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举办。本届消博会有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家企业、4100余个品牌参展。这是本届消博会国货特色潮品展区,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目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税战争正在全面升级。美国方面已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了高达145%的关税,而中国也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相关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25%。这一系列举措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冲击。
从当前形势来看,美国满怀野心推行的关税政策,并未如愿取得成效。相反,美国企图通过“以实力促交易”来实现再工业化的行为,不仅暴露了其贸易霸凌的本质,更导致国际社会对其全球经济领导力的质疑与日俱增。
尽管仍然存在美国采取进一步报复措施的风险,中国依然选择强硬反击,并不惜承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0.5%的损失。中国不仅按照既定方案实施对等报复性关税,开始将稀土等战略资源武器化,同时抛售美国国债,并逐步将存放在美联储的黄金转运回国。必要时,中国或将动用人民币贬值这一选项。事实上,随着美元贬值、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国股市的波动性亦在加剧。
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暂缓了对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关税计划,并突然免除了对智能手机、电脑及芯片的对等关税。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将排除未来对电子产品加征关税的选项。相反,这一系列举措更像是在对华全面施压前的“战略性喘息”,旨在暂时缓解市场和盟友的不满情绪。
当前的问题在于,中美双方已对彼此商品征收超过100%的高额关税。在这种情况下,正常贸易几乎很难维持,进一步加征关税也难以产生额外的施压效果。正因如此,双方很可能在局势恶化到最糟糕之前,寻求“险中止步(close call)”,并尝试开展“幕后”对话。特朗普总统表示正在等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来电,而中方也强调愿意敞开对话的大门。关键在于,哪一方能否率先展开牵涉到面子与民族自尊的“情绪外交(sensibility in diplomacy)”。
美国关税政策步伐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对中国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与误判。美国原本认为,一旦关税战打响,中国将迫于压力,迅速寻求对美谈判,从而平息事态。然而,中国的判断则是,一旦在此问题上退让,未来将不断地被压制,因此选择背水一战。特别是怀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国领导层,更不会让中国民众看到向特朗普低头的情景。正因如此,中国外交部门才提出“奉陪到底”的强硬立场。
然而,中国并未动用所有筹码,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精准打击的策略,暂时保留了像沃尔玛、特斯拉、苹果等在华美企——这些企业所涉及的中国制造商品占比高达60%——这样的关键打击点。事实上,中国早已针对特朗普再次当选进行了多次沙盘推演。在上月召开的两会上,中国就已明确表示:“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
此外,中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国一方面通过降低净出口在GDP中的比重、减少对美出口依赖,另一方面将财政资源重点投入于能源转型、数字化转型等未来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推动以消费驱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中国还将科技与未来产业视为未来博弈中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正集中全部政策资源加以支持。在对外方面,中国则通过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开放,积极争取欧洲及周边国家成为合作伙伴,以应对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并努力填补其在全球市场中所留下的空白。
第五届消博会上身着古装的观众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互动。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总的来讲,美国认为“关税是开启黄金时代的黄金法则”,并认为其他国家进入美国市场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特权,因此几乎不可能轻易放弃这张牌。接下来,美国很可能会向韩国提出更多要求。由美国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或将在特朗普政府之后持续数十年。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只寄希望于美国的善意,也不能像花草一样未风吹就先自行倒下,而是应尽快为企业和家庭缓解压力,推动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AI)时代相契合的产业政策创新,同时推进市场多元化和选择性多边主义等“合纵连横”式的外交战略。毕竟,时间不等人,机遇稍纵即逝。
作者:李熙玉,成均馆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
来源:韩国《首尔经济》,202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