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术·第13期 | 赵菩、李巍:竞赢中国?美国“印太”战略的升级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时间:2022-07-15

编者注: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就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拜登政府上台后,更是将“竞赢中国”(outcompete China)确立为美国21世纪最主要的任务。为了在同中国激烈的竞争中巩固美国霸权,拜登政府不仅全盘继承,还大幅升级了特朗普提出的“印太”战略。文章从制度重构、经济外交和支点打造三个方面对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做出了全面解析。文章来源于《霸权护持:美国“印太”战略的升级》,《东北亚论坛》,2022年第4期,第24-46页。

“印太”战略作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最重要的工具,虽然最早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但限于其有限的国际执行能力和单边主义的政策方向,该战略总体上成效甚微,在制度领导、经济基础、国际支持和资源投入四个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为了尽快赢得对华战略竞争优势,在以下三个方面大幅升级了这一战略,加剧中国面临的国际高压环境(见图1)。

一、重构“印太”区域制度新框架

美国通过制度升级、制度创建与制度回归三种方式重构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区域制度体系以“规锁”中国。首先,由美、日、印、澳四国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已被升级为印太战略最重要的制度骨架。其对话级别不仅升至首脑级,还实现了合作流程规范化、涉及领域多元化和参与成员扩大化,让这一机制的功能被大幅提升和扩展(见表1)。

其次,拜登就任后立刻宣布重回多边主义,在安全、经济、气候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发力,重塑美国国际制度话语权。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制度创建当属在军事领域联合英国与澳大利亚创建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以及在经济领域宣布建立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通过创建这些排除中国的新制度来削弱中国的制度话语权。

此外,美国积极重返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等亚太多边制度框架,积极利用既有的多边区域制度形成对中国的制衡,意图排挤中国现有的区域影响力而强化美国的制度领导力。

二、重塑“印太”经济合作新议程

拜登政府以经济外交为抓手,在供应链安全、尖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等方面积极构建由其主导的“经济印太”来夯实战略的经济基础。首先,美国通过界定风险、建立联盟、锁定“小圈子”三个步骤,开展产业外交,积极打造其“经济印太”中的供应链联盟,提升对华产业优势;其次,美国采取国内立法保护技术、建立联盟垄断技术的方式,对中国的技术发展和国际技术合作形成全面围堵;此外,拜登政府启动“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倡议并联合欧洲盟友与伙伴国家,为中美基建竞争拉开大幕;最后,美国以联合盟友、建立新规、压制中国数字贸易外交的行动,攫取在新兴数字经济领域的优势。

三、打造“印太”战略支点新体系

拜登一反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态度,转向高度重视对盟友与伙伴的投资,积极打造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加速构建一个多边与双边兼具、内容多元化、功能复合型的“印太战略轮”,以实现其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制衡中国的目标(见图2)。

澳大利亚、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越南因地缘优势、经济优势或兼而有之的双重优势而成为美国为其“印太战略轮”精心挑选的六大战略支点国家。其中澳大利亚、日本与印度因其同中国的地缘邻近性和经济竞争性,已经坚定地站队美国,成为美国用以压制中国的急先锋。而韩国、新加坡、越南因反华倾向弱以及多种客观条件限制,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更多被美国视为“经济支点”加以打造。

总而言之,团结盟友与伙伴国家形成以美国为核心的“小集团”已经成为拜登政府同中国竞争最主要的途径。其正在从以上三个方面加速打造这一“小集团”,以制度构建规范“小集团”、以经济外交夯实“小集团”、以支点打造巩固“小集团”,并且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不断升级与相互强化形成的合力构筑对华竞争优势,对中国施加更为严峻的战略压力。

END

作者信息:赵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李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撰      稿:赵   菩
文字编辑:穆睿彤
排版编辑:穆睿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