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术·第9期 | 罗仪馥:泰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代理式融入”

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时间:2022-05-12

编者注:“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变迁,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各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及其在价值链上地位的变化。因此,全球价值链研究除了关注整体性外,还要进一步体现个体性或“国别关怀”。泰国自20世纪70—80年代由进口替代型转向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后,参与跨国经济活动的规模和广度明显扩大,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特征也日益突出。作为典型的中等规模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泰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表现、经验与前景,对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同处于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参照意义与反思价值。”


toyota在泰国开设的工厂。图源:nikkei asia

一、泰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点

本文同时从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两个角度观察与分析泰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情况。

在国际贸易视角下,泰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凸显了“融入”的特征。具体而言,无论是中间产品还是增加值,泰国的贸易额都有所增长,说明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范围或规模正在扩大;中间产品贸易逆差,以及后向关联明显大于前向关联,则反映了泰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主要处于中下游地带的事实;中间产品进口额的总体下降趋势,增加值总出口中由本国创造的增加值相对增长,以及前向关联的小幅度提高,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泰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缓慢“升级”。

泰国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情况可以视为上述特征的一个“缩影”。2019年,泰国已成为世界第11大汽车生产与销售国,也是东南亚第一大汽车制造国。近年来,泰国汽车年产量约200万辆,产值占该国GDP比重一度高达12%,出口额占泰国商品总出口额约8%。在汽车整车生产与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泰国境内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数量也明显增加。从1990年到2017年,汽车部门总出口额中的本国增加值已实现从31%到49%的跃升(见图1),说明在此期间,泰国正逐渐由汽车“零部件组装者”成长为“零部件生产者”,这是全球价值链融入与地位升级的直观表现。


图1  1990年与2017年泰国汽车出口额中的增加值来源
数据来源:UNCTAD-Eora Global Value Chain Database。
说明:左图为1990年情况,右图为2017年情况。

在跨国投资视角下,泰国实际上是“游离”于全球价值链之外的。一方面,泰国的产业活动相当一部分是在外资企业主导开展的,外资企业成为泰国进出口活动的主要拉动者或实施者。2017年,在泰外资企业的商品进口额占泰国总进口额的比重达43.78%,出口占比更是高达53.85%。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泰国的生产活动更多以外资企业而非泰国本土企业为支撑。例如,在泰日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原材料和零部件是从泰国境外获取的,即使是从泰国本地获取原材料与零部件,其中也有绝大部分(约58%)来源于在泰外资企业,而非泰国本土企业(见图2)。


图2  2012年和2017年在泰日资企业的原材料与零部件来源
资料来源:JETRO.

这背后隐含了泰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演进过程:在投资初期,相关企业倾向于在泰国布局加工组装基地,这提高了泰国的生产与出口能力;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外资企业又寻求在泰国设立中间产品或零部件生产基地,或者吸引其他零部件生产商在此布局。

这一演进过程映射到泰国的对外贸易中,就呈现出了泰国不断融入全球价值链,且地位小幅度提升的繁荣景象。但从本质上看,这种融入与提升是外资企业在泰国投资与生产布局的扩大与升级。在整个演进过程中,泰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要素长期仍以相对初级的劳动力为主,而资本、技术等有助于提升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高级生产要素,主要还是由外资企业提供的。因此,泰国对全球价值链的融入,实际上是一种“代理式融入”——泰国成为了外资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代理人”。

二、RCEP生效与泰国突破困境的前景

理解泰国“既融入又游离于”全球价值链地位困境的成因,需要同时关注国际与国内两个层面的因素。在国际层面,20世纪80—90年代,对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正式启动,并取得诸多积极成果,经济全球化由此进入高峰期,全球价值链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大幅度扩张,以泰国为代表的后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迅速被发掘并纳入全球价值链之中。在国内层面,泰国实施一系列依靠外国资本实现工业发展的依附式产业发展政策,是造就泰国游离于全球价值链之外这一现状的内在根源。

从泰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困境的成因看,突破这种困境的关键在于国际开放条件与泰国国内产业政策的变化。就国内条件而言,当前泰国主动转变依附式产业发展政策难度较大,因此短期内突破困境的路径可能主要表现为外部条件产生倒逼效应。就国际环境而言,现阶段大国战略竞争激化、新冠疫情蔓延以及WTO改革受阻等因素使经济全球化难以实现新的突破,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因此还出现断裂、重组与回缩的“逆潮”。但与此同时,区域一体化却得到加强,RCEP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加速成型,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作为有史以来泰国所参与的规模最大的区域自贸协定,RCEP或许可以为泰国突破当前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困境创造契机。

第一,RCEP大幅度降低成员国之间的关税水平,泰国面向RCEP成员国的中间产品或增加值贸易规模将有所扩大,未来其在国际贸易维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可能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第二,RCEP采用“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为成员国之间的生产分工合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减少成员国对区域外增加值的依赖,最终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最终可能使泰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进一步由全球层面聚焦至区域层面。

第三,RCEP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差异性。泰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政策优势,在越南、柬埔寨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中也有所体现,而越南等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更加突出,在参与中低端制造业或中高端产业的低端环节上更具有竞争力,越南等国近年来也确实成为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新热土。此外,泰国与越南等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相似,目前都以中低端环节为主,相关国家存在客观的产业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可能成为倒逼泰国本土企业成长并真正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动力。

三、研究启示与反思

第一,本文通过对泰国这一典型国家的讨论来强调与证实,当我们考察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情况时,应该更加全面地考虑国际贸易、直接投资与跨国生产等多个维度的表现,才能使该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面貌更加立体化,也才能透过“量”的表象看到“质”的本体。

第二,本文并非否认跨国投资的意义,相反,如果没有发达国家的跨国直接投资,很多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甚至难以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本文的宗旨之一在于,通过挖掘泰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本质,来引发我们对后续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对于泰国及其类似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实现“代理式融入”全球价值链后,如何摆脱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实际“游离”状态,最终达到对全球价值链的真正融入?

第三,在更深远的层次上,本文还涉及一国的对外开放问题。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对外开放对于一国经济起飞与发展的意义已无需多加强调,问题的关键应该在于对外开放的适度性以及如何“驾驭开放”,这也是本文关于“泰国困境”成因的讨论所衍生出的更高层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END

文章来源于《融入与游离:全球价值链中的泰国》,《南洋问题研究》,2022年第1期,第126-142页。

撰      稿:罗仪馥
文字编辑:刘露馨
排版编辑:穆睿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