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基:俄罗斯对美伊核协议的战略考量

来源:欧亚新观察 时间:2025-06-10

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网站日前刊载了尼基塔·斯马金的文章,题目为《别人的协议:俄罗斯在美伊核协议中的战略诉求》。文章指出,俄罗斯在美伊核协议谈判中面临复杂战略抉择,既需权衡制裁解除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又试图通过参与谈判获取地缘政治杠杆。莫斯科虽对解除德黑兰制裁的前景持审慎态度,但若协议势在必行,其仍将谋求在谈判进程中发挥实质性作用。现将该文编译如下,仅供参考,文章观点不代表欧亚新观察工作室观点。

美伊新核协议谈判的推进态势已远超外界普遍预期,尽管最终成果仍存变数。曾单方面退出2015年核协议的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此番展现出显著的务实转向。华盛顿不仅重启多轮直接对话,更在关键诉求层面对德黑兰作出重大让步。

这种态势使同样面临西方制裁压力、且与伊朗深化战略协作的俄罗斯陷入两难:既需权衡是否阻挠协议以维持德黑兰受制状态,又需考量复制2015年协议期间的战略调解者角色之可行性。

似曾相识的困局

特朗普政府重启核谈判的决策颇具戏剧性。2018年其单方面退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时,曾对伊朗提出包括全面终止铀浓缩活动、弹道导弹研发及区域代理人支持等严苛条件。尽管制裁重创伊朗经济,德黑兰始终拒绝在美方预设框架内重启谈判。

当前形势显示“极限施压”政策已然失效。特朗普政府现转向务实外交路径,近期在也门停火协议、叙利亚关系正常化等议题的突破性进展均印证该趋势。这种政策转向亦体现在美以关系层面——美国总统中东行程刻意回避以色列访问,暗示着对传统盟友的战略再平衡。

当前版本的谈判框架显示,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诉求呈现相对克制的特征。据披露的谈判纲要分析,现阶段协商进程主要聚焦于核能领域的技术性限制,尚未将地区安全等复合型议题纳入议程。理论上,若能达成永久性阻止伊朗获取核武器能力的约束机制,美国将同步解除对伊经济制裁,鉴于共和党在国会两院占据多数席位,这一目标在法理层面具备可行性。

谈判进程的核心矛盾在于缔约双方对履约保障机制存在结构性分歧。德黑兰当局主张保有基础铀浓缩权利,承诺将浓缩丰度限制在民用级别,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监督。美方则要求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改由国际市场采购核电站燃料,这种零和立场的碰撞构成当前谈判的主要障碍。

技术层面可行的折中方案,是将铀浓缩丰度永久控制在4%阈值内,并置于国际多边核查机制之下。该标准与奥巴马政府时期达成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存在继承性关联。但现行谈判中,美方立场出现显著倒退,坚持要求伊朗全面弃核,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德黑兰明确拒绝全盘放弃核能开发权利,持续的外交接触表明美方存在让步空间。值得关注的是,伊朗已取得若干战略优势:成功迫使特朗普政府重返谈判桌,同时借助美以关系趋冷弱化军事打击威胁。不过鉴于美国现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谈判破裂风险依然存在。

克里姆林宫的战略考量

美伊谈判的意外进展使俄罗斯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抉择。从战略利益考量,解除对伊制裁不符合莫斯科的长期诉求。当伊朗因西方孤立被迫强化与俄合作时,双方形成了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这种不受国际制裁干扰的伙伴关系,保障了重大合作项目的延续性。若制裁解除,德黑兰的外交自主性可能显著增强。

能源经济维度亦不容忽视:伊朗石油重返国际市场将加剧全球油气竞争,直接冲击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基于此,克里姆林宫更倾向维持现有制裁框架下的可控合作模式,而非支持达成全面新协议。

然而谈判彻底破裂同样蕴含风险:军事选项的重新激活可能导致伊朗政局动荡乃至国家解体。这种极端情形将引发难民危机、边境地区武装冲突,莫斯科近年对伊朗的巨额投资项目亦将面临重大风险。这种两难困境迫使俄罗斯在战略博弈中保持微妙平衡。

鉴此,对俄罗斯而言最理想的情境在于德黑兰与华盛顿之间展开无休止的外交磋商却无法形成实质性协议。当前局势虽呈现此态势,但潜在变量可能导致事态朝任一方向演变。

纵使俄罗斯具备破坏伊美协议的意图,其实际影响谈判进程的渠道亦相当有限。若美伊双方达成共识,俄方实难实质性阻挠协议达成。因而当协议呈现不可避免之势时,克里姆林宫的战略选择将转向争夺关键参与地位,藉此获取影响谈判进程的战略杠杆,此策略与其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处理伊朗核协议的做法具有显著延续性。

当前局势下,伊朗与美国对俄罗斯的介入均存战略考量。德黑兰亟需第三方调停力量以提升协议执行保障,并防范特朗普或其继任者再度单方面退出协议的风险。故伊朗具有显著动机推动多方参与机制,涵盖国际原子能机构、中国、俄罗斯及海湾国家等多元主体。

伊朗当局同时需要引入中立观察机制。若仅由美方主导核查,则必然要求其核查人员自由进出伊朗核设施。

美方在技术层面亦需俄方协作。既往协议执行过程中,俄罗斯曾承担接收伊朗乏燃料的关键职能,当时其他缔约方均未展现承担此责的意愿。当前或将重现类似技术性协作需求。

不论协议形式如何,伊朗过剩铀储备的处置始终构成核心议题。俄罗斯被视为具备承担该职能的适格主体:其一,俄方拥有成熟的核材料处理技术体系;其二,德黑兰坚持该方案的战略考量在于,若美方再次毁约,从俄方回收浓缩铀将更具操作性。

对克里姆林宫而言,此方案构成可接受的战略折衷。尽管伊朗制裁解除可能带来经济竞争压力,但通过确立莫斯科在美伊关系中的不可替代调停地位,既可消解国际孤立态势,又能获取实质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当然,从俄方根本利益考量,无限期且无实质进展的谈判仍属最优选项——既避免军事冲突风险,又维持对伊制裁体系。

原文题目:Чужая сделка. Чего хочет Россия от ядерного соглашения США и Ирана

原文出处: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ussia-eurasia/politika/2025/05/russia-iran-usa-sanctions-deal?lang=ru¢er=russia-eurasia

编译:思达

上一条:特朗普支持普京的和谈框架究竟意味着什么?
下一条:博尔达乔夫:俄罗斯的欧亚战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