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术|许悦、李巍:破解巴航成长轨迹之谜

来源:经济外交学人 时间:2025-06-10


【第65期·编者注】文章节选自《产业生态与巴航的成长轨迹——后发国家超级企业发展的一个案例》,载《拉丁美洲研究》,2025年第2期,第72-108页。

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战略性产业往往具有难以逾越的产业壁垒,民航工业因为其高度呈现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市场规模型的特征尤其让后发国家望而生畏。然而,工业水平总体落后的巴西却破除了国内各方面资源条件的束缚,培育出了全球第一大支线飞机制造商巴航。但巴航在取得了非凡的商业成功之后,却逐渐遭遇到发展困境,一度面临要被波音公司收购的境地。针对这一后发国家超级企业的发展轨迹之谜,本文从民航工业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的行业特征出发,来解释其异军突起和遭遇困境的原因。巴航成长的前期,国家强力动员与国际机会窗口虽然推动了它的快速崛起,但也形成了一个依附国外资源的“舒适陷阱”;在国家能力缺位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新背景下,巴西薄弱的产业生态难以支撑巴航克服发展障碍。巴航的经历充分说明,后发国家超级企业的持续成长有赖于良好产业生态的培育,否则终将在外部支持性环境消失时面临“独木难支”的产业竞争困境。

许 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

李 巍(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政治经济、经济外交与全球治理

作者留言:近年来,经济外交学人团队持续推进“超级企业的政治经济学”这一研究议程,旨在探究超级企业与国家产业竞争和地缘政治博弈的互动。目前,关于华为、空客、三星、中国商飞、苹果公司、台积电和巴航的文章均已问世,后续研究还将涵盖阿斯麦、SpaceX、特斯拉、波音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超级企业。


民航工业,特别是商用飞机制造向来以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技术复杂度高而著称,因而,通常被视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才能驾驭的高科技产业。然而,在工业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的巴西,却诞生了全球最大的支线飞机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简称“巴航”),这成为产业政治研究中的一个未解之谜。

同样具有反常性的是,就在巴航夺取支线飞机市场“王冠”之后不久,在新的历史时期巴航却悄然陷入了发展困境。自2017年以来,巴航商用飞机储备订单增长缓慢,在美国、欧洲、中国的市场开拓均面临障碍。2019年,巴航为获得资源注入,不得不与波音公司谈判出售商用飞机项目,最终却遭到波音单方面终止。过往的辉煌成就与黯淡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其中缘由值得深思。

巴航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69—1994年是巴航起步爬升的阶段,其两款主要产品销往多国,从一个民族品牌逐步跃升为国际品牌。1995—2016年是巴航迅速崛起、登顶国际市场的阶段。截至2024年6月,巴航以3140架支线飞机的交付规模领先其他制造商,占据支线飞机史上总交付量49%的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支线飞机“市场之王”。2017—2024年是巴航发展受困的阶段。巴航虽占据支线飞机市场约一半的份额,但其支线飞机的年交付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营收、净利润等经营数据均呈萎缩态势。

巴航从起步爬升、逐渐登顶,到现阶段由盛转衰,呈现出抛物线形的发展轨迹(见图1),反映了对一个超越资源禀赋与市场竞争的根本性解释的需要。本文从民航工业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的行业特征以及产业生态出发,试图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以系统探究在巴西这样一个后发国家,其民航工业领域如何超越产业发展壁垒从而实现超级企业崛起,又如何因产业生态缺失而酿成超级企业由盛转衰的悲剧。

图片

▲ 图1  巴航的发展轨迹(1969—2024年)

巴航成长于三大行业壁垒制约和产业生态匮乏的背景之下,不同阶段的宏观产业政治环境塑造了其跨越壁垒的路径选择及其发展轨迹(见图2)。在1969—1994年间,巴西政府以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在国内全面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并将培育民航工业领域的民族企业视为实现经济增长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手段。此时,巴西政府通过强力动员帮助巴航跨越行业壁垒,使其呈现赶超式发展。在资金方面,巴西政府对巴航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汲取社会资金并吸引国际援助。在技术方面,巴西政府设立产业领航机构引领技术创新突破,并主动争取与承接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在市场方面,巴西政府栽培并保护国内市场为巴航所用,同时通过出口信贷和风险担保推动巴航进入国际市场。巴西政府基于进口替代目标的强力托举使巴航在不具备配套产业体系的情况下迅速跨越行业壁垒,实现逆势成长。

1995—2016年间,世界经济处于超级全球化时期,产业竞争环境相对和缓,巴航获得崛起的重要国际机会窗口。在资金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资本要素快速流动,巴航深度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而获得充裕的资金。在技术方面,经济全球化降低了跨国生产合作的成本,巴航借助国际航空产业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了对全球先进技术的整合。在市场方面,发达国家航空产业格局调整与新兴经济体的飞机需求增长扩大了巴航的市场空间,促使其国际份额迅速提升。在国际机会窗口开放的背景下,巴航依托于全球化的资金、技术与市场,以依附型发展模式实现快速崛起。

2017年以来,国际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美国作为全球性的霸权呈现衰颓趋势,其对经济全球化的支持力度不断减弱,这使得巴航开始面临支线飞机市场整体收缩而自身产品呈现劣势的困境。巴航本应推动产品升级以实现市场突围,但由于其资金、技术和市场均高度依赖于外部支持,本土产业生态存在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体系不足、配套产业链匮乏、政府产业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巴航无法做出自主、灵活的战略调整。


图片

▲ 图2  巴西宏观产业政治环境与巴航的发展轨迹

巴航的故事深刻表明,在产业发展的“苗圃”中没有“一枝独秀”的超级企业。如何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后发国家工业化的永恒命题。超级企业可以借助外部支持性环境在初期实现“无产业生态”的崛起,并对产业生态的构建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仅凭超级企业一己之力无法完成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如果一国的多元主体不能有效配合形成合力、加快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单兵突进”的超级企业即便实现了阶段性的崛起,也终将遭遇产业生态匮乏的“反噬”。巴航的崛起为后发国家汲取国内外资源培育超级企业提供了重要借鉴,但其当前的困境警示后发国家不能忽视产业生态建设与自主技术能力培育。巴航以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呈现了“独木难以成林”而“无林则难以御风”的朴实道理。

上一条:精品学术 | 王丽:剖析美国技术战略背后的分歧与共识
下一条:精品学术·孔繁颖、李巍|国家经济安全:一项新的研究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