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防疫措施与经济压力

来源:海国图智时间:2021-08-24

前言

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积极申奥的城市将其视为城市转型、经济发展、城市知名度提升的催化剂。然而,自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出现严重的经济亏损之后,奥运会的经济效益备受质疑。作为因疫情冲击下首次延办一年的东京奥运会,其对东道主的经济影响更加不乐观。

据估计,东京奥运会仅仅一年的延期就耗费了28亿美元。早在2013年东京获得奥运会主办权时,申办委员会预计总成本为73亿美元,这一数字在2019年12月推迟之前被上调至126亿美元。日本国家审计委员会在之后的报告则反映,最终成本将进一步提高至220亿美元,而《日经新闻》和《朝日新闻》甚至估计奥运会的最终成本将高达280亿美元。实际上,严重的成本超支已经成为了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常态。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自1960年后的每届奥运会成本会平均膨胀至预计的172%。但东京奥运会近3倍的超支显然不仅仅是延续以往奥运会过于乐观的估计等因素可以解释的,这与疫情以及额外的防控措施息息相关。

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是传统的全球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根据Global Data的测算,2018年东京GDP高达48050亿美元,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东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应对疫情方面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在奥运会申办成功后,其对东京经济的贡献已经开始出现。一方面,申奥成功吸引了直接与间接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根据估计,2020东京奥运会的总建设投资约为10万亿日元;另一方面,由于宣传效应,东京的旅游业收入和国际游客人数出现了增长。然而,疫情的严峻性使得奥运会的正常举行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各类特殊的防疫措施出台,在防治疫情的同时也使得奥运会更加难以通过传统方式促进城市发展。

概述:抗疫措施带来的经济压力

为了应对疫情,从奥运火炬传递开始,奥委会就出台了改变火炬传递路线、规定火炬手全程佩戴口罩等要求。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东京奥组委发布了《东京奥运会防疫手册》(下称《手册》),对运动员、媒体、转播商、市场营销伙伴和工作人员等分别提出了规制与建议。这些防疫措施主要包括个人要求和赛制调整安排。在个人要求方面,《手册》规定个人到入境日本前96小时需要在两天各接受两次核酸检测;在到达日本后在宿舍进行三天隔离,并且只使用奥组委提供的交通工具;在比赛日接受每日核酸检测和进入会场测温,保持社交距离,保持佩戴口罩,洗手,为房间通风;在离开日本后按照目的地的要求行事,等等。关于赛事调整的规制则包括延迟举办一年、取消外国与本地观众等措施。这些措施无疑为奥运会带来的巨大的财政压力,以下将进行详细分析。

(1)直接财政支出

各类抗议措施导致的直接财政支出的增加是本届奥运会预算不断上升的首要因素。虽然《手册》以自觉监督的自主性措施为主,但仍然涉及大量的额外开支。以核酸检测为例,东京奥运会每日核酸检测将超过3万次;而据医院定价专家分析,一次检测的成本大约为50美元。这些检测将为奥运会带来了约每日150万美元的巨大负担。

(2)保险行业的打击

保险行业可能是因本次奥运会的防疫措施而受到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早在奥运会宣布推迟的时候,大量门票已经出售给了全国观众;甚至在2021年7月前,东京奥组委都没有取消现场观众。这可能会让再保险公司面临高达4亿美元的门票和酒店退款。根据分析师估计,来自国际奥委会、地方组织委员会、广播公司、赞助商等多个领域的奥运会保险金额将达到25亿美元;其中,再保险市场将受到最大程度的打击,因为它将承受初始保险公司的损失。

(3)赞助商的困境

商业赞助是奥运会盈利的重要途径。目前,日本的奥运会赞助商已为奥运会提供了近30亿美元的投资。然而,疫情为赞助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与损失。这首先是由于日本群众对奥运会的抵制态度。例如,与奥运会签订多年近10亿美元合同的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将不会在日本播放以奥运为主题的电视广告;即使丰田依旧会赞助奥运会的举办,其品牌的宣传效应也远低于预期。其次,部分赞助商的赞助关系只适用于2020年的赛事,而奥运延办将导致约15家金牌赞助商无法从奥运会中赢利。除此之外,缺乏现场参与导致赞助公司会失去利用“招待票”吸引客户的机会。总体而言,据Forbes估计,一些赞助商至少会蒙受25%至40%的损失。


2020年东京奥运会全球(金牌)赞助商
图源:olympics.com

(4)财政投资的挤出效应

此外,奥运会的作为大型体育赛事,在举办的同时会带来较大的挤出效应:投资于奥运会的资金可能在别处获得更大收益;奥运会造成的城市拥挤和高物价会抑制游客的到来,并且不利于当地居民的消费。由于防疫需要,本届奥运会在旅游业方面的挤出效应并不突出,而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则较为严重。

在奥运会举办期间,由于人群聚集和Delta变种病毒的流行,日本的确诊人数达到了第三次高峰。8月4日,日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高达11209例;与此同时,日本的完全接种疫苗率为32.3%。虽然这个数据高于亚洲的平均水平,却低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日本的新冠病毒检测率也低于其他发达高收入国家。例如,8月1日英国的检测率能达到每千人11.55次,而日本这一数据仅为0.65。在疫情严重、医疗系统面临超载的情况下,维持奥运会的新冠防疫消耗了大量人力资源与财政投入,大大增加了城市正常防疫工程的压力。


日本日均新确诊新冠病例
图源 Our World in Data


日本与英国每千人的核酸检测率对比
图源:Our World in Data

(5)机会成本损失

由疫情和各类防疫措施带来的机会成本损失是最严重也最难以估算的。首先,现场观众的缺失带来了巨大的资金缺口。往年门票收入会占据奥林匹克运动会全部收入的70%至80%,但由于今年禁止了现场观众的参与,大约60万张预售票将退款。虽然这些退款将大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但往届夏季奥运会所带来的超过一千张门票的收入也将不复存在。

另外,奥运期间城市重要的盈利途径旅游业受到沉重打击。由于媒体、运动员的涌入,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奥运会能长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例如,Vierhaus(2019)的实证结果表明,举办奥运会的前8年至奥运会举办20年后,国际游客数量都会大大增加。通常,为了增加群众对奥运会的接受程度,相关组织或部门通常会接受政府委托,乐观预测奥运会的经济效益。例如,2016年日本银行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奥运会将为东京及周围地区带来2千万外国游客,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创收将对东道主经济作出主要贡献。这一期望在疫情的冲击下破灭。不过,虽然缺少游客的奥运会不会为当地的产业带来足够的盈利机会,却也不会造成过重的经济损失。一份有关于旅游和餐饮业的工作人员的研究表明,纵使奥运会发生延期,这些行业从业者的幸福水平会大幅下降,但收入并不会减少。

结论

奥运会原本是东道主发展经济,增加城市知名度,改善城市形象的重要机会。但在疫情的压力下,本次奥运会必定一波三折。延办和空场会给保险行业、赞助商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带来大量难以准确估计的机会成本。必要的防疫措施一方面加大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可能会“挤出”正常的防疫工作,为日本的疫情形势雪上加霜。

从短期来看,直接经济损失和财政支出会严重增加东京的财政压力,但必要的防疫措施依旧能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冲击,避免更多的损失。在社会影响方面,本届奥运会面临着日本国内外的众多质疑;例如,《朝日新闻》的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表示奥运会不能安全进行。详细和严格的防疫措施可能可以缓解民众对奥运会的抵触情绪。同时,虽然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运动员患新冠而被迫退赛的新闻,但目前为止,奥运村、运动员和媒体人间还没有存在大规模的感染现象,这说明其防疫措施仍然在为奥运期间的公共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第一次因疫情而推迟举办的奥运会,东京奥运会暴露出奥运体制的一些缺陷。不管长期成效如何,本次奥运会都将为东京城市发展留下一定的历史遗产,为今后疫情控制与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留下宝贵的经验,更为现代奥运的变革提供新的方向。首先,未来的奥运举办国应提前考虑突发性公共危机,规划、设计防控措施。东京奥运会空场政策公布时间过晚,不仅为观众造成了困扰,还给旅行社、保险公司和奥组委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本届奥运会利用手机应用等措施监测运动员的行踪和健康状况,但对民众自发的集聚行为缺乏有效管理。在奥运会期间,民众容易沉浸在比赛的氛围中,降低对病毒的警惕,产生越轨行为。例如,在奥运场馆外经常可以看见排队与纪念标识合影的群众;在自行车比赛沿路,有大量当地居民聚集围观;居酒屋也往往有市民聚集观看奥运电视直播。市民的这些行为能够部分解释为什么在没有奥运村中的感染病例蔓延至市民群体中的情况下,日本第三波疫情高峰依旧在奥运会期间到来。因此,举办国除了约束奥运会相关人士的出行,还需要在管控民众间的集聚行为,强化群众的危机意识,发展更多与奥运相关的线上互动途径。当然,更大的防控覆盖面也意味着更大的财政负担,如何平衡收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世界性体育盛会能否在现代语境中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