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仁:中美战略博弈背景下韩国外交的方向

来源:东北亚研究通讯 时间:2024-07-15


文正仁教授  图源: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导言:2024年7月8日,韩国延世大学名誉教授文正仁访问了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安略研究院,并做了题为“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韩国外交的方向”的学术讲座。以下是讲座内容。

一、中美战略竞争:新冷战还是冷和平

目前,虽然对中美关系的观察视角很多,但最主要的是 “权力转移理论”。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奥根斯基认为,“崛起国和守成国之间相对增长速度到达某一节点时可能引发战争”。这一理论的前提条件是挑战国对自身的国际地位存在强烈的不满。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即新兴大国会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并导致战争。例如雅典的崛起给斯巴达带来“恐惧”,使大国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美国将中国的崛起看成是霸权竞争,感到恐惧。中国的认知则相反,不想挑战,维持现状,并不认为自己是“修正主义”,认为中美关系是“战略博弈”。

从美国角度来看,中国的“2035强军梦”是要在亚太地区争夺霸权,“2049中国梦”要在世界范围争夺霸权,并试图在2027年,也就是建军100周年时解决台湾问题。上述内容基本上构成了美国国内对华认知基础,这种认识主要基于美国内部的原因,根据美国优先主义视角,是典型的国内政治的延续。

当然,中美竞争主要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中国并不寻求地区和全球霸权,美国采取战略竞争主要为服务于国内政治,在外部树立一个“敌人”的意象。韩国不应寻求对美一边倒,而应强调与中国和平共处。就这一问题,韩国国内也出现严重分裂,保守派担心遭到美国的抛弃,而进步阵营则担心美国会将韩国置于对华遏制的最前沿,卷入中美之间的对抗。

当前中美之间的博弈存在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科技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美国将中美对立视为所谓“民主主义与威权主义”、“民主与独裁”之间的对立,而且中美博弈也涉及乌克兰、加沙、台海、南海、朝鲜半岛等各个地区。

目前对中美博弈,一些人认为中美之间的“新冷战”已经到来,也有人说“新冷战”的初期阶段,还有人说处于“冷和平”,但本人认为,“新冷战”还没到来。

二、美国大选及政策走向

根据美国反面人士的判断和介绍,目前特朗普具有比较优势,大约6:4的比例。即使拜登总统退出选举,哈里斯等其他人继任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即便如此,特朗普的胜率仍然较高。

1. 拜登政府

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可以概括为“3C战略”的同时并行,即合作(Cooperation)、竞争(Competition)、对抗(Confrontation)。美国方面认为,中美合作领域包括气候变化、核扩散、流行病、芬太尼以及对俄罗斯、朝鲜、伊朗的孤立问题等;竞争领域包括贸易、投资、技术、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美国已经实施了“去风险”、“脱钩”、“小院高墙”等政策;对抗主要存在于地缘政治和价值观方面。若拜登连任成功,上述的美国对华政策将会延续下去。

2. 特朗普团队

若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其对华政策取决于其外交安全团队的组成。从现有团队看,主要有三种派系:第一,“MAGA”( 让美国再次伟大),也是共和党中最核心的派系,主张美国优先主义和撤回美国海外派兵,强调回到20世纪初的孤立主义;第二,新保守主义派,包括奥尔布赖特在内强硬派,支持“台独”,倡导美国价值,采取攻击性路线,主张全面遏制中国;第三,“交易主义派”,特朗普本人及亲信为代表,主张特朗普式的实用主义。他们认为,只要符合美国或特朗普个人的利益,就可以与任何对象进行交易。总体来看,若第一类派系占主导,特朗普政府会加强对华地缘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围堵,包括征收60%关税,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等。如果特朗普政府中新保守派占主流,会采取价值观进攻或开展“反共运动”。

但无论拜登,还是特朗普,对华政策框架已经基本上构建,美国内社会已经形成超越民主和共和两党的共识。具体包括,首先,增加国防预算和海外兵力;其次,加强双边同盟关系(Alliances);第三,建立小多边机制(Minilateralism),包括美日韩三边机制和美英澳(AUKUS)安全合作机制等。第四,建立有共同价值观的伙伴机制(Coalition)。第五,巩固阵营外交。
在台湾问题上,由于对海外军事干涉的审慎,特朗普可能更慎重对待。在朝核问题上,特朗普可能裁减驻韩美军,甚至推动朝美关系正常化,但主要仍是在现有威慑条件下对朝展开有限交易。

出于裁减驻韩美军的可能前景,韩国国内的进步阵营也期待特朗普当选。若特朗普当选,韩国方面对驻韩美军的费用分担将从目前的10亿多美元升至特朗普曾主张的50亿美元,甚至可能更高,这将显著影响美韩同盟关系和尹锡悦政府“印太战略”的实施。


会议现场  图源: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三、东北亚地区已否出现“新冷战”

从东北亚地区结构变化看,阵营化趋势已经很明显,即“北三角”(中俄朝)和“南三角”(美日韩)之间对抗正在处于形成阶段,但所谓“新冷战”格局仍然没有形成,因为发挥关键作用的中国不愿意建立联盟。

本人明确反对新冷战结构,并支持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同时赞成启动和恢复中韩之间一系列双边机制,也期待中韩领导人会晤以及互访。如果尹锡悦政府继续推进向美一边倒政策,将难以实现中韩领导人的互访。从中国角度看,不会支持韩国尹锡悦政府对“北约亚太化”政策和“印太战略”。韩国也应调整政策,令中国接受。韩国一些官员和学者主张对华关系上的“原则外交”,等待中国改变,这也令中韩关系难以推进,因为中国也有自己的外交原则。

虽然不太清楚尹锡悦总统本人的想法,但通过与尹锡悦政府的一些官员的接触,可以认为韩国现政府的执政团队对中美博弈的认识就如下:第一、认为中美战略竞争将会长期持续下去,而且美国霸权地位长期维持下去;第二、尹锡悦政府执政团队对华关系理解仍停留于过去,具有某种“90年代情结”,看不到中国的发展及前景;第三,重点强调优先加强美韩同盟,这是韩国现政府对外政策的基调。

如果考虑到国际局势和现实来看,尹锡悦政府所提出的“全球中枢国家”目标难以得到实现。如果韩国要发挥中枢国家作用,首先应改善对朝关系,增强战略自主,减少对美依存度。而且,所谓“全球中枢国家”也没有经过韩国内部的严谨论证。

四、韩国外交政策的选项

韩国的对外政策选择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全面倒向美国,亲美结盟战略。韩国站在霸权国美国的立场,与美国建立全面战略同盟,联手遏制挑战国,持这一主张的主要是尹锡悦政府及保守势力。

第二,维持中美之间战略均衡,采取对冲战略。实际上站在中国一边,减弱美韩联盟体系,与中国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持这一主张的主要是一些历史学家。他们认为历史上朝鲜王朝曾站在明朝一方,与崛起的清朝对立但结果失败了。因此,韩国应当追随崛起力量;

第三,自主独立战略,所谓“独自拥核论”和“光荣中立”两种主张。切断与大国的联系,寻求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持这一立场的主要为极端保守主义或极端进步势力。韩国国内的极端保守势力主张“独自拥核论”,通过“拥核”推进“大国路线”。与此相比,极端进步势力主张仿效瑞士等国,宣布永久中立,追求“小国路线”;

第四,维持现状,即避免战略一边倒。既保持美韩同盟,也与中国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主张得到韩国70-80%国民的支持,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文在寅等政府都推进过这种路线,无论是保守势力,还是进步势力基本都支持这种做法。但关键在于中美关系恶化时这种政策难以奏效;

第五,超越外交,或者积极外交。本人赞同这一主张,为防止中美冲突,与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中等国家,依照联合国集体安全原则,推动开放的区域主义,建立中等国家联盟。

五、韩国精英阶层对华认知及中韩关系前景

韩国精英的对华立场很难系统性整理,但可以初步分为四类:一是“知华派”,主张客观认识中国,这类群体多数在中国有留学或访学、生活经历;二是“亲美派”,主张通过美国理解中国,大都有在美国留学和生活的经历,主要依靠英文文献和西方思维来认识中国;三是“常识派”,按照常识和逻辑,认为中国是邻国和大国,因此要维持和发展对华关系;四是“理念派”,主要是新保守主义,对中国和朝鲜普遍敌视,对中国进行“恶魔化”,甚至提出“打倒中国”等口号。

韩国不应寻求对美一边倒,而应强调与中国和平共处。就围绕中美博弈这一问题,韩国国内也出现严重分裂,保守派担心遭到美国的抛弃,而进步阵营则担心美国会将韩国置于对华遏制的最前沿,被卷入到中美之间的对抗。

目前,美国是韩国,特别是大型企业最大的投资对象国。过去韩国在中国加工产品,向美国出口的投资结构变为直接对美国进行投资。中韩之间产业关系由互补型逐步转变为竞争型,例如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遭受来自华为的激烈竞争。

如果三年后进步阵营候选人当选总统,韩国新政府将努力改善朝韩关系,中韩关系也自然改善,但前提是朝韩关系的改善。无论哪个党派上台,朝韩关系都是韩国对外关系的核心问题。至于中韩民间关系,主要受网络上刺激性言论的影响,其中一些媒体发挥了负面的作用,一些专家和学者也起到了不好的作用,特别是一些韩国国内的中国问题专家,站在反华立场提出各种极端的反华主张。若中韩领导人实现互访或会晤,将有助于改善双方的认知。


作者:文正仁。韩国延世大学名誉教授文正仁,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者,曾担任韩国总统文在寅的统一、外交、安全事务的特别助理。他还历任韩国世宗研究所理事长、延世大学统一研究院长、国际研究生院院长、金大中图书馆馆长以及卢武铉总统咨询机构——东北亚时代委员会委员长和外交部国际安全大使等。文正仁作为学者在2000年、2007年以及2018年随行参加过朝韩首脑会谈,在中国、美国、日本、欧洲、中东以及朝鲜都有非常广泛的交际网络和人脉。他先后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还撰写了《中国崛起大战略:与中国知识精英的深层对话》(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出版)、《日本复兴大战略:与日本高层战略家的深层对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出版)、《国家情报论》(博英社、2016年)、《东北亚地区共同体的摸索:现实与应对方案》(延世大学出版部、2007年)、《东亚战争与和平》(韩国学术情报、2006年)、合著《和平之路、统一之梦》(2019年)、《朝鲜半岛安保环境变化与航空宇宙力量的建设》(2018年)、《和平的规则》(2018年)等。

2021年,文正仁出版了《文正仁的未来剧本——新冠疫情、中美新冷战以及韩国的选择》(青林出版社),备受韩国社会的高度关注。文正仁在该书里强调,聪敏的巧实力外交、基于原则的勇气外交、国民共识外交以及公共外交才是今后韩国外交的出路。


《文正仁的未来剧本——新冠疫情、中美新冷战以及韩国的选择》

整理:李成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张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
来源:东北亚研究通讯

上一条:陈刚:破除日美话语体系、锚定东亚和平发展的“琉球学”
下一条:高剑波:大数据定量分析下对未来世界主要冲突演变的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