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要
印台协作 | 印台数十亿美元半导体制造协议有望签订,将推动印芯片自给自足,台半导体巨头的生产基地多元化
经济复苏 | 疫情好转助力印度综合PMI指数在新财年首次进入扩张区间,但低疫苗覆盖率下第三波疫情仍是风险
金融改革 | 印政府成立旨在处理不良资产的官方金融机构以恢复金融系统信贷能力和提升银行板块的市场吸引力
新能源 | 2030年印度光伏发电产能预计将占其可再生能源总产能的60%,但对外依存度高是这一行业的主要障碍
中印经贸
【印台协作】印台数十亿美元半导体制造协议有望签订,将推动印芯片自给自足,台半导体巨头的生产基地多元化
受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半导体短缺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已迫使各主要经济体加快供应链多样化,并制定自给自足的产业政策。中国已将半导体进口替代作为支撑产业科技独立自主的国家战略,并斥资数十亿美元发展本土芯片产业。印度长期是半导体净进口国。2020年,尽管中印边境冲突、双边关系趋紧,印电子产品自华进口仍占印总进口量约40%。据报道,印政府最近正与台湾当局协商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半导体制造协议。尽管印在芯片设计环节具备一定实力,但其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作用并不突出。印台合作可帮助印利用其自有资源和能力加快实现半导体自给自足,也将激励台积电(TSMC)等半导体巨头多元化其全球产能。此外,有分析指出,中国崛起引起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不断演变,而台湾正处于风暴中心。因此,不能排除中国通过控制台积电促进半导体供给能力的可能,恐对全球供应链造成颠覆性影响。这意味着,印台经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印互动的影响。不过也有人指出,地缘政治与印发展半导体产业联系不大。印更需从自身着手,建立有利于产业科技孵化的生态系统。印只有打造出本土版“台湾新竹高科技园区”,才能依托印台协作建立半导体产业优势。
——摘编自9月29日《印度moneycontrol财经网》
【印钢机会】印国内需求和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上升,叠加中国钢铁限产政策将为印钢铁商进一步开辟增长空间
印JSW钢铁高管表示,中国钢铁限产政策要求本国钢铁行业2021年保持2020年的产量水平,同时提高出口关税,并取消部分钢铁产品退税优惠。受这一政策影响,中国厂商将被迫出让部分国际市场份额,这为印度钢铁行业填补空缺提供契机。2020年,中国出口的5500万吨钢材中,其中超过4000万吨运往亚洲、中东、非洲市场。鉴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钢铁出口国并未试图填补“中国空缺”,这将为印钢铁厂商开辟发展空间。从需求方面看,印度钢铁内需坚挺。印节日季开始后,建筑、基建以及电子商务配套等将推动印国内需求加速增长。预计到2021-2022财年末,印全国钢铁消费总量将超过1.1亿吨。此外,疫情下国际基建需求增长也促进印钢铁出口。印2020-2021年成品钢材出口1078万吨,同比增长29%。JSW在2020-2021财年一、二季度的高附加值钢材出口分别同比增长26%和28%,其中约40-45%出口到亚洲和欧洲。JSW计划未来数月将35万吨高附加值钢材产能增至近65万吨,并将其500万吨普钢产能增至1200万吨。
——摘编自9月29日《Argus新闻》
【限中自损】外交冷淡难掩中印贸易火热,中资审查等旨在限制对华贸易、投资的示强做法损害印经济发展动能
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虽然两国外交关系深陷低谷,但双边贸易却保持强劲。据印官方数据,2021年4月至7月,印自华进口额增长超66%,达276.6亿美元,而印对华出口额增长近22%,达88.9亿美元。尽管贸易势头强劲,但印国内反华情绪仍在增长。印政府已推出“自力更生”倡议以降低电子、药物等关键行业对华依赖。然而,任何大幅削减自华进口的举措都势必损害印经济发展动能。值得注意的是,印进口商品中60%至70%电子产品组件、70%制药原材料、45%耐用消费品和25%的汽车零部件均来自中国。中国凭借规模化低成本生产、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较强出口竞争力。2020年,尽管印凭借大量出口仿制药获得“世界药房”称号,但当中国因疫情进入封锁状态,印却因缺乏原料药陷入基本药物短缺的危机。莫迪政府推出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 (PLI)力图分散供应链,并大力促进本土生产,但降低对华依赖仍需较长周期。此外,莫迪政府加强针对中资审查也将危害印经济动能。来自中国的约150宗价值超20亿美元的投资提案因审批程序而搁置。此外,莫迪政府强化审批一年后,中资长城汽车8月已决定,将原拟计划投资印度的10亿美元中的3亿美元转向巴西市场。
——摘编自9月18日《南华早报》
战略宏观
【经济复苏】疫情好转助力印度综合PMI指数在新财年首次进入扩张区间,但低疫苗覆盖率下第三波疫情仍是风险
随着印服务业和制造业重振旗鼓,印经济近期呈加速复苏态势。在彭博社跟踪的8个与印经济相关的高频数据中,2个指标于8月出现回暖,5个指标维持稳定,仅有一个指标略有下降。商业活动层面,印制造业新订单数量实现增长,且服务业商业信心指数也因疫情好转而有所回升。印综合PMI指数5月以来首次进入扩张区间。此外,由于上财年基数较低,印出口8月实现同比增长46%。居民消费层面,虽然乘用车销售实现同比增长,但代表小城镇消费信心的两轮车销售却仍在下滑。银行信贷8月同比增长6.7%,高于7月的6.5%。工业产出7月同比增长11.5%,相较于2021-22财年一季度(4-6月)有所放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下降和疫苗接种率上升无疑是近期促进印经济回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鉴于印完成全部疫苗接种人数尚不到总人口五分之一,第三波疫情的风险仍不容忽视。
——摘编自8月31日《纽约时报》
【经济现状】疫情未阻印经济持续复苏,印GDP有望在未来两个季度内恢复至疫前水平,但贸易赤字可能仍趋扩大
尽管印2021年4月遭遇极为严重的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但其经济此后数月却出现持续复苏迹象,同时大部分商业活动已大致恢复至疫前水平。根据Quant Eco Research研究,印GDP未来两个季度内将恢复至疫前规模。除了低基数外,较高商品和服务税收入,以及各邦政府较为宽松封锁措施均对印经济复苏起到推动作用。印央行预计,2021-22财年印GDP增速可达9.5%。然而,第三波疫情仍是印经济当下面临的主要风险。虽然印官方最近发布的月度经济报告对疫情风险持乐观态度,但大多国际组织和评级机构近期却密集下调印经济增速预期。从贸易角度看,由于工程、石油、珠宝、化工等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印8月出口同比增加45%,至330亿美元。不过,印国内消费不确定或推高其贸易赤字。例如,黄金进口激增,8月已将印月度贸易赤字推升至138.7亿美元,创近4个月以来的新高。此外,印综合PMI指数已从7月的49.2上升至8月的55.4,经济复苏态势明显。野村证券印商业复苏指数也在9月12日这一周达到101.9,高于疫情前的100。此外,节假日或推动印经济进一步复苏,同时疫情变化和疫苗接种速度仍是影响印经济复苏的主要变量。
——摘编自8月20日《彭博社》
【货币政策】印8月通胀数据进一步回落,为印央行在更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政策,促进经济复苏创造了政策空间
随着食品价格增长放缓,印8月通货膨胀水平降至5.3%,低于市场预期的5.6%。缓解通胀担忧为印央行创造更充裕的政策空间,使其得以在更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政策并促进印经济复苏。此前,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六名成员中有一人反对继续延续当前的宽松政策。有经济学家表示, 从政策制定角度看,印过去两个月的通胀数据已证明宽松政策基调正确。值得注意的是,印央行行长表示,当前制定政策首要关注维持经济复苏态势,这解释为什么央行将允许通胀在2-6%区间浮动,而非固定在4%。
——摘编自9月16日《彭博社》
政策治理
【金融改革】印政府成立旨在处理不良资产的官方金融机构以恢复金融系统信贷能力和提升银行板块的市场吸引力
9月15日,印政府批准向国家资产重组有限公司 (NARCL)提供价值41亿美元担保,这标志着印度正式成立旨在处理不良资产的官方金融机构。根据印央行2021年3月份数据,印银行系统不良贷款总额已达到惊人的1130亿美元,占总贷款7.5%。此外,最令人担心的是,大部分不良贷款集中在国有银行账上,这意味着印政府正不断虹吸纳税人的钱用以救助陷入危机的国有金融机构。为解决坏账危机,由国有和民营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的印债务解决有限公司 (IDRCL)将协助NARCL,通过聘请专业人士对被收购的不良资产进行增值、清算。印市场参与者对即将设立的不良贷款处置机构期望甚高,希望该机构能将大额不良资产从银行现有资产负债表中移除,使商业银行摆脱存量不良贷款对其放贷能力的限制,并降低市场对银行板块的风险厌恶程度。市场预计,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将进一步提高印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能力,大力推动印基建步伐。
——摘编10月1日《国际银行家报》
【印美经贸】印政府欲深化印美经贸合作,但缺乏有效机制框架,双方拟就关税减免、扩大市场准入展开积极沟通
印工商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在美印战略伙伴关系论坛第四届年度领导人峰会上表示,印准备积极加强对美经贸关系,进一步加深两国协作。戈亚尔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和主要经济体的印度之间缺乏现行有效的贸易架构以深化经贸合作。此外,戈亚尔还提出,希望能在未来十年内将印美双边贸易额提高至一万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20-21财年印美贸易额仅为805亿美元。当前,印正在积极谋求推动美取消对印铝、印钢征收的高额关税,并为农业、汽车等行业扩大美市场准入。与此同时,美希望印对其出口的信息科技类产品减免关税,并扩大其制造业商品、乳制品以及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
——摘编自9月30日《NDTV》
【印澳合作】印澳双方同意2022年底前签署双边全面经济合作协议,拟覆盖商品、服务贸易以及双边投资等多领域
印澳近期同意2022年底前签署两国全面经济合作协议(CECA),拟覆盖商品、服务贸易、双边投资,签署仪式预计将于2022年圣诞节前举行。印澳双方负责谈判的官员表示,两国将于2021年10月底前围绕政府采购、能源、物流以及运输、标准和原产地规则等条款交换意见。此外,印澳两国总理最近也在美国举行会晤,并敲定两国经贸伙伴关系的路线图。2021财年,印对澳出口40.4亿美元,主要是石油、药品、抛光钻石、黄金首饰、服装等;进口82.4亿美元,主要是煤炭、液化天然气、氧化铝和非货币黄金等。服务方面,印主要出口包括旅游、电信、计算机、政府和金融服务,而澳服务出口主要是教育和个人旅行。
——摘编9月30日《经济时报》
重点行业
【新能源】2030年印度光伏发电产能预计将占其可再生能源总产能的60%,但对外依存度高是这一行业的主要障碍
印政府计划到2030年实现450GW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其中大约280GW将来自太阳能。过去10年中,印光伏电价已从每千瓦时15卢比降至2.44卢比。印90%的光伏板以晶体硅为主要组成部分,最高转换效率约为22%。目前拉贾斯坦邦Bhadla是印最大光伏发电厂,装机容量2245兆瓦。此外,印还发展Omkareshwar水坝浮动太阳能发电厂、NTPC Kayamkulam太阳能项目,以及NTPC Ramagundam等大型漂浮太阳能发电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印光伏产业疫情期间获得政府大力支持,比如低利率政策、加大政府服务采购、取消光伏关税上限、推出光伏“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等。然而,印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在于其85%的光伏组件需依赖进口。此外,印可再生能源领域融资利率过高,达12-14%。印光伏行业目前正在探索利用数字工具来降低开发成本。例如,数据分析可在资产和需求侧管理上发挥重要作用,而物联网和自动化监控将提高电力的存储和利用效率。
——摘编自9月25日《铸币报》
【玩具行业】2025年印玩具市场规模可达20亿美元,但当前印产玩具附加值偏低,科技类玩具恐成主要发展方向
印工商联合会和毕马威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印玩具市场规模目前估计为10亿美元,到2025年有望翻一番。印塑料玩具和桌游具有较高出口增长潜力,到2025年有望占据全球玩具出口市场2%。在玩偶、软玩具、婴儿和幼儿玩具等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印本土厂商最具发展潜力,且容易打开出口市场。不过,在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玩具类别中,印劳动生产率仍显著低于中国。该报告指出,印玩具制造商需要推进供应链多元化,并加快发展电池驱动以及电子和科技型玩具。报告建议,印分阶段实施玩具制造业刺激计划,并减少对进口原材料和零配件的依赖。此外,印度玩具厂商还应与全球玩家进行战略合作,推出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类玩具。
——摘编自9月29日《铸币报》
【农业合作】印政府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农业合作运动,全国初级农业合作社数量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增至30万个
印合作部部长阿米特·沙阿(Amit Shah)表示,联邦政府将出台政策推进农业合作运动,以在未来5年内将初级农业合作社(PACs)数量从6.5万个增至30万个。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农业合作公共服务中心、国家农业合作数据库和国家合作大学。此外,莫迪政府拟加快农业合作社现代化和数字化,包括设计一套采用本地语言的软件,将合作社的会计系统与地区合作银行沟通。同时,莫迪政府将推出合作社成员技能提升计划,并推广合作社贷款信用协会。莫迪政府还将与各邦合作,完善农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目前,印91%的村庄拥有至少一家合作社。全国注册的农业合作社达到85.5万家,信用合作社85万家,非信用合作社70万家,全国性合作社17家以上。值得注意的是,IFFCO、Amul、Lijjat Papad和KRIBHCO等合作社已在牛奶和化肥等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的巨大成就。
——摘编自9月27日《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