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简讯|阿富汗:过去、现在和未来

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时间:2021-08-20

2021年8月17日下午,中国经济外交特别分析会(总第12期):“阿富汗: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视频会议方式顺利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学跨学科交叉平台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参与会议。

会议伊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李巍作了简短引导发言。李巍认为,近期阿富汗局势变化之快出乎意料,这不仅是一个对策问题,更是一个学术问题,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更好地理解塔利班组织、阿富汗难以实现国家建设的原因,以及塔利班上台对中国的意涵这三大问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钱雪梅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赵明昊进行主旨发言。

钱雪梅首先提出了阿富汗当今局势转折的四个特点:总统直接让出国家、塔利班不流血占领首都、国家进入无政府状态以及各方安全力量目前在喀布尔和平共处。在上述四点现象中,前三者在阿富汗的历史中均有先例,但第四点是史无前例的,说明美国已不再具有“战争意志”。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在阿富汗的“全盘崩溃”,其在阿富汗依然有根基。最后,钱雪梅比较了当前塔利班与其1996年前后的区别。她认为塔利班政权如今最大的对手是它自己。能否满足民众期待、保持清正廉明、发展经济并改善福祉将是塔利班未来主政后面临的最大挑战。

赵明昊主要分析了美国在阿富汗的“国家建设”尤其是政治重建缘何失败。首先,阿富汗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族国家”,阿富汗的“国家认同”往往是外部入侵的伴生物,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族群(qawm)是阿富汗的基本社会结构,难以建立美国所倾向的那种“统一的、权力集中的民主体制”。其次,美国长期轻视阿富汗的经济和社会重建,美国扶持的阿富汗中央政府存在合法性不足、权威缺失、腐败严重等问题,难以赢得阿富汗民众的信任,美国政府与阿富汗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张。第三,塔利班是以“伊斯兰、普什图和反对外部入侵”为底色的本土政治势力,在过去20年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策略,注重在阿富汗地方和基层社会扩展影响力,并得到外部力量的支持。最后,美国在阿富汗的“国家建设”是冷战后美国“自由主义霸权”大战略的一部分,而这一大战略实际上是一种“大幻想”(约翰·米尔斯海默语)。美国在阿富汗的很多政策具有诸多“内在矛盾”,美国国内缺乏政治问责,战略和情报部门出现“系统性偏差”,最终沦为“慢性的失败”。中国需深入研判阿富汗政治变局,妥善运筹中美围绕阿富汗问题的博弈。

自由讨论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师资博士后刘露馨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宋伟教授、左希迎教授、李晨副教授,讲师刘旭、金晓文和嵇先白先后发表观点,两位主旨发言嘉宾也分别对各位老师的观点与疑问一一回应。

宋伟老师从四个方面表达了其对阿富汗变局的看法。首先,美国撤离阿富汗并不意味着美国霸权的衰落,美国此举既是脱身止损,也是试图集中更多的战略资源对付中国和俄罗斯;其次,美国在阿富汗国家建设中制度设计的失败原因、阿富汗政府腐败问题中的美国因素以及拜登政府对阿富汗局势完全脱离实际的背后真相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再次,对阿富汗塔利班下一步的政策走向还值得慎重观察,不宜过分乐观;最后,阿富汗动荡局势对中国的影响值得学界长期持续关注。

左希迎指出,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失败的原因非常相似,都是因为双方利益高度不对称,越共和塔利班都是看到了美国国内政治和社会的脆弱性,美国不得不撤出时间漫长、代价高昂的战争。从心态上来看,美国在冷战后进入了一个权力傲慢期,“纠错机制”基本失灵。美国在阿富汗的惨败是对美国战略信誉的巨大侵蚀,接下来也可也能采取措施安抚盟友和伙伴的情绪。

李晨从军事战略学的视角分析了阿富汗政府军“不战而败”的原因。一是塔利班政权在政治绩效上优于阿富汗政府,后者政治负担重,社会动员能力弱,不能为武装力量提供相应的支持;二是阿富汗政府军在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非常有限;三是在人员素质上,美欧对阿富汗政府军的培训效果不佳,尤其是不能弥补指挥和领导能力和凝聚力的缺失;四是在作战样式上,长期反叛乱作战和过分依赖美欧军队的政府军,缺乏机动作战能力,难以应对战场形势转变。塔利班在军事上不仅保留非正规作战的优势,而且能够组织和实施运动战和有限攻坚战,在强大政治攻势的支持下,作战方式灵活多变,取得了战略和战场的主动权。

刘旭从四个方面对阿富汗局势作出分析。其一,美国撤军如此之快是美国国内战略重点转移的结果;其二,在地缘特征上,美国通常在平坦地势上更易获得战争成功;其三,塔利班对阿富汗的统治能力仍然值得怀疑;其四,塔利班未来的资金来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其政治环境和经济增长速度。最后,刘旭提出,阿富汗局势对中国带来的压力仍然值得持续关注。

金晓文对美军撤出后的阿富汗国家构建提出了四点疑问:第一,塔利班的速胜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收获的结果?第二,作为塔利班的主要支持者,巴基斯坦在塔利班执政后将扮演何种角色?第三,美国在阿富汗的制度植入对阿富汗的政治变迁产生了何种影响?第四,塔利班获得国内支持的基础是什么?这一基础是否足以支持塔利班政权的长期执政?

嵇先白结合各位专家的发言及《寻路阿富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一书的观点表达了其对中国与塔利班未来关系的看法。尽管目前中国与阿富汗的经济往来薄弱,但中国可借阿富汗提升在中亚和内亚的政治影响力,故而在西方势力撤退后,阿富汗出现的地缘政治空白极有可能被中国填补。但中国在处理阿富汗问题上仍需保持谨慎,明确行动目标和边界,避免独自踏进“帝国的坟场”。

最后,李巍对本次会议进行简要总结,李巍指出,今天的会议既加深了我们对阿富汗问题的理解,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首先,各位专家的讲解更新了我们对塔利班的认知和理解。其次,会议详细讨论了美国在阿富汗国家建设失败的原因。然而美国为何会一次次地试图将自身的政治制度输出到其他国家,并且屡屡失败?最后,我们需要对阿富汗变局对中国和美国的影响进行更深刻的理解。阿富汗离我们很近,离美国很远。对美国而言,这虽是美国战略信誉的损失,但也减少了美国的战略负担。对中国而言,中国是否有能力塑造阿富汗的未来走向等,都是阿富汗变局为我们提出的新问题。今天的会议虽然结束了,但值得思考的未解之谜仍然很多。

撰稿:赵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