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同群效应研究:连锁关系与经理管理防御的作用

来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5-05-09


图源摄图网

摘要:基于同群效应视角,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与经理管理防御以及连锁关系相结合,探讨企业间盈余管理行为互动关系的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行业内,企业间盈余管理行为具有同群效应;经理管理防御在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传递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连锁董事和连锁股东不仅负向调节同群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直接传递路径,同时还负向调节经理管理防御中介作用的前、后路径,抑制经理管理防御中介作用的发挥,从而弱化企业间盈余管理行为的同群效应。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研究结论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优化我国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以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盈余管理行为;经理管理防御;连锁关系;同群效应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会计信息影响着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经济决策,对于市场经济秩序、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鉴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如何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政府监管部门、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议题。盈余管理是影响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微观企业公司治理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有效降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本保障。因此,以盈余管理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兼具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现有文献来看,与盈余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大多围绕公司自身特征或外部治理环境角度展开,以揭示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此外,已有个别学者着眼于其他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初步探究了公司之间互动关系的作用,证实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但整体而言,针对上市公司间盈余管理行为互动影响的研究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对其内在机理的深入研究付诸阙如。

现有研究认为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备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性是同群效应产生的内在逻辑,这些文献往往将上市公司视为一个完整组织,而缺少对组织内个体行为的考虑。但上市公司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集合,公司的行为与决策实质上是个体意志、价值观念或认知基础的体现。经理人作为公司决策制定与实施的关键主体,可能会出于管理防御动机,忽略公司特有的价值判断而模仿和学习同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损害股东利益,不利于上市公司长期发展。所以,企业盈余管理同群效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由此可见,从经理管理防御视角阐释企业模仿行为的动因对于深刻理解和精准施策抑制盈余管理同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嵌入性理论认为,上市公司的决策行为受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连锁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之间形成信息网络,其中连锁董事构成的管理连锁关系和连锁股东构成的投资连锁关系,是公司社会网络关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连锁董事与连锁股东可以为联结公司间提供信息流及资源交互的渠道,使联结网络中的成员更便捷地交换异质性知识、信息以及资源,从而显著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缩小经理人利用信息优势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因此,连锁关系可能在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直接传递路径中发挥调节效应。另一方面,连锁董事与连锁股东往往拥有超群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稳定的行业声誉,有更强的动机与能力参与公司治理,能够优化公司信息环境,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抑制经理以管理防御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所以,连锁关系可能调节经理管理防御中介作用的发挥。由此,本文将连锁关系引入企业盈余管理同群效应的研究中,探讨同群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自身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的边界条件和经理管理防御中介作用发挥的情境因素。

二、主要内容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考虑,本文从同群效应视角出发,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与经理管理防御以及连锁关系相结合,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重点讨论管理防御动机在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传递过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并考察连锁关系对盈余管理行为同群效应的调节作用以及其在同群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经理管理防御——企业自身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三、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同群效应的视角,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与经理管理防御以及连锁关系相结合,探讨企业间盈余管理行为互动关系的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行业内,企业间盈余管理行为具有同群效应,同一行业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能够相互影响,这是管理者理性学习与模仿同群企业的结果,并非管理者盲目跟随同行所致。(2)将企业行为回归高管决策视角可以发现,经理管理防御作为一个关键节点,在同群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传递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3)从连锁关系层面来看,连锁董事和连锁股东不仅负向调节同群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直接传递路径,同时还负向调节经理管理防御中介作用的前、后路径,抑制经理管理防御中介作用的发挥。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启示如下:(1)政府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须考虑盈余管理行为的同群效应现象,从制度上注重对同群企业信息披露行为的引导与规范,加强对其财务数据的审查力度,重点关注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合理性,提高审核问询针对性,进而更科学合理地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经理层应当充分认识企业盈余信息传播的两面性,注重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具体而言,上市公司经理层应当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以及如何模仿同群企业的盈余管理决策,避免由于信息传递错误导致同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不良互动,进而减少同行上市公司行为关联性所造成的潜在风险和溢出效应,从而控制并减少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堆积。(3)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薪酬契约,将短期货币薪酬激励、长期股权激励以及职位晋升激励等方式有机结合,使经理个人利益与上市公司利益实现绑定,增强经理与组织的一致性,进而缓解代理冲突,减少经理管理防御行为;同时还可以配合内外部监督机制,抑制经理人出于防御动机下的盈余管理行为,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4)上市公司要重视网络联结的优势与价值,积极引入连锁董事和连锁股东,提高其数量和持股比例,在原有网络联结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协同治理效果的新网络,充分发挥连锁董事和连锁股东的信息资源与行业经验优势,从而优化企业信息环境、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提升盈余信息质量,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如下:第一,从行业同群效应的角度拓展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现有关于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大多建立在上市公司独立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仅有少数文献关注到上市公司之间可能的相互影响,但是对盈余管理同群效应的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性分析。为此,本文系统地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业同群效应的存在性、驱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丰富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第二,基于经理管理防御视角为企业盈余管理同群效应的产生提供了新的解释机制。以往研究仅揭示了企业盈余管理同群效应的存在性,鲜有研究从管理者视角探讨企业同群效应产生的内在逻辑。本文从经理管理防御视角阐释企业学习和模仿行为的动因,补充了当前盈余管理同群效应产生机制的研究,为同群效应相关研究提供增量贡献。

第三,通过引入连锁关系的调节作用,为明确同群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个体企业的边界条件以及经理管理防御的中介作用发挥的情境因素提供洞见。关于连锁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大部分文献本质上是基于组织间合作或合谋的角度探讨连锁股东、连锁董事等对单个公司决策行为的作用。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聚焦于公司间的学习和模仿,探讨连锁关系如何影响盈余管理同群效应以及其在同群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经理管理防御——企业自身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相关研究结论对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优化我国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文摘编自《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45卷,第3期论文《企业盈余管理同群效应研究:连锁关系与经理管理防御的作用》(点击题目链接全文)
作者:陆冠延,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会计与公司治理;李秉祥(通信作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会计与公司治理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安 710054

上一条:连带效应:下游企业影子银行化与上游供应商经营风险
下一条:低碳转型与社会公平:碳交易机制是否会造成不平等的居民碳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