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升级

来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5-04-30


图源摄图网

摘要: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 本文使用2011至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 分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较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升级, 进而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发现, 在地方政府干预意愿与干预能力更强地区、融资约束更严重企业, 以及非高新技术与劳动密集型行业, 上述结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 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会驱动地方政府官员扭曲财政支出结构、削减公共服务支出, 引导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削减创新研发支出, 从而抑制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升级.本文不仅丰富了经济增长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本领域的文献, 也为国家优化官员考核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经济增长目标;人力资本结构;官员晋升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这既归功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所带来的发展红利,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对发展经济的积极投入。然而,伴随各种发展红利消失,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在稳增长基础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但我国长期存在的“重物质资本、轻人力资本”问题导致经济供给效率偏低,同时,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向企业员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优化企业人力资本结构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各级政府管理辖区内经济发展的核心机制。改革开放40多年来,目标管理体系配套“政治晋升锦标赛”体制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晋升锦标赛下”,地方官员晋升概率与省市经济增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地方官员通过提高辖区内GDP发展速度向上级传递执政能力信息,从而获得晋升机会。面临更高的经济增长压力时,地方政府会更积极地出台各种政策,以完成预定增长目标;但过于强调GDP增长速度会导致忽略经济发展质量,形成“重物质资本,轻人力资本”的发展模式,进而降低经济发展效率。尽管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体系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能否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

三、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较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会抑制辖区内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升级,使用工具变量,剔除特殊样本等方法处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成立。

(2)作用机制方面,地方经济增长目标通过扭曲财政支出结构、削减公共服务支出,引导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削减创新研发支出,从而抑制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升级。

(3)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地方政府干预意愿与干预能力更强的地区、融资约束更严重的企业以及非高新技术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升级的抑制更加显著。同时,由经济增长目标导致的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下降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本文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本文在“晋升锦标赛”背景下研究经济增长目标设立影响有助于优化国家官员考核体系。第二,“重实物资本,轻人力资本”现象导致国家经济发展效率偏低。本文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为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会扭曲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实物资本投资、削减公共服务支出,本文研究结论进一步证明实物资本投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短期正向作用,但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下降会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进而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述结果表明政府增加物质资本投资固然能得到短期内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在高质量发展格局下,地方政府官员仅关注增长速度显然不妥,如何利用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新的增长潜力是地方政府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从而避免过度依赖物质资本投资导致经济增长持续动力不足。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本文的贡献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补充完善了政府目标设置的相关研究。其次,深化拓展了人力资本的研究。宏观层面,本文发现地方政府可能通过扭曲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物质资本投资以完成短期经济增长任务,但“重物质资本、轻人力资本”发展模式无法促进经济长期、高质量的发展。企业层面,本文从政府行为内在动力视角,探究了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最后,政策意义上,为经济转型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未来研究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展开,现阶段,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政府与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企业人力资本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但因为现在对其仍然没有准确地度量方法,之后学者可在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影响方面进行拓展研究。其次,限于数据可获得性,本文仅对企业人力资本存量进行研究,之后研究可借鉴国外学者做法,探究企业招聘信息反映的企业人力资本需求会受到怎样影响。

 

本文摘编自《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45卷,第3期论文《经济增长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升级》(点击题目链接全文)
作者:熊家财1, 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公司治理;杜川(通信作者)2,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公司治理
      1. 江西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南昌 330013;
      2. 厦门大学 管理学院, 厦门 361005

上一条:考虑温层和冷媒装载约束的冷链商品三维多箱型装箱问题研究
下一条:连带效应:下游企业影子银行化与上游供应商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