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2S”:印度对东盟关系的期待

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时间:2022-06-23

2022年6月16-17日,印度-东盟外长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印度与东盟各国外长或高级代表出席会议,印度外长苏杰生和新加坡外长维文共同主持会议。适逢印度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暨印度-东盟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印度举办此次高级别线下会议,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图片来源:东盟秘书处

会议重点讨论了俄乌冲突与中美竞争加剧给地区经济和安全带来的影响,新加坡外长维文认为,国际体系的和平与稳定正受到威胁,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繁荣有赖于稳定的国际秩序。印度外长苏杰生则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反复,俄乌局势引发供应链、粮食和能源安全的威胁。

地缘政治面临新的挑战、全球局势充满不确定性,印度和东盟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印度支持一个强大、统一和繁荣的东盟,充分承认东盟在“印太地区”的中心地位,并高度赞赏东盟为“地区主义、多边主义和全球化的灯塔”。

一、

回顾印度与东盟关系发展史,二者关系的升温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1967年东盟成立后,在很长时期内与印度关系较为冷淡,东盟对印苏关系以及印度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的态度不满,而印度则质疑东盟与美国走的太近。直至冷战结束,印度和东盟的关系才逐渐升温,1991年印度拉奥政府出台“东向计划”,试图改善与东盟国家的关系。1992年,印度成为东盟的“部分对话伙伴”,1995年升级为“全面对话伙伴”。1996年,印度成为东盟地区论坛的成员国,双方合作内容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安全领域。

2002年开始,印度成为东盟的“首脑级合作伙伴”,开启年度的印度与东盟峰会。2012年,印度与东盟关系上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莫迪在第12届印度与东盟峰会上,将“东向计划”升级为“东向行动”,强调了印度-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018年,印度共和国日当天,印度盛情邀请东盟十国领导人参加阅兵,庆祝印度-东盟对话关系25周年,表达了对东盟的高度重视。

印度对东盟关系的期待从早期的“3C”框架,也即道路联通(connectivity)、经贸合作(Commerce)、文化交流(Culture)三大支柱,逐步增加了“2S”的内容,也即安全(Security)和战略(Strategy)的考量。

二、

苏杰生在此次会议上强调了印度与东盟陆上和海上联通的重要性,提出升级印缅泰高速公路计划,将其作为印度-东盟互联互通倡议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在互联互通领域,印度与东盟国家早有规划,一方面打造卡拉丹多模式联运项目和印缅泰跨境高速公路项目,促进印度东北部与大陆东南亚国家的联通,推动印度东北部的经济发展。印度还试图将印缅泰高速延伸至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强化印度与越南的联系,打造“东西经济走廊”。


图片来源:越南时报

另一方面,印度发起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合作倡议、恒河-湄公河合作倡议、环印度洋联盟等,推动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与智慧城市合作。在强化与东盟互联互通的过程中,印度重视加强与美日的多边合作,包括印日“亚非增长走廊”、美国“蓝点网络”计划等,试图发挥自身的地缘与软实力优势,同时借美日在技术与资金领域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

与此同时,印度质疑和排斥与中国的多边合作,对中国提出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计划抱持怀疑和拖延态度,并积极鼓吹中国在南亚东南亚基建项目是扩大战略影响力的“扩张主义”,用“人权”、“债务”等议题进行炒作和抹黑。

除了道路联通,经贸合作是印度与东盟关系的重要内容。2009年印度与东盟达成货物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双边贸易额的迅速增长。2014年,印度与东盟达成了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两地人员务工和经济投资提供了制度保障。2021年,印度和东盟贸易总额超过780亿美元,东盟是印度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北美、欧盟、东北亚和西亚,印度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国。

印度向东盟出口的物资主要包括矿石、船只、钢铁、药物、棉花、香烟、有机化学品等,从东盟进口的物资包括棕榈油、电话、煤矿等。受制于本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印度与东盟的贸易中有较大的贸易赤字,东盟商品对印度本土手工业和制造业带来一定冲击。

此外,印度-东盟的贸易总额难以与中国-东盟贸易额相比,2021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约为8780亿美元,是印度-东盟贸易总额的十倍还多。此外,印度对东盟的投资约占印度对外投资总额的20%,但远比不上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在东盟的投资力度。

在经济影响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印度热衷于强调与东盟国家的文化联系和人文交流。印度强调从公元1世纪开始的文化辐射,包括印度教和佛教远播东南亚,带来的美好佳话和文化遗产。

此外,印度在东盟国家有数百万的移民,也是印度与东盟文化联系的重要纽带。印度从政府到民间层面进行推动,多次召开加强文化文明联系的学术研讨会,促进文化科技和旅游方面的合作,通过影视音乐和瑜伽等文化载体,强化在东盟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三、

除了“3C”框架,印度在发展与东盟关系中,越来越重视安全和战略的合作。事实上,印度与东盟在“印太”问题上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在“印太战略”下,印度的地缘重要性得以凸显,印度从2018年以后加速与美日澳在“印太”框架下的合作,而东盟国家对“印太”选择了“冷处理”。

随着印度将推动与美日澳的“印太”合作作为国家外交的优先事项,“东向行动”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加之印度拒绝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印度与东盟关系的降温。

2022年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东京峰会上提出“印太经济框架”,包罗了印度与7个东盟国家,这成为印度与东盟强化关系的重要契机。印度强调东盟的“印太展望”与印度的“印太海洋倡议”之间有着强大融合,双方在“印太”地区有着共同愿景,印度与东盟关系因此有了更为广泛的战略意义。

在印度-东盟外交会议前后,印度媒体大谈特谈“中国威胁”,声称中国已经在“印太”地区、特别是南海问题上给印度和东盟带来了实质性的威胁。印度需要向东盟释放明确信号,在共同应对“中国威胁”和所谓“扩张主义”上,印度和东盟的合作具备更深刻的安全意涵。印度不仅仅是东盟多方平衡外交中的一个方向,更应该是东盟稳定的合作伙伴。印度认为,不仅应该加强与东盟十国的双多边关系,更应该强化与作为整体的东盟的安全合作。


图片来源: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

总的来说,印度强化与东盟在“印太”地区的互联互通、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战略与安全合作,联合东盟“制衡”中国的意味明显,尤其是要在南海问题上牵制中国。但印度在东盟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均不够强大,其与东盟国家的务实合作常常“雷声大、雨点小”。

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的对话关系超过30年,中国与东盟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团结和东盟共同体建设,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东盟关系一直引领东亚区域合作,成为亚太合作的典范。中国、印度和东盟应当加强政治互信,强化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的挑战。

 

作者简介:冯立冰,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东南亚学人微信公众平台稿件,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