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竞争和风险的平台融资最优授信额度策略

来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4-06-04


图源:京东官网

摘要:平台融资是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方式,授信额度优化是平台融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突发事件风险影响下,由两个相互竞争供应商和单个电商平台组成的平台型供应链决策模型,运用Stackelberg-Nash博弈方法给出两竞争供应商均衡供货策略和电商平台最优授信额度策略,通过灵敏度分析探究供应商风险承受能力等关键参数对最优授信额度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时,电商平台最优策略是向供应商发放充足授信额度,且最优授信额度随供应商竞争水平递增;当风险承受能力适中时,电商平台最优策略是限制供应商授信额度,且最优授信额度随供应商竞争水平递减;当风险承受能力足够低时,电商平台最优策略是不向供应商发放任何授信额度.供应商异质情形下,电商平台应当将有限授信额度全部给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供应商且对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供应商不予授信.本研究为平台型供应链合理制定最优授信额度策略提供了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平台金融;授信额度;资金约束;平台竞争;融资风险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平台经济大幅优化了经济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电商平台肩负着增进交易效率和缓解融资难题的双重使命,平台入驻企业中多数为受资金困扰的中小企业,平台融资成为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和保障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平台融资亟需开展授信额度科学测算和系统优化。融资授信额度配置不科学、不规范和不合理造成严重系统性风险和融资难题。为满足高效信贷管理和风险预警需求,建立基于具体交易数据和收益预测的授信额度测算模型成为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中专门指出“优化风险识别、授信评估等模型,提升基于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能力”。本文解决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设计平台融资授信额度科学测算模型,给出平台向供应商融资授信的最优额度计算方法。平台内部竞争和外部风险是融资授信额度测算需重点考虑的两个关键影响因素。电商平台内部集聚了大量销售同类商品的商家,构成了一个高度同质化竞争的网络零售商品市场,内部竞争是平台融资具备的天然属性。此外,平台内部中小企业极易遭受重大突发事件等风险重创,融资面临来自外部风险的重要影响。因此,在竞争和风险发生期间制定平台融资最优授信额度策略是本文解决的第二个关键问题。

本文是平台运营、融资和授信领域交叉研究。平台运营领域已围绕代理模式、转售模式和双渠道模式及不同模式的对比和融合开展了诸多分析。同类型资源集聚是平台经济的显著特征,资源集聚结果是平台内部销售同类商品的企业处于同质化竞争中。围绕平台内部竞争问题,学者分别探究了竞争对平台运营及模式选择的影响、竞争型平台的最优运营策略、平台与入驻企业间激励协作与策略互动等。本文将平台销售渠道结构设置为代理模式,并将平台竞争属性刻画到决策模型中。在平台融资领域,学者围绕电商平台提供融资的条件和激励机制、平台融资模式的优化方案、外部因素的影响等主题开展广泛研究。平台融资因发挥供应链协调作用而优于银行融资,但竞争优势可能随渠道竞争和销售模式等变化而丧失,学者设计保证需求增量和贷款利率匹配等合同机制提升平台融资运作效率。为控制平台融资风险,学者围绕企业破产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突发事件风险等对平台融资的影响进行深度分析,并针对各类风险建立平台融资风险分析体系、风险共担机制和风险救助策略。本文假设突发事件风险存在于平台融资授信过程中并探究其对最优授信额度策略的影响。通过分析授信额度对企业运营影响,学者发现制定有限授信额度分别能够增加和降低仓单质押模式和先票后货融资模式下企业最优订货量。在开展授信额度优化研究后给出企业具备低碳融资需求和面临破产风险时金融机构最优资金配置策略。此外,针对后悔心理对港存货物质押模式和票据质量对保理融资授信额度决策的影响展开研究。当前,融资模式已经由保理融资、仓单质押和存货质押等传统资产型融资向平台金融等数字信用型融资发展过渡。鉴于授信额度优化在平衡收益和风险方面的重要性,学者已建立传统资产型融资模式最优授信额度配置策略研究框架和方法工具,而针对平台融资授信额度测算理论体系仍亟待建立。

二、主要内容

建立由电商平台和竞争型供应商组成的平台型供应链授信额度决策模型。电商平台负责整合供方资源、提供零售渠道和消费服务,供应商入驻电商平台并生产和供应商品。供应商制造商品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给消费者。电商平台以寄售方式为供需双方提供服务。当供应商自有资金低于订货资金时,电商平台为供应商测算授信额度并提供融资服务。供应商在获得融资支持后组织生产、运营和销售并用回款偿还贷款本息。本文考虑突发事件和供应商风险承受能力对平台融资的影响。电商平台和供应商展开以前者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且分别以授信额度和供货数量为决策变量。平台融资授信模型具备如下特征:渠道结构为体现平台零售特征的“供应+寄售”型代理模式;刻画供应商横向竞争以体现平台零售中同质化竞争典型特征;融资授信主体为与中小企业有产品交易关系的电商平台而非传统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息而非资产质押或企业担保实施融资风险控制。

开展平台运营及授信额度联合最优策略分析。依次对供应商最优供货策略和电商平台最优授信额度策略进行分析。给出电商平台最优授信额度策略限制额度情形、不限额度情形和不予授信情形。传统平台融资研究大多假设授信额度为外生变量(电商平台按需给予供应商充足授信额度),本文则将电商平台授信额度设为决策变量,创新性设计平台融资“授信额度-供货量”博弈分析框架。证明了电商平台最优授信额度策略解的存在性并给出最优授信额度表达式,不仅为电商平台制定授信额度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平台融资授信额度研究提供了基础方法工具。研究结果表明电商平台全局最优策略是为两供应商均提供部分而非充足授信额度,原因是有限授信额度不仅为电商平台规避风险损失,也缓解产品过量供给导致的“囚徒困境”。此外,使电商平台利润达到最优的授信额度组合策略并不唯一,电商平台在固定授信总额基础上向两供应商任意分配授信额度可获得同等收益,其原因是同质供应商具有相同投资风险和回报,电商平台仅需控制授信总额而无需制定各供应商具体分配额度。研究进一步对授信额度随供应商风险承受能力等参数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为电商平台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合理调整最优授信额度提供决策建议。

研究进一步拓展分析供应商垄断和异质情形。通过建立垄断型供应商授信额度优化模型并通过与竞争型供应商授信额度优化模型对比分析以探究供应商竞争对授信结果的影响;建立异质型供应商授信额度优化模型并与竞争型供应商授信模型对比分析以探究供应商异质性对授信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面对两异质供应商,电商平台需将有限授信额度全部分配给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供应商而向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供应商提供零授信才能获得最大收益。供应商只有不断提升韧性和安全水平才能在平台融资中争取到更大利益,而电商平台需根据供应商异质情况合理优化授信策略。

三、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平台融资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设计和优化授信额度测算模型是平台融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由电商平台和供应商组成的平台型供应链决策模型,重点探究电商平台向供应商发放授信额度的最优分配方法及供应商风险承受能力等关键参数影响。研究获得以下结论和管理启示:电商平台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限授信额度”、“限制授信额度”或“不予授信”策略,如当供应商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时,电商平台最优策略是限制供应商授信额度使用需求甚至不给予供应商任何授信额度以规避风险。此外,电商平台应根据参数变化合理调整授信额度策略,如为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供应商提供更高授信额度;电商平台在供应商竞争情形下总能获得比垄断情形更高的利润,应当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竞争型供应商制定比垄断型供应商更低的授信额度。供应商同质化竞争情形下,电商平台仅需制定给予所有供应商的授信总额并向各供应商任意分配授信额度即可获得最大利润。而在供应商风险承受能力异质情形下,电商平台应将有限授信额度全部授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供应商而不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供应商授予任何授信额度。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授信额度科学测算是兼顾融资效率和风险的重要工具,但相关定量模型和优化方法的匮乏严重阻碍平台融资发展。本文充分考虑电商平台内部竞争和外部风险等影响因素创新设计平台融资最优授信额度决策模型。研究结果为电商平台平衡收益风险开展授信额度测算提供科学方法和优化工具,为授信额度优化研究提供崭新视角和全新框架,对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推动意义。本研究的重要价值体现在:首先,创造性地提出了电商平台授信额度策略的评估测算分析框架,为更好地发挥平台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卡脖子”难题解决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方法支撑;其次,以电商平台内部竞争和外部风险为切入点,为理解竞争和风险在平台融资授信中所起到的重要影响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见解,研究结果对于电商平台运用授信额度工具化解竞争和风险负面影响进而增强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价值。未来可进一步考虑供应链信息不对称、决策者风险偏好等因素对平台融资授信额度决策的影响。

五、写作、投稿过程的心得体会

研究想法来自于金融机构“测测你的可用额度”广告推送,作者意识到授信额度测算在融资中的重要性。在进行相关领域文献阅读、新闻事实梳理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相关问题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在经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多轮专业、规范且严谨的审稿流程后,论文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作者衷心感谢《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编辑老师和审稿专家给予的建设性意见和高质量见解。作者团队将继续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摘编自《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44卷,第5期论文《考虑竞争和风险的平台融资最优授信额度策略》(点击题目链接全文)
作者:刘露1, 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供应链金融;王文慧1,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平台金融;李勇建2;牛水叶3,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1. 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青岛 266590;
      2. 南开大学 商学院, 天津 300071;
      3. 山东大学 国际创新转化学院, 青岛 266237

上一条:生物农业金融支持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条:考虑司机收益敏感行为的网约车平台定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