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裁外交渐显威力

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时间:2021-04-08


图片来源:网络

近期,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因所谓“中国新疆人权”问题对中国集体发难。美、欧、英、加四方对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有关个人和实体实施单边制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上述制裁表示支持,并对中国政府在新疆侵犯人权的行为表示谴责。其中,欧盟的制裁是其三十年来首次因人权问题对中国有关人员和实体实施制裁。作为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22日、26日和27日表示,中方将对被其认定“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来自欧盟、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22名人员和9个实体实施制裁。制裁方式主要为禁止出入境、禁止同中国进行各类往来、冻结在华财产等。

欧方10名人员和4个实体受到制裁,包括:欧洲议会议员彼蒂科菲尔(德)、盖勒(德)、格鲁克斯曼(法)、库楚克(保)、莱克斯曼(斯),荷兰议会议员舍尔茨玛,比利时议会议员科格拉蒂,立陶宛议会议员萨卡利埃内,德国学者郑国恩,瑞典学者叶必扬,欧盟理事会政治与安全委员会,欧洲议会人权分委会,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丹麦民主联盟基金会。自22日起,相关人员及其家属被禁止入境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上述主体及其关联企业、机构也已被限制同中国进行往来。其中,欧洲议会议员彼蒂科菲尔是欧洲议会对华代表团团长,他在台湾问题、华为问题等方面均对华持敌视、打压态度;德国学者郑国恩参与撰写了所谓“首份涉疆独立报告”;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是欧洲最大的中国研究中心;欧盟理事会政治与安全委员会则是此前欧盟对华制裁的发起部门。上述其他议员、学者和机构亦频繁就“新疆人权问题”攻击中国。

英方9名人员和4个实体受到制裁,包括:图根哈特、邓肯—史密斯、奥布莱恩、奥尔顿、劳顿、加尼、肯尼迪、尼斯、芬利以及“中国研究小组”、保守党人权委员会、“维吾尔独立法庭”、埃塞克斯园大律师事务所。自26日起,有关人员及其直系家属被禁止入境(包括香港、澳门),冻结其在华财产,禁止中国公民及机构同其交易。中方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其中,邓肯—史密斯、奥尔顿、劳顿、加尼、肯尼迪是“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的成员,该联盟由来自十八个国家议会和欧洲议会的约170位议员组成,旨在防止中国崛起下产生的人权问题;图跟哈特和奥布兰恩则是中国研究小组(China Research Group)的负责人;芬利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研究维吾尔族的学者。其他议员、学者和机构亦对“新疆人权问题”多有关注,并同海外维吾尔族团体存在联系、为其提供支持。

美方和加方3名人员和1个实体受到制裁,包括: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主席曼钦、副主席伯金斯,加拿大联邦众议员庄文浩、众议院外委会国际人权小组委员会。自27日起,上述人员被禁止入境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禁止中国公民及机构同上述人员交易或同上述实体往来。同时,此前中方对美方在涉疆问题上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人员的制裁仍然有效。上述个人和实体均在“新疆人权问题”上频繁攻击中国。

上述制裁发生后,欧、英、美、加政府均以不同形式作出回应,表达对中方制裁的批评和对被制裁个人、实体的支持。德国外交部在实施制裁后的23日召见了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贝格尔与其进行了紧急会谈;26日,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安接见了受到中国制裁的欧洲议会议员格鲁克斯曼,对其表示声援;27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在首相官邸会见了被中国制裁议员的代表,包括前保守党领袖史密斯、上议院议员奥尔顿勋爵、保守党议员加尼、跨党派议会香港小组保守党议员勒顿和上议院议员肯尼迪男爵夫人,表达了对他们的全力支持;加拿大总统特鲁多则在推特上表示,“中国的制裁是对透明性和言论自由——我们民主制度的价值核心的攻击。我们同议员们站在一起,反对这些不可接受的行为。我们将继续与我们的国际伙伴一起捍卫世界各地的人权。”;2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谴责中国对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相关人员的制裁。称此举为中国对于美国制裁中国官员的报复,并表示美国将与加拿大、英国、欧盟等全球伙伴与盟友,一起在涉疆问题上继续对中方施压。

就中国制裁的效果来看,受制裁的个人所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受制裁机构所受到影响较大,对学者和民间机构的制裁则引起了一些争议。受制裁个人均表示不会因中方制裁而改变立场,会继续为“新疆人权问题”发声。他们认为,制裁表明新疆维吾尔族人的境况愈加受到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的关注,而这有利于改善当地少数民族的人权环境。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主席曼钦甚至表示,中国的制裁令他“受宠若惊”。然而,英国埃塞克斯园大律师事务所则受到了较大影响。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受到制裁后,英国埃塞克斯园大律师事务所新加坡分支机构的6名律师离职并成立新的团体律师事务所,其伦敦本部皇室法律顾问吴正飞(Jern-Fei Ng QC)离职。据悉,该事务所在香港、新加坡和加勒比地区的法律工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外,中方对学者和民间机构的制裁引起了一定反响。3月25日,欧洲30多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所长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对中方在当前双方对话的困难时期,将学术研究人员和和民间社会机构拉入当前的紧张情势深感遗憾”。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将损害中欧未来更广泛的关系。

总的来看,此次中国制裁效果可能无法达到预期,制裁行动很可能遭到来自西方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批评和反弹。中方对相关个人和政府机构的制裁效果不彰,但对私人机构的制裁效果明显,令其噤若寒蝉。而中方针对学者、民间机构等非政府人员和实体的制裁则引起了西方社会的批评和关注。目前,中方在“新疆人权问题”的有关制裁中始终持反制裁的立场。因此,围绕该问题的新一轮制裁是否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国家是否会再次就该问题对中方实施制裁。

 

作者孙敬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外交项目组研究助理

 

附:

受中方制裁的个人和实体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