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地区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社会经济转型最为迟缓的地区,也是科学界与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地区(图1)。非洲经济社会转型缓慢的一个特点是经济增长缺乏后劲,且减贫进展缓慢。非洲地区极端贫困发生率由1994年的61.3%下降为2019年的34.1%,但依然是全球贫困人口最多和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缓慢、劳动力产出效率低、少年依赖性人口多、日益恶化的收入不平等正在严重地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贫困的进一步缓解。识别出贫困的成因是实施未来中非减贫合作的基础。未来的合作方向包括和平发展环境的营造、防疫合作、减贫研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增长与减少不平等、建立中非减贫示范基地项目。
1.非洲地区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社会经济转型最为迟缓的地区,也是科学界与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地区。2005年7月,《科学》杂志在创刊125周年之际,梳理出全球关注的最重要的125个问题,其中之一是:为什么非洲的贫困人口在增加,而且几乎所有的帮助非洲摆脱贫困的努力都没有效果?1970年,世界上56%的贫困人口在东亚,30%在南亚,只有11%在非洲;2005年,世界贫困人口的35%在非洲,32%在东亚,28%在南亚(Gapminder,2008);2015年,按照世界银行人均1.9美元的极端贫困线标准,世界贫困人口的57%在撒哈拉以南非洲,29.2%在南亚,6.4%在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世界银行,2020)。2019年非洲近13亿人口中,极端贫困人口超过三分之一(表1),其中排除北非国家数据后的撒哈拉以南地区极端贫困发生率高达40.1%,而且据世界银行预测,2030年以后,90%的极端贫困人口将生活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到目前为止,社会科学界与国际社会探索《科学》杂志所提出上述问题答案的努力一直在持续。
2.非洲经济社会转型缓慢的一个特点是经济增长缺乏后劲,且减贫进展缓慢。与亚洲地区呈现出增长与减贫紧密相连的模式不同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总收入GNI)增长在2015-2019年一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2019年仅为2.31%,而2019年,大多数亚洲国家保持了4%以上的经济增长。考虑到该地区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增速在2016年以来均为负值,即一年比一年低(表2)。这可以理解为经济/收入增速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因而贫困人口的增加在所难免。
3.非洲国家的减贫在2015-2019年期间出现了三种情况的明显分化。其一,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同时下降的国家有22个。其二,贫困发生率下降但贫困人口上升的国家有16个。其三,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同时上升的国家有13个(图2)。
4.非洲国家减贫不平衡的原因
第一,经济增长迟缓。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非洲国家的减贫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按照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减少1.75个百分点计算(图3),撒哈拉以南非洲2020年的GDP增长率为-2.45%(未包括北非的保守比例),则贫困发生率会上升4.29个百分点。那么非洲国家12.95亿人中贫困人口至少增加5550万人。
第二.从业人员的劳动效率低是减贫缓慢的另一原因。数据显示,每个从业人员的效率每提高1%,至少使贫困发生率减少0.7%(图4)。
第三,非洲的减贫成效缓慢,还与依赖性人口尤其是少年依赖性人口多密切相关。少年依赖性人口(14岁及以下的人口)占劳动力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例越高,该国的贫困发生率越高,这是基本的人口经济学常识。非洲的数据显示,少年依赖性人口每增加1%,其贫困发生率可能上升0.93个百分点(图5)。
5.非洲地区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收入不平等现象逐渐加剧的趋势。非洲地区尽管在减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极端贫困发生率由1994年的61.3%下降为2018年的40.2%,2019年为40.7%,依然是全球贫困人口最多和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有数据的49个非洲国家基尼系数均超过0.3,其中30个国家在0.4以上(并有11个国家超过0.5,表3)。因此,许多非洲国家内部收入不均等现象非常严重。
6.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既是各个国家的目标,同时也是国际社会与不同国家之间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为此,需要非洲各国需继续完善减贫方案、加强与国际社会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减贫合作。未来的中非减贫合作,除了传统的广义减贫领域(包括农业、医疗、水利、畜牧等传统行业)以外,还应包括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的诸多领域。具体合作方向如下:一是努力营造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疫情期间的防疫合作;三是深入研究不同国家的致贫原因;四是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实现它国经验的本土化;五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六是加快促进经济增长;七是优化分配方案减少收入不平等;八是开展中国-非洲国家减贫示范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CIDGA)
《非洲发展展望2021》贫困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王海民、陆继霞、徐进、李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