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术·第12期 | 孙忆:通往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之路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时间:2022-07-13

编者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长久以来是大多数亚太经济体共同的意愿与目标,而如何推动这一目标实现,却存在着多个不同的路径方案。当前,CPTPP和RCEP的相继签署与生效使得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似乎逐渐明朗。但是,这两大制度客观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它们的互动关系变化会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值得研究关注。文章来源于《CPTPP、RCEP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东北亚论坛》,2022年第4期,第98-113页。

一、整合亚太地区的制度方案及其差异

亚太地区内诸多自贸协定(FTA)形成了各种规则错综复杂的“意大利面条碗”乱局,但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来看,相关规则及制度的整合仍然是趋势所在。目前CPTPP和RCEP这两个超大型FTA相继签署,为整合亚太地区多重制度提供了两种潜在方案。不过,两大制度间存在较大差异,不论是二择其一还是两相结合地来实现亚太地区经济整合,都可能面临不小难度。由此,有必要区分CPTPP与RCEP的差异,以明晰二者各自在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目标上的特点,并帮助找寻两大制度互动的条件及可能。

在制度主导力量上,CPTPP由日本主导建立,更适合发达国家及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实现深度一体化;RCEP由东盟牵头建立,更多反映着发展中国家以灵活性、渐进性和调适弹性实现区域经济整合的努力。因而,虽然两大自贸协定都追求更高标准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但CPTPP在传统议题的深化、深度一体化议题、横向新议题等方面的整体规则水平明显高于RCEP。从规则制定模式上看,CPTPP选择了“高缔约成本-低治理成本”模式,而RCEP则践行了“低缔约成本-高治理成本”模式。

二、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三种潜在图景

尽管制度差异明显,CPTPP和RCEP意图实现的目标却存在相通,二者的互动很大程度能直接影响未来亚太地区的整合方式及结果,未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或将呈现出制度替代、制度竞争、制度融合这三种潜在的图景。

在制度替代的图景中,CPTPP或RCEP其中一个相对发展得更好,更具有制度活力与生命力,成为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路径,而另一个则影响力逐渐缩小直至消亡。在制度竞争的图景中,CPTPP与RCEP在成员构成、议题设置、规则制定等制度要素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与竞争性,由此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对抗状态,这实际上也是当前CPTPP和RCEP客观的关系现状。在制度融合的图景中,CPTPP和RCEP以某种形式实现融合,有更多亚太经济体被纳入其中,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贸易协定,最终实现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中,制度融合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三、以制度融合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可能

当前,CPTPP与RCEP实现制度融合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规则对接可行性、成员范围重叠性、融合时机特殊性上。

第一,对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的共同追求是二者融合的共识基础,两大制度在规则议题上有较多重叠,而且RCEP较强的制度灵活性使其在提高自身规则水平并逐渐向CPTPP靠拢的过程和步调是可调适的。第二,趋于增加的重叠成员国是二者融合的直观表现,具有双重制度身份的亚太国家具有一定的经济动机和战略目的促成CPTPP与RCEP的制度融合,而且因制度重叠而产生的经济及规则红利持续放大,吸引更多亚太国家参与其中,能形成良性地区互动和更广泛的制度融合基础。第三,世纪疫情的冲击或能提速二者融合的步伐,亚太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正在经历必要的重组,亚太经济体调整自身在区域内生产布局的行动对CPTPP和RCEP两大制度的规则对接与融合提出了新的需要。

在制度融合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演进过程中,中国可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为亚太经济一体化提供引擎动力,在寻求加入CPTPP进程中强化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行为体基础,同时要在坚持疫情防控中维护亚太经济一体化所需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END

撰      稿:孙    忆
文字编辑:赵    菩
排版编辑:邹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