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李玙译、李巍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外交项目组召集人、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巍的悉心指导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外交项目组研究助理、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毕业生李玙译的本科毕业论文《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控制力“密码”》荣获中国人民大学2021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该奖项由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评选,经学院推荐、专家评审,最终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一等奖优秀论文共82篇,其中有3篇来自国际关系学院。
李巍教授与学生李玙译在合作完成《解析美国对华为的“战争”——跨国供应链的政治经济学》一文的基础上,推动了《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控制力“密码”》这项新研究。20世纪中期,半导体产业率先在美国诞生,并在随后的70年间扩散至全球,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东亚经济体纷纷在该领域崭露头角,半导体领域的竞争格局也从“一枝独秀”转变为“百花齐放”。然而,在当前中美两国半导体竞逐的大背景之下,美国政府仍可以通过一纸禁令,对几乎整个半导体供应链实施“长臂管辖”,打压中国企业。这说明,美国仍对全球半导体产业具有极强的控制能力。因此,基于上述背景,本篇毕业论文旨在探讨下列研究问题:在技术全球主义的时代,美国何以确保自身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稳定而持续的强大控制能力?
通过考察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文章发现,这一控制力源于美国在整个跨国供应链中的“枢纽”地位,而这一“枢纽”地位的形成又有赖于美国强大的知识权力、金融权力、消费权力、生产权力以及其“不对称相互依赖”的供应链治理策略。文章认为,这一美国半导体产业政治的清晰图景也可为中国半导体的崛起与突围提供一些思路。面对美国的凌厉技术攻势,短期内,中国应着眼于美国的生产权力这一“阿喀琉斯之踵”,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在这场技术“硬战”中的损伤。而在长期内,中国还需借鉴美国半导体产业政治的逻辑,完成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内需并发展高质量制造业,从而实现自身在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升级,从培育产业竞争力转向夺取对产业的控制力。
文字:李玙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