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2021年11月 | 美国印太经济外交:打造地区经济合作新框架

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时间:2021-12-09

国内政治

11月,美国集中应对国内两大难题。其一,供应链危机是美国当下最关注的问题。本月白宫发表三篇供应链主题的博文,详述供应链中断工作组如何解决与追踪物流环节存在的问题。目前,堆积在洛杉矶港与长滩港的集装箱数量正逐步减少,美国国内零售库存数缓慢提高,但空箱出口比例居高不下,超过70%。为进一步解决供应链危机,拜登政府发布行动计划,允许港口灵活使用现有项目的剩余资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资助佐治亚港务局缓解萨凡纳港的拥堵。未来三个月内,拜登政府将逐步启动多个港口现代化建设项目,助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与数据共享。此外,白宫还联合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企业与联邦快递、优比速等物流企业,共同解决供应链难题。

新冠病毒变异株是美国本月面临的难题之二。拜登就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发表讲话,鼓励公民接种疫苗或加强针,白宫也正在与辉瑞、莫德纳和强生等公司合作,制定疫苗或加强针的应急计划。此前拜登政府曾发布企业疫苗强制令,但美国第五巡回上诉法院裁定该命令违反宪法,本月劳工部根据判定已暂停执行该强制令。

两大危机之外,拜登推动的两个巨额政府开支计划取得重要进展。众议院以228票赞成、206票反对通过了1.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随后拜登签署该法案,并为其提供配套政策。签署法案前一天,拜登就任命前新奥尔良市长米奇·兰德里乌(Mitch Landrieu)为资深顾问与基础设施协调员,负责监督基础设施法案的实施情况。法案签署当天,拜登发布行政令并设置基建优先事项,成立基建实施工作组,协调基建法案与相关基础设施项目,以保证基建计划有效实施。该工作组由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共同领导,还包括农业部、商务部、劳工部、交通部、能源部等12个部门负责人。

此外,众议院还以220票赞成、213票反对通过了1.9万亿美元的《重建美好未来法案》,并转交参议院。这两大支出计划是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的重点立法,虽然进展慢于拜登预期,但仍有望在中期选举之前瓜熟蒂落。

国内经济

本月美国国内发生三件重要经济事件。第一,为了应对通胀高企与供应短缺,拜登释放5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以降低石油价格。这是二十年来总统首次利用储备抑制能源价格,也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石油储备释放。

第二,三星宣布将在德克萨斯州建立新的半导体工厂。白宫称此举有利于保护供应链,重振制造业基础,创造国内就业。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就此事发表声明。她表示增加半导体芯片的国内生产对国家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期待与三星和其他希望在美国建立工厂的半导体制造公司继续合作。

第三,通用电气公司表示,将拆分成三家上市公司。此前,通用电气已经出售了机车和家用电器业务,并剥离了石油和天然气业务,还出售了一度相当庞大的金融服务部门的大部分。如今剩下航空、医疗健康和电力三项业务,该公司现在将把这些业务分拆成独立的上市公司。

对外经济

印太地区是本月美国经济外交的焦点。继十月底拜登在东亚峰会上提出建设“印太经济框架”后,11月中下旬,美国商贸高官开始密集访问亚洲,为这一新框架造势。雷蒙多于15-18日先后访问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会见了三国高级官员及商界领袖。此行之后,美国和日本建立了美日工商伙伴关系(JUCIP),旨在推动两国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提高半导体和5G等行业的供应链弹性、保护关键技术并发展基础设施。

美国和新加坡就8月哈里斯副总统访新时两国建立的美新增长与创新伙伴关系(PGI)的进展情况进行商议,并确立了PGI的四大支柱——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和环境技术、先进制造和医疗保健。

同时,拜登政府还希望将马来西亚拉入印太经济框架中,与其开展5G、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的合作。在新加坡期间,雷蒙多还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同行进行会晤。其中,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数字和绿色经济成为谈论的主要话题。

在雷蒙多开启亚洲之行的同时,美国贸易代表凯瑟琳·戴也于16-23日前往日本、韩国和印度,与国际同行进行会晤。在日期间,日美宣布建立新的贸易伙伴关系,以促进在劳工、环境和数字经济问题上的合作,并就应对中国“非市场行为”的方法交换了意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日、欧三方还同意续签特朗普执政时期建立的三方伙伴关系,其联合制定新规则围堵中国的意图再度显现。同时,美韩、美印贸易关系也在外交往来中向好发展。

综上来看,拜登政府正致力于解决上任政府时期美国与亚洲盟友之间的经济纠纷,努力与盟友协调立场,并将其打造成拜登政府印太经济框架下的重要支点。虽然拜登政府还未公布印太经济框架的具体细节,但就目前美国拉拢盟友的态势来看,其包括供应链、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一揽子合作内涵,是美国在印太战略下针对中国所制定的全面经济外交战略。这也意味着美国正在放弃TPP(CPTPP)这一框架,企图重新打造一个高规则标准、针对中国的全新地区经济合作框架。

此外,美国财政部在经济外交方面也有一些新动态。10日,财长耶伦主持了五眼联盟财长会议。这是五国财长第三次聚集在一起讨论经济合作问题,其在对华经贸问题上的步伐正逐渐走向一致。财政部副部长阿德耶莫还于13-18日出访了中东的以色列、阿联酋、沙特和卡塔尔,希望密切双方在反洗钱、反资助恐怖主义等方面的合作。

对外关系

本月美国继续推进线下外交,其中,亚洲与非洲为其区域外交重点。亚洲方面,常务副国务卿谢尔曼在华盛顿特区与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崔钟建和日本外务副大臣森健良分别举行双边会晤,并共同举行三边会晤;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卿克里滕布林克本月中旬依次访问日本和韩国,又于月末开启对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外事访问。非洲方面,布林肯与访美的埃及外长舒克里进行2015年以来的首次美埃战略双边对话,并依次对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进行外事访问;副国安顾问辛格一行也出访加纳和塞内加尔,意图于非洲推行聚焦基建的“重返更好世界倡议”(B3W)。

在气候与能源议题上,总统拜登月初率团参与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COP26,并达成多项丰硕成果,包括与欧盟在内的103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启动《全球甲烷减排承诺》;与中国发布联合宣言,计划就减排相关的法规框架与环境标准、清洁能源转型的政策及技术等密切协调,并计划建立中美气候行动工作组,旨在定期对话以应对气候危机并推进多边协调。

在全球抗疫方面,美国意图主导全球卫生安全治理框架,明确政治领导在其中的重要作用。10日,布林肯主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部长级视频会议,王毅等多国外长和国际组织领导人以视频方式参与,讨论提高疫苗产能、增加疫苗捐赠、加快疫苗的全球公平分配等议题,布林肯还呼吁各方共同建设应对类似危机的能力。

在俄罗斯问题上,美国就乌克兰问题、太空安全以及能源安全问题持续对俄施压。首先,布林肯与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华盛顿特区会晤并签署《美乌战略伙伴关系宪章》,确认将在“安全与反击俄罗斯侵略”方面加强双边合作。而在月末的北约外长会议期间,美国也试图与其盟友就该事宜进行多边协调,尽管尚未达成完全共识。其次,美国大力谴责俄罗斯正在进行的反卫星武器试验,预示未来大国之间将进行激烈的“太空博弈”。最后,美国本月还对参与北溪2号项目管道的两艘船只和一个与俄罗斯相关的实体实施制裁,围绕欧洲能源地缘政治的风波再起。

在中美关系上,一方面,本月双方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对话频率,有利于在此基础上形成两国关于战略稳定的讨论。15日,拜登与习近平举行视频会晤,双方讨论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管控竞争的重要性,以及双方的利益重合与分歧之处;还讨论了涉疆、涉藏、涉港、涉台等议题,以及疫情、气候变化、能源供应、朝鲜、阿富汗和伊朗等国际及地区问题。

另一方面,在军控与南海等敏感议题上,美国延续对华负面态度。首先,国防部发布《中国军力报告》,并对中国军方的化学和生物研究活动表示担忧。其次,在菲律宾政府单方面宣告中菲南海摩擦及谴责中国行为之后,美国在南海议题上重申其支持盟友菲律宾的立场,加剧了中菲、中美关系的紧张性。

此外,本月立陶宛外长再度访美。美国与立陶宛在深化双边关系的同时,继续在民主、涉台等议题上实施对华合围,这也致使中国方面决定将中国和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执笔:赵菩、王丽、穆睿彤、李玙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