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简报|第49期

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时间:2021-09-15

图源:getty image

本期提要

资本转印 | 国际资本对中国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持分化态度,部分优化投资组合以规避短期风险,部分弃华投印
股市火爆 | 宽松流动性环境和外资涌入正催生印度股市泡沫,通胀高企,估值过高,和美联储转鹰将是三大风险
数字印度 | “数字印度”政策停滞,印政府通过2021年信息技术条例等多个法案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审查和监管
特种钢 | 特种钢被纳入印度生产激励计划,5年内将享受632亿卢比财政资金支持,预计拉动4000亿卢比行业投资

中印经贸

【贸易谬论】“印对华存在结构性贸易依赖”观点缺乏依据,但仍应发展稀土和原料药等领域以更好促进经济自主

尽管印度媒体界似乎公认“印度对华存在结构性贸易依赖”,但这种“中国能将贸易作为地缘政治武器”的思维缺乏事实依据。首先,印度并未从中国“过度进口”。中国凭借强大规模经济和制造实力,与全球各国均保持高额贸易往来,享有世界最大贸易国地位。但印度自华进口仅占其总进口的15%至16%,低于许多亚洲主要经济体自华进口的比例。在关键且具有战略意义的进口类别上,印度很大程度上也已降低对华依赖性。其次,印中经贸往来并没有为中国带来战略杠杆。印度自华进口品类主要为重型机械产品、电力设备、有机化工产品。但中国在这三类产品上都没有建立垄断地位,只是相对于全球其他供应商具有价格优势。目前印度在对接其他供应来源的同时,也积极激励本土生产、提质降本,减轻对华依赖。最后,有人建言,应该削弱需要大量进口中国原材料的消费品产业,以减轻对华依赖,但这种观点完全错误。消费品行业不仅提供大量就业,更推动金融、供应链及其他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印度制造走向全球。如果为降低依赖削弱这些产业,可能大幅提高印度的战略脆弱性。因此,印度现阶段应该把降低对华贸易依赖的主要措施聚焦于原料药、稀土等本土关键性产业,避免陷入禁不起推敲的思维谬误。

——摘编自8月11日《印度时报》

【资本转印】国际资本对中国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持分化态度,部分优化投资组合以规避短期风险,部分弃华投印

2021年6月以来,中国涉及多个行业的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促使多家机构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资本市场。部分投资机构认为,中国监管政策会逐渐企稳,中国市场仍长期向好,短期优化投资组合规避风险即可。新加坡淡马锡资本关注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中国公司,认为在香港、新加坡等交易所而非美国上市将是上述公司的替代选择。瑞士隆奥银行计划转投并增持银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股票,因为中国官方对上述领域监管较为宽松。法国百达财富管理公司建议,应尽可能选择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并关注由宏观趋势和事件驱动的对冲基金。挪威银行投资部表示不会因监管政策变动而减持中国资产。然而,有部分机构认为中国当前投资环境尚不明朗,并将注意力投向政策利好且已持续一年领涨的印度股市。德国资产管理公司DWS表示,印度部分上市IT供应商营收稳定且股价处低位,投资时机已经成熟。日本软银集团宣布暂停在华投资,且早在2019年就向印度本地最大网约车服务商Ola注资2.5亿美元,目前正计划上市。南非企业集团Naspers及其子公司Prosus正将部分投资腾讯所获收益投入印度市场,其中包括以47亿美元收购年交易额达1470亿美元的印度支付网站BillDesk。此外,Prosus也持有印最大食品配送公司Swiggy的股份。

——摘编自9月1日《国际媒体Real Money》与《印度商业标准报》

【印钢机遇】印国内外需求复苏、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中国限产将共同推高全球钢价,印度钢铁企业或获益颇丰

2021年7月至8月,印度钢铁制造商股价连续下跌,结束其长达一年的上涨势头,但不少分析师认为这只是暂时回调。一方面,印国内钢铁需求复苏,钢价在原材料焦煤和铁矿石价格的推动下开始反弹。受零售和汽车等领域强劲需求推动,2021年全球钢铁需求预计将增加5.8%。由于澳大利亚供应紧张,焦煤价格过去一年翻了一倍多,持续推高钢铁价格。另一方面,印度钢铁厂商也有望从中国的限产中获益。据悉,为迎接冬奥会,中国政府正限制钢铁产量以减少空气污染。2021年7 月,中国钢铁总产量为8680万吨,同比下降8.4%,环比下降7.6%;螺纹钢产量为2100万吨,同比下降 12.5%,为2021年首次下降。印度券商AmbitCapital表示,中国钢铁限产恐造成全球性短缺,因此印度钢铁制造商不仅能从强劲国内复苏中受益,还将因中国限产而获得更多向出口空间。

——摘编自8月31日《彭博社印度新闻网》

战略宏观

【经济隐忧】印经济强劲反弹,但基础不稳:债务高企、出口竞争力低下等长期问题恐与疫情的即期威胁叠加共振

近期,印度GDP同比增速强劲回升可能掩盖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中长期结构性创伤。随着感染和死亡病例下降,经济学家普遍预测印度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显著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印二季度经济总产出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仍低9.2%。疫情不仅使印短期内无法为大量年轻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更暴露出印经济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包括债务高企、出口竞争力低下、政策失误频发等。此外,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疫苗接种进度拖延和可能爆发的第三波疫情也为印经济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尽管机构普遍预测印本财年GDP增速恐接近9%,但这主要由于此前基数较低。印经济观察中心执行总裁MaheshVyas表示,“家庭真实收入今年仍在萎缩。在收入水平恢复之前,印经济难以真正实现强劲反弹。”此外,尽管莫迪政府最近试图加速变卖国有资产推动经济,但此举能否刺激私人投资尚不可知。鉴于私人部门信心持续走低,Vyas表示加大财政支出或许是目前提振总需求的唯一选项。

——摘编自8月31日《纽约时报》

【股市火爆】宽松流动性环境和外资涌入正催生印度股市泡沫,通胀高企,估值过高,和美联储转鹰将是三大风险

尽管面临通胀威胁,印央行仍实行低利率政策,并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这进一步催生印股市泡沫。鉴于印央行行长Das致力于经济复苏的政策表态,投资者普遍预测印宽松货币环境短期不会扭转。2021年以来,海外投资者已累计向印股权资产投入超过72亿美元。由于海外投资者对印初创企业浓厚兴趣,叠加中国监管政策不明朗,大量外国资金再度涌入印资本市场,催生火爆的IPO行情。除海外投资者,印本土机构和散户也在跑步进场。仅7月,本土机构和散户推动股市净流入达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自2020年3月疫情暴发以来,印股市基准指数Sensex居然已实现翻倍,且最近仍出现加速向上的趋势。尽管MSCI亚太指数由于中国监管变动大幅下跌,但印股市几乎未受影响,8月甚至成为全球表现最佳股市。虽然股市暴涨激动人心,但风险也在积聚。首先,印国内通胀已超过印央行6%的目标上限,这或许会促使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其次,印股市估值已进入泡沫区间。Sensex12个月远期市盈率已达22.5倍,高于其5年平均水平的18.8倍,且远高于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12.3倍。最后,美联储或许会提前收紧货币政策,导致资金从印股市大幅抽离。

——摘编自8月20日《彭博社》

【经济威胁】存量基建债务的信贷成本攀升、股市泡沫化加剧、持续高通胀是印经济当前面临的三个最严重的威胁

印经济当前面临三大严重威胁。首先,印政府希望向私人部门开放公共资产租赁筹措财政资金,并推动经济发展,但这或显著冲击国内债务市场,并影响基建投资。例如,印央行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对基建的总信贷敞口为10.9万亿卢比,而据莫迪政府计划,向私人部门开放公共资产租赁将筹措约6万亿卢比,这占到存量基建信贷敞口的近60%。因此,莫迪政府过度挤占有限私人资本恐推高国内利率,提高存量基建债务的信贷成本。其次,股市泡沫破灭或者造成印金融市场动荡,并干扰经济复苏进程。尽管股市暴涨短期创造财富效应并促进投资,但鉴于股市估值持续走高,且货币收紧预期不断升温,印股市未来大幅下跌可能性不断走高,这势必严重冲击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最后,通胀高企掣肘印中长期经济发展。虽然通胀已超过央行6%的上限,但印当局目前仍强调,“当前通胀由供给侧临时性因素驱动,因此不应在需求侧减少货币刺激”。此外,莫迪政府已放补贴调控压低油价的政策选项,这势必进一步推高印国内油价。随着2024年大选临近,莫迪政府可能考虑大幅上调农产品最低支持价格,这也将加剧通胀压力。持续高通胀不仅打压外商投资信心、造成汇率贬值,也将降低民众真实购买力,对总需求造成严重冲击。

——摘编8月10日《印度斯坦时报》

政策治理

【电商立法】印电子商务草案备受批评,多处核心条文与现行法规冲突,恐导致印消费者事务部职权范围变相扩大

印电子商务草案于2021年6月份首次对外征询意见,但由于行业参与方留意到该草案内条文存在多处矛盾冲突,意见征询截止日期已从7月6日延长至7月21日。当前,印消费者事务部正在重新审定草案。业界对草案的批评主要在于其核心概念的定义不清晰,认为印消费者事务部在“关联方”以及“电子商务实体”的定义上与其他部门目前通行的法律有相互矛盾之处,尤其是该草案极大地扩大了“关联方”的定义,由此变相拓展印度消费者事务部的职权范围。此外,也有业界人士指出,该草案在“退回责任(fall-back liability)”方面的定义与印商工部工业和国内贸易促进司有关限制外资电商对存货控制权的规定相矛盾。同时,印国家转型委员会(NITI Aayog)也指出,该草案很多规定超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范畴,例如其部分规定限制消费者对电商产品、促销类型的选择权。

——摘编8月31日《印度快报》

【监管加强】莫迪政府推出2021年信息技术条例等法案加强互联网审查和监管,“数字印度”倡议恐已陷入停滞

近年来,莫迪政府“数字印度”倡议似乎正逐渐受到互联网数据和内容审查政策的束缚。莫迪2014年上台以来,在脸书、推特、Instagram上收获大量粉丝,并接连向全球科技巨头发出来印投资的诚挚邀请。然而,莫迪政府近期加强审查和监管互联网平台内容,尤其是涉及农民抗议和政府抗疫不力的话题。目前,莫迪政府主要根据2000年推出的信息技术法案对互联网公司采取监管和审查措施。客观说,20年来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投资、储蓄、内容消费的方式已出现重大变化。因此,莫迪政府通过多项修正案以更新、丰富信息技术法案,但这也被认是为了加强政府对互联网的管控。例如,2019年数据保护法案规定,所有印度公民的数据必须储存在境内,势必使政府更容易对民众进行监视。近期,莫迪政府推出的2021年信息技术条例要求所有社交媒体“具备找到每一条信息源头的能力”。2月份过渡条例生效以来,莫迪政府突击检查推特办公地点,同时要求脸书等平台公司删除数百条帖子。虽然印度数据保护法案三年前提出时就已详细规定公民数据收集、储存、分享的规范,但由于长时间拖延,有关数据所有权、数据隐私、存储等急迫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摘编自8月19日《石英财经网》

【数字印度】“数字印度”政策停滞,印政府通过2021年信息技术条例等多个法案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审查和监管

2021年9月1日起,莫迪政府拟正式施行一批数字新政,涉及银行、金融、电子政务等。公民永久个人识别号 (PAN) 与基本(Aadhaar)账号的关联截止日期将延长至2021年9月30日。印居民公积金(PF)收款人如未在规定日期前将他们的基本(Aadhaar)卡与其公积金账户进行关联,他们将无法获得雇主缴纳的部分公积金。印交通部也在9月1日引入了新一套的车辆注册识别系统(Bharat BH号)。新系统生效以后,当车主将一辆车从一邦转移到外邦时,注册登记过BH号的车辆将再不需要新注册号。

——摘编自8月31日《今日印度》

重点行业

【政策扭转】印出台无人机新规,尽管宽松条款或促进行业跨越式发展,但执法原则和隐私保护仍存在不足

尽管过去十年无人机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但印空中仍难见无人机踪影。莫迪政府8月26日推出《2021年无人机新规》为印新兴的无人机行业注入强心针,可能改变这一状况。根据新规,公司或个人只要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就能够考取无人机驾照。莫迪在推特上表示:“无人机新规以信任和自我认证为基础。审批、合规要求和准入门槛都显著降低。”2022年,印度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将超24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新规采用“自愿遵守”原则,即假设任何无人机驾驶者都会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驾驶安全,并防止误用无人机,尽管“自愿遵守”可能执行极其困难。此外,新政对无人机侵犯隐私的问题含糊不清。再者,印度还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包括将无人机系统集成到印国家空域系统。

——摘编自8月30日《Money Control》

【特种钢】特种钢被纳入印度生产激励计划,5年内将享受632亿卢比财政资金支持,预计拉动4000亿卢比行业投资

莫迪政府2021年8月将特种钢纳入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拟在5年内提供632亿卢比作为激励预算,这预计将带来约4千亿卢比投资。特种钢是钢铁下游增值产品,主要用于各种战略产业,如国防、航天、电力、汽车行业等。在印度2020-21年的1.02亿吨钢铁总产量中,特种钢产量仅有1800万吨。在同年进口的670万吨钢铁中,约有400万吨是特种钢,合外汇支出约3千亿卢比。在PLI方案中选择的五类特种钢是:涂层/镀钢产品;高强度/耐磨钢;特种导轨;合金钢制品和钢丝和电工钢。以电工钢为例,PLI激励措施有三种,最低为4%,最高为12%。印政府表示这一计划不仅利好大型企业(综合钢厂),也将惠及二级钢铁制造商和中小微企业,最终推动印钢铁制造产能向产业链上游转移。但业内人士担忧,20亿卢比的补贴上限与特种钢制造所需的投资额相比杯水车薪。此外,PLI计划规定的年产量增量条件过高,即使是大型企业也很难实现,因此规模较小的企业将基本被排除在外。

——摘编自8月8日《Business Line》

本期编辑:穆祎璠 陈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