回顾了美国自2000年以来小布什、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非政策。小布什政府时期,对非政策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处于边缘地位,9·11事件后美国与非洲的来往遵循了以美国为中心、以美国为先的方针,并未有新的政策和模式,美国仍旧把重点放在国家安全和军事领域,例如建立非洲司令部,并向非洲之角等地区的不同国家武装部队提供军事援助和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非政策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

尽管非洲国家对奥巴马政府抱以厚望,但由于其执政时期美国面临诸多问题,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阿拉伯之春等,使得对非政策并无太大变化。而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鉴于特朗普对非洲、非洲人口和非裔美国人的漠视,对非政策又将回到美国外交决策的边缘。特朗普的对非政策依旧遵循小布什政府时期的方针。美国经济经历重大动荡和失业、对9·11的残余恐惧、历史上对非洲大陆的忽视、白宫和国会对非洲大陆的历史性忽视,以及对非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官僚影响等问题,可能会在短期内阻止美国对非洲外交政策的任何积极修订。

欧洲与非洲的来往主要以建立贸易和军事伙伴关系以及殖民的形式。尽管殖民主义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却对非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极具破坏性的一点是造成了对非洲国家及非洲人的刻板印象,比如认为非洲人是没有文化和文明的民族,不能承担最基本的工作等。

现在,欧洲在有意识地努力与非洲建立一系列双边关系以及进行多边谈判。欧盟的共同外交政策立场往往与个别国家的立场相冲突,所以多数欧洲国家还是经常采取单边行动,这样就使得欧洲并没有统一的对非外交政策。非盟亦是如此,成员国通常会侧重于本国利益。有学者认为欧盟对非洲的态度是由其利益驱动的,他们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保护自身问题(安全和移民)上,而并非给予非洲国家更好的援助和更好的贸易协议。因此,尽管欧盟及其成员国与非洲密不可分,但并不代表他们与曾经是他们的殖民地的非洲国家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作者从霸权稳定理论出发,分析了除南非以外的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对非外交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认为,无论是在冷战期间还是冷战后,苏联/俄罗斯都一直处于非洲事务的边缘,除了与美国对抗之外,苏联/俄罗斯对非洲大陆并没有兴趣,即使目标是反对美国霸权,苏联/俄罗斯也并没有在对非交往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分析了中国对非洲事务日益增长的参与和影响,以及中国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作者认为,中国实施的更多的是一种区域战略,而不是全球战略。20世纪90年代,当苏联/俄罗斯撤出非洲时,中国取代了其在非洲的位置。

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引发了世界的关注,其在非洲的存在迅速改变了非洲,颠覆了其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比如在非洲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西方国家未曾尝试过的方式。目前尚不清楚中非关系是否稳定并可持续发展,以及非洲是否会真正成为中国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可供开发的资源。

中国奉行的“真实亲诚”的外交理念被解读为超越经济范畴,扩展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层面。作者指出,目前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投资、援助和开采自然资源的总体战略水平几乎超过了美国,而且中国很快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作者担忧,美国在非洲参与度降低,而且没有明确的对非政策,有可能使非洲成为恐怖分子的庇护所。

印度在制定其对非洲外交政策时,必须考虑与中国在非洲的利益抗衡,与中国的地缘战略竞争可能会迫使印度承担更多风险。所以,金砖国家是否能够挑战现有的世界秩序,取决于其经济规模、独立实施全球战略、支持各种全球行动和战略,以及在意识形态方面影响其他国家的能力。

虽然从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角度来看,非洲在地理上是一块单一的陆地,但存在两个主要地区:北非和非洲之角地区。其中,非洲之角在国际关系方面是继中东和北非地区之后最不稳定的地区,对世界秩序构成安全威胁。

70%的失败国家都在非洲,几乎所有非洲国家(54个国家中至少有47个)都在前100个失败国家中。大国如何将失败的国家重建为现代国家,军事手段有它的局限性。美国可以继续尝试通过监管、单边干涉主义及对非外交政策的非军事化来重建这些失败国家。作者也指出,或许不需要解决国家失败的问题,而是需要重新定义国家,目前国家的定义是基于欧洲国家模式的,这一定义并不适用于非洲国家,比如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吉布提、肯尼亚、苏丹和埃及是否符合传统的国家概念。在传统的主权概念中,这些国家不具备主权资格,传统的国际主权标准不应适用于它们。因此,必须通过创造性的、非传统的军事、外交、经济手段,来应对这些国家对国际秩序带来的影响。

 

作者:朱勤、王忠奎;国防科技大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