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要
【印太战略】莫迪赴美参加“四国机制”领导人峰会, QUAD角色定位从安全领域扩展至基础设施、科技发展
【老党整顿】甘地兄妹提拔“政治冒险家”、排挤“老臣”,国大党多地党组织人心惶惶,该党已陷入深重危机混乱
【国防军事】印度国防部订购118辆MK1A新型主战坦克、56架C-295中型运输机,部分提升本土化组装程度
【数字印度】印推出“总理数字健康计划”,推动公民健康ID数字化,引发民众针对选举权、数据安全的抗议
外交动态
【周边外交】莫迪参加上合组织线上元首理事会, 呼吁国际社会对承认阿富汗新政权“集体深思”后再做决定
上合组织9月17日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召开第21次元首理事会及SCO-CSTO领导人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印总理莫迪以视频方式出席,指出阿当前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新旧政权转移过程缺乏包容性;二是阿国内原教旨主义泛滥,恐鼓励其他极端主义团体暴力夺权;三是阿国内毒品、军火及人口贩卖加剧地区非传统安全风险;四是阿国内面临严峻人道主义危机。莫迪呼吁国际社会应在承认阿富汗新体制问题上“集体”、“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会后,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周年杜尚别宣言》,决定进一步完善上合组织机制建设,建立上合工业部长会议机制和能源部长会议机制。围绕阿富汗和地区安全,《宣言》表示在恪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基础上,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地区冲突是唯一方案,并支持阿成为独立、中立、统一、民主、和平的国家,消除恐怖主义、战争和毒品。印观察家基金会(ORF)刊文指出,阿已成为全球最不安全、最不稳定的国家之一。长期政治不稳定和缺乏现代产业支撑催生极端主义、毒品贸易、种族冲突,更增加周边地区安全风险,而上合组织则是化解区域风险的重要抓手。但是,印著名战略学家莫汉指出,由于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对待塔利班问题上存在分歧,印不应对上合达成“解决方案”抱有过多幻想,而应将其视为沟通平台,在其内部寻找拉拢具有共同关切的成员国。
——摘编自《印度快报》、印度外交部网站、ORF网站
【印太战略】莫迪赴美参加“四国机制”领导人峰会, QUAD角色定位从安全领域扩展至基础设施、科技发展
9月24日,莫迪在美出席美日印澳“四国机制”(QUAD)首次领导人线下峰会,围绕疫情、科技、环保、安全等领域密切磋商。会后,QUAD发表《联合声明》、《QUAD领导人峰会事实清单》、《QUAD技术设计开发、使用和治理原则》(以下简称《四原则》)。基础设施领域,四国在G7“重建更好世界”(B3W)框架下打造“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启动QUAD基础设施协调小组,在民主国家主导下,提供透明、高标准的基建。气变治理领域,四国拟以洛杉矶、孟买、悉尼、横滨四港为基础,打造航运价值链与脱碳网络,并建立氢合作伙伴关系。关键技术领域,除通过《四原则》外,QUAD还拟建立技术标准联络组,关注标准开发及基础标准化研究;启动半导体供应链计划,确保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加强5G部署多样化,追踪新兴技术发展趋势。网络安全领域,QUAD拟设立高级网络小组,促进安全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联合抗疫方面,QUAD重申疫苗产能合作,计划2022年底前至少生产10亿剂疫苗。莫迪表示,印10月拟重启疫苗出口,向印太地区出口800万剂疫苗。本报认为,印太地区正逐步形成以美国为核心,由AUKUS、QUAD、民主十国、民主峰会等机制构成的印太体系。本次QUAD峰会表明这一体系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价值观先行。QUAD强调印太多元性、包容性,但却只向符合其“民主价值观”的国家开放。QUAD在《四原则》中尤其强调,开发和使用新技术应符合“民主价值”。二是技术驱动。对比特朗普时期QUAD强调防务和战略,拜登时期QUAD具有安全经济双轮驱动特征,且更加聚焦技术合作和产业联动。未来,拜登政府将推进这两者继续共振加强——以“普世价值”划线打压中俄、高砌技术壁垒以巩固维护西方在高端产业、关键技术方面的优势。中俄等“不符合西方民主标准的”国家恐在国防安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科技交流等方面受这一体系孤立堵截。
——摘编自印度外交部网站、路透社
【美印关系】莫迪访美展望双边关系,双方精英对美印前景看法不一,印对美警惕,且担心印失去霸主地位
莫迪9月22日至25日访美,是其疫情暴发以来首次访问南亚之外的国家。期间,莫迪会晤美总统拜登,指出两国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问题上战略利益趋同,决心推动美印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并明确双边关系发展愿景:加强印太合作、发展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联合抗击疫情、激励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民主价值观、加强人文交流等。同期,两国还按计划推进了美印战略论坛(USISPF)和美印工业协议峰会。前者旨在扩大双边合作议程,后者则目标制定两国国防工业机密信息交换协议,并原则同意成立印美工业安全联合工作组。然而,双方战略界对未来两国关系前景预期存在“温差”。美政企精英整体看好美印关系。USISPF主席表示,印美关系正发展为全球最具战略意义的商业、政府、人文纽带。德勤(Deloitte)首席执行官则表示,印有机会通过加强对美关系,承接国际供应链转移以获得1万亿美元的GDP增长。印战略界对双边表示谨慎,一方面担心美合作诚意,认为法国的今天可能成为印度的明天,另一方面担心其印南亚霸权受损,认为美在印太地区频繁活动及澳拥有核潜艇等都将削弱印海军在印度洋海域的主导地位。印观察家基金会研究员表示,印应在AUKUS问题上奉行等距外交,即法、美、英、澳都是印亲密伙伴。
——综合摘编自印度外交部网站 CNBC、《印度教徒报》、ORF
内政动态
【旁邦乱局】旁遮普邦前首席部长阿玛琳德、旁邦国大党主席西杜双双宣布辞职职,凸显国大党旁邦组织混乱
9月28日,旁邦国大党主席西杜(Navjot Sidhu)宣布辞职(但后被说服保留职务)。9月30日,旁邦前首席部长阿马林德(Amarinder Singh)宣布退出国大党。阿马林德出身与尼赫鲁—甘地家族关系密切的帕蒂拉亚(Patiala)土邦王族,是拉吉夫·甘地的同学。他1998年加盟国大党,被认为成功帮助国大党在旁邦消除1984年“蓝星行动”阴霾,并在邦内两度成功执政,包括2017年顶住“莫迪旋风”赢得大胜。然而,他作为典型的索尼娅“旧臣”,也遭到甘地兄妹打压。具体看,甘地兄妹支持被印媒评价为反复无常、缺乏耐心、恣睢任性的西杜,并鼓励其撕斗阿马林德。过去三个月内,为追求个人权力,西杜聚焦攻击本党阿马林德阵营,堪称印度内政史上的奇观。在争斗的过程中,79岁高龄的阿马林德被两度单独召至德里“说明情况”,被认为颇具“屈辱性”。在阿马林德辞职后,甘地兄妹又主导旁邦构成新内阁,媒体指出他们赶走阿马林德后又试图限制西杜。西杜9月28日公开声明辞去旁邦国大党主席职务,也正是因为西杜的许多个人亲信没有被安插入新内阁。
——摘编自《印刷报》《卷轴报》
【老党整顿】甘地兄妹提拔“政治冒险家”、排挤“老臣”,国大党多地党组织人心惶惶,该党已陷入深重危机混乱
印媒指出,旁邦国大党组织乱局已成为甘地兄妹主导下的国大党新一轮组织整顿的缩影,而旁邦围绕西杜的政治闹剧已将国大党的深重危机和混乱充分展现。9月30日,以西比尔(KapilSibal)、阿扎德(Ghulam Nabi Azad)等元老为首的“23人帮”再次发声,要求国大党产生正式主席,回到正轨。然而,正如许多印媒指出,甘地兄妹除身边小圈子已不再信任他人,包括发言人苏勒遮瓦拉(Randeep Surjewala)、组织书记维努果帕(K.C. Venugopal)等。“23人帮”中西比尔的住所甚至遭到支持拉胡尔青年国大党人的打砸。随着2019年以来许多传统国大党政治家族年轻一代转投他党,如辛迪亚(JyotiradityaScindia)、普拉萨德(Jitin Prasada)、苏诗米塔·德芙(Sushmita Dev)等,拉胡尔开始提拔很多追求权力无所顾忌的“政治冒险家”,如雷万特·雷迪(Revanth Reddy)、帕托拉(Nana Patole)、坎海亚(Kanhaiya Kumar)等,西杜也在此列。在旁邦达成目标后,甘地兄妹的重整党组织运动仍持续推进,当下国大党拉贾斯坦邦、切蒂斯格尔邦、喀拉拉邦等地地方组织都已经人心惶惶。
——摘编自《印刷报》《印度快报》《卷轴报》
【走向全国】高举反莫迪—印人党旗帜,TMC积极向全印积极扩张,蚕食国大党势力,并聘用知名选举公司
自2021年4月在西孟加拉邦邦选战胜印人党以来,草根国大党(TMC)积极试图摆脱西孟邦地区政党定位、向全国扩张。TMC的战略,一是高举反莫迪—印人党旗帜,宣传都主打党主席、西孟邦首席部长“玛玛塔·班纳吉是唯一能战胜莫迪的人”,试图将自己塑造为反抗印度教右翼体系的唯一优势。玛玛塔侄子、TMC总书记阿比希克(Abhishek Banerjee)甚至声称,投票给TMC就是投票反对在德里的印人党政府,因此所有反对莫迪反对者都应支持玛玛塔。二是蚕食国大党原有势力。4月以来,TMC大肆招揽前国大党人员,劝诱加盟TMC,已导致国大党在印东北地区组织土崩瓦解。9月29日,果阿邦前首席部长法列罗(Luizinho Faleiro)又带领其派系脱离国大党转投TMC。受甘地兄妹排挤,当下以“23人帮”为代表的国大党元老非常寒心,其中一些人也已开始接触TMC。三是与著名选举公司合作。据悉,TMC已与知名选举战略师基肖尔(Prashant Kishor)的选举公司“印度政治行动组”(I-PAC)接洽,共同制定选举战略。
——摘编自《印刷报》《卷轴报》《印度快报》
政策动态
【全民健保】印度将建立全民健康身份证制度,整合各平台资源建立公民健康档案库,加强农村医疗设施建设
9月底,莫迪宣布开展印度长寿数字项目(ABDM),计划为印全体居民颁发数字健康身份证,并为每位公民建立云健康资料库。莫迪称,该计划旨在提升印政府数字信息服务能力,为其他数字基础设施奠定基础。印卫生部表示,该健康身份证将整合Aadhaar公民健康卡、Jan Dhan公民财富卡和“健康桥”等平台信息,将疫情下应急数字远程医疗正规化、体系化,使数字系统更加开放、具有交互性、标准化。该平台将聚焦预防医学,配备医疗保健专业团队,为用户提供现代和印传统医学服务咨询,有效提升医事服务效率。这项改革也赋能偏远地区民众享受现代医疗,并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此外,印政府还拟加强农村医疗设施投入,建立更多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扩展初级医疗机构网络。同时,印政府拟加快改革医疗教育体制,培养更多医生和医疗卫生工作者。但专家指出,从目前数字医疗服务运行情况看,现有数字基础设施无法承担政府的宏大目标,且个人医疗卫生档案隐私保护也存在诸多隐患。
——摘编自《印度教徒报》《经济标准》网站
【出口担保】印政府拨款600亿卢成立出口信贷担保集团,为出口商提供信用担保,平摊客户未及时付款风险
9月底,印内阁批准一项价值600亿卢比的注资计划,用于出口信贷担保集团(Export Credit Guarantee Corporation,ECGC)为未来五年5.6万亿卢比的额外出口做信用担保,避免出口商客户因商业或政治原因无法及时付款。600亿卢比中,印政府将直接注资440亿卢比,近期将注资首笔50亿卢比,担保ECGC于明年上市,助力其从市场募集资金,而余下资金将在未来五年分期拨发。同时,ECGC也为商业银行提供的类似保险做信用担保。同时,印度内阁还批准延长了国家出口保险账户(NEIA)项目,在未来五年继续拨款165亿卢比补助金,提高对重点市场的项目出口。
——摘编自《商业标准》《印度教徒报》等
【国防军事】印度国防部订购118辆MK1A新型主战坦克、56架C-295中型运输机,部分提升本土化组装程度
印国防部9月下旬向阿瓦迪重型车辆厂(HVF)订购118辆本土研发的“阿琼”坦克的最新改进型MK1A,订单总金额价值752.3亿卢比。印国防部称,“阿琼”MK1A有14项改进,主要增强全天候作战能力和行进间射击能力,能在所有地形条件下执行全天候作战任务。新型坦克国产化水平达到54.3%。例如,坦克车长全景瞄准器(CPS)和炮手主瞄设备(GMS)都实现了本土化组装。同期,印国防部与空客公司签订价值25亿美元的合同,为印空军提供56架C-295运输机,用于替换老旧的阿弗罗HS-748运输机。首批16架将由空客公司在西班牙制造,余下40架将由塔塔先进系统公司(TASL)在印生产组装。C-295为双发战术运输机,可装载71名全副武装士兵或50名空降兵,并能够在更靠近边境的战术机场降落。
——摘编自《印度教徒报》《商业标准》《印度教徒报》等
社会动态
【数字印度】印推出“总理数字健康计划”,推动公民健康ID数字化,引发民众针对选举权、数据安全的抗议
莫迪在2020年独立日演讲中提出“总理数字健康计划”(简称:PM-DHM),并在9月27日正式上线,拟为全体公民建立专属电子化健康档案。未来居民可以登录应用查看个人的健康记录,并在用户允许的条件下访问并交换上述信息。然而,超500名社会知名人士同日联合致信印度选举委员会,明确反对将Aadhaar生物识别数据库与选举权关联,称此举将导致公民选举权受损、受到监视以及数据被盗等问题。印身份识别管理局(UIDAI)也承认,Aadhaar数据库存在漏洞和错误。然而,莫迪政府强调,印公民专属健康身份证将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注重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摘编自《印度点击》《新印度快报》
【女性参军】印最高法院裁定女性可入读印国防学院,印军精英阶层长期由男性主导的局面或将部分改观
印最高法院8月裁定,女性可以参加印国防学院(NDA)考试,结束印长期仅限男性入读国防学院的历史。莫迪政府宣布,印国防学院将于2022年11月开始招收女性,一方面有意愿报考的女性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考试,另一方面政府将加快修建女生宿舍等基础设施,并制定适合女兵的健康标准、训练计划和考核方式等。该院自创办以来就是培养高级军官和将领的高等军事机构,印陆军、海军和空军参谋长均自该校毕业。该学院长期不招收女性正反映出女性在印军中的边缘化地位。一方面,印军女性占比极低,其中海军6.5%、空军1.08% 和陆军0.56%。另一方面,印军中女性往往仅担任低级职务。入伍时,女性必须通过印度“短期服役委员会”,通过规定其兵龄上限为14年,基本断绝女性担任高级领导职务的机会。近年来,印女性参军权益持续提升,2016年印首次招募女飞行员,2019年印空军迎来首位女飞行员。评论认为,最高法院的裁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如何真正落实好女兵赋权和男女兵统筹管理,仍然有待考验。
——摘编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监狱治理】为缓解监狱过度拥挤,印法院借疫情暂时释放大量囚犯,但各邦尚未就释放条件达成一致意见
印监狱长期人满为患,目前全印共关押超过40万名囚犯,疫情以来,印监狱感染尤为严重。根据全球防止酷刑委员会统计,疫情期间印释放囚犯数量位居全球第二,达6.8万人。为有效防止病毒扩散,印最高法院裁定将部分囚犯暂时释放,待疫情缓解后再返回服刑。为有效执行这一决定,印各邦成立最高权力委员会(High-powered Committee)来指导相关工作。目前,各邦暂未就释放囚犯设立统一标准。最高法院建议结合犯罪严重程度和审理进度,可释放量刑在7年以下的非涉毒囚犯,确诊囚犯可申请假释。此外,米佐拉姆邦、旁遮普邦、西孟加拉邦、德里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将酌情释放老年囚犯,哈里亚纳邦和旁遮普邦则会考虑释放孕妇囚犯。
——摘编自《南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