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长期以来,中印关系一直在竞争与合作上徘徊。然而,自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发生后,中印间合作的一面正日益减弱。本文作者认为,贸易作为一个受到相对较弱影响的舞台,反映了中印权力平衡的现状:中国不希望边境问题影响中印关系的其他方面,中印合作仍是最好的行动方案;而印度却担忧不断扩大的对华贸易逆差,其国内要求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印度研究人员称,因为目前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成为像中国那样大的制造业实体,印度不会与中国经济脱钩,但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本国制造业发展并提高自身出口能力。南亚研究小组特编译此文,供读者评判参考。
图源网络
中印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在竞争和合作之间徘徊。然而,观察人士表示,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导致24名印度士兵死亡后,中印间的合作正日益减弱。中国不希望边境问题影响中印关系的其他方面,但对印度来说,除非找到边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否则无法恢复与中国的正常关系。
由于对安全的担忧加剧,印度实施了一项所谓的经济胁迫战略,阻止华为在印度的5G试验,禁用270多个中国应用软件,迫使部分科技公司退出印度。2021年3月的一份报告称,印度拒绝批准来自中国16.3亿美元的投资。印度还加入了美国领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该框架旨在对抗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贸易可能被视为一个未受双边关系收缩影响的舞台,但也揭露了中印力量平衡的裂痕。在两国严重不互信的时候,力量平衡日益向中国倾斜。
一、印度日益关注贸易逆差
根据印度外交部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对印度出口增至271亿美元,而印度对中国出口为48.7亿美元,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15.3%。202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250亿美元。日益扩大的对华贸易逆差使印度忧心忡忡:2019年对华逆差为512亿美元,2021年增至645亿美元,仅前三个月的逆差就已达到222.3亿美元。
印度中国研究所(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的副研究员阿拉文德·耶勒里(Aravind Yelery)说:“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互惠互利本质上是不对称的。”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担心:中国补贴国内生产,并能够在印度市场推出大量相对廉价的商品,但印度在各个领域的出口受到严厉的限制。耶勒里补充,中国谨慎地限制从印度进口,突出表现在:尽管印度是最大的仿制药供应国,而中国作为仿制药第二大市场,但中国并不从印度购买仿制药。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然而,在2020年,作为最大大米进口国的中国30年来首次从印度购买大米。“这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中国不希望自己的脆弱之处被一个有边界问题、有竞争力的邻国利用。”
然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楼春豪分析,中印间这种不平衡也可归因于两国相互出口的产品的性质。2020年,印度对中国的出口主要包括初级产品,如铁矿石、精炼石油和环状碳氢化合物,而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包括更高价值的制成品,如计算机、手机和广播设备。2021年12月,中国对印度出口最多的产品包括手机、计算机、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而中国从印度主要进口钻石、原料、甲壳类动物和非零售纯棉纱线。楼春豪不认为中国限制从印度进口是由于战略上担忧中国对印度的依赖性。
2019年10月,中印两国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期间,中国提出建立经贸高层对话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然而边境冲突发生后,该进程停滞不前。
鉴于目前的僵局,印度要求与中国脱钩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人们担心敌对关系方便中国利用其经济优势对印度施加压力。
根据2019年的数据,印度70%的原料药、34%的电气机械和18%的核反应堆设备都来自中国进口。一些最大的印度企业也因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而受益匪浅。德里大学东亚研究系中国研究教授马杜·巴拉(Madhu Bhalla)称:“印度不会与中国脱钩,因为没有国家的制造业体量能与中国相媲美。真正的出路或许在于实现产品多样化和减少对华依赖。”
二、印度能否减少对华依赖?
为了促进制造业发展并提高出口能力,印度于2020年11月启动了“生产关联激励计划(the 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scheme)”,旨在鼓励10个关键领域的本地制造业发展,包括汽车、制药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国内外企业只要达到产量目标就可获得奖励。
分析人士称,多样化不仅仅是印度需要关注的问题。新冠疫情揭露了多个国家在供应链风险和过度依赖中国方面的脆弱性,而俄乌冲突只会使这一局面雪上加霜。
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战略研究项目研究员安塔拉·戈萨尔·辛格(Antara Ghosal Singh)称:“中国担心的是,随着全球范围内去中国化趋势上升,现有的‘美西方加中国’的工业模式在未来会被‘美西方加印度’的工业模式所取代。”
马杜·巴拉表示,鉴于美国和欧盟正致力所谓的“中国加一”战略,试图避免仅在中国投资,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但印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自由化程度”,以实现促进制造业发展并提高出口能力的目标。除生产关联激励计划外,政府需要向大量年轻人提供制造技能,以应对失业并振兴制造业。巴拉补充,政府还需要出台政策使企业家“不再过度厌恶风险”。“目前,这些措施都不够有效。我们听到政府希望做出改变的讨论,但缺乏实际数据来支撑”。
三、中印可能和解吗?
“中国足够明智,明白在边境上有一个敌对且总能制造麻烦的邻居于己无益,即使这个邻国相对自己更弱。”巴拉表示,如果中国认为印度具有足够重要的战略地位,与印度和解是不可能的。
对中国来说,与印度保持友好关系确实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包括通过一系列铁路、公路和海上基础设施项目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中国在南亚的一些大型互联互通倡议,如中尼印跨喜马拉雅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包括印度。
安塔拉·戈萨尔·辛格称,中国努力将中印边境冲突与中印关系的其他部分脱钩,若中美、中印的经济关系继续恶化,印度可能会导致中国失去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某些关键位置。在中美关系紧张时,与印度保持稳定的关系符合中国的最优利益。
然而今年3月,印度外交部在一份回顾与中国外长王毅的会晤的声明中指出,印度的主要担忧仍然是边境问题,这意味着若中印双方的努力没有带来进展,任何其他类型的和解都不大可能实现。
楼春豪表示,虽然中印合作确实是最好的行动方案,但对中国来说,印度正转向美国寻求帮助以解决边境危机“值得引起警惕”。“应提醒印度,不要成为美国瞄准中国的工具。在中美关系上,印度应弥合分歧,而不是选边站队。”
作者简介:阿南塔·阿加瓦尔(Ananta Agarwal),《华盛顿邮报》实习生,香港大学新闻系学生,曾为NBC新闻、法新社和Fair Planet网站撰稿。
本文编译自《南华早报》2022年6月25日文章,原标题为How’s the China-India economic relationship changed 2 years on from the deadly Galwan Valley border clash?,原文链接为https://www.scmp.com/economy/global-economy/article/3182957/hows-china-india-economic-relationship-changed-2-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