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对药品供应链上下游股价相依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03-11

摘要:药品供应链是保障药品供给的关键,分析其上下游股价的相依性既有助于把握供应链的运作情况,也可为医药行业投资提供参考。鉴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地位存在有序性,可能导致股价的相依结构非对称,本文首先创新性地构建时变非对称copula模型,动态刻画药品供应链上下游股价的相依性,捕捉其间的相依方向,探讨股价冲击沿供应链的传导路径;其次,引入保序回归刻画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推进对药品供应链上下游股价相依性逐步产生影响的过程。结果发现: 药品供应链上游和中游、中游和下游股价的相依性时变特征明显,且上游和中游股价的相依方向多次转变;一致性评价政策对供应链上游和中游股价相依性的冲击较大,使其相依程度逐步下降,相依方向反转。

关键词:药品供应链;非对称性;相依方向;copula;保序回归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药品供应链是由原料供应商、制剂生产商与药品流通商等主体构成的链路系统,该系统将化工原料逐步加工成可供临床使用的药品,并配送至医疗机构和社会药房,最终到达患者手中,是保障药品供给的关键。药品供应链的运作情况可通过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反映。理论表明,供应链上某个节点的运作效率会影响该节点的现金流以及利润,进而决定其股价;同时,因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故当某个节点的运作出现变动时,其影响会波及到上下游。反映到股市上,即当某节点的股价变化时,股价冲击会沿供应链传导,使得上下游的股价协同变动,表现出相依性。当供应链面临外部因素的变化时,上下游不同节点之间的经济联系会发生变动,引起供应链状态和结构的改变,影响信息在供应链上的传导,导致上下游股价间相依性的变化。因此,分析药品供应链上下游股价之间的相依性及其变化有助于把握供应链整体的运行,并理解其内部的状态与结构特征。

我国是仿制药大国,在我国药品供应链上生产、流通的药品主要是仿制药。作为原研药的替代品,仿制药的活性成分和药效与原研药等同,且价格更为低廉,对减轻用药负担、控制医疗费用举足轻重。但由于早期我国仿制药研发与生产技术不足,故早先上市的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疗效难以保证。为提升仿制药质量,2015年8月我国出台了《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要求对已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开展再评价,确保其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一致,否则须退出市场。该文件拉开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的序幕,随后几年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技术指南相继出台,对药品供应链上游生产环节的原料药合成、药物制剂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也给下游流通环节的采购品种规划、供应商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挑战,整条供应链面临“大洗牌”。在此背景下,药品供应链上下游会面对不同的冲击并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导致不同节点间的经济联系及供应链系统结构改变,继而引起股价间相依性的改变。考察此政策对相依性的冲击则对供应链管理、药物政策制定和产业投资组合优化都具有重要启示。综上所述,本文将研究药品供应链上下游股价间的相依性,并评估一致性评价政策对股价间相依性的影响。

二、数据与方法

药品供应链整体上可划分为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对于生产环节,我国制药工业主要由化学药、中药和生物制品三部分构成,由于仿制药属于化学药的范畴,故本文重点关注化学制药工业,选择其下的化学原料药(851511)和化学制剂(851512)指数分别代表药品供应链上游的原料药供应商和中游的制剂生产商,前者提供原料药等医药化工制品,后者将原料药加工成具有特定剂型的药物制剂,也就是可供临床使用的药品;对于流通环节,本文选择医药商业(851541)指数代表药品供应链下游的流通商,该指数主要包括药品批发企业、医药物流企业和连锁零售药店等,完成药品从出厂到患者的流通过程。本文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这三个行业指数以及沪深300指数的每日收盘价作为样本,共2431组数据。本文将收盘价转换为对数收益率,其中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用来代表市场组合的收益率。

本文涉及的模型和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构建时变非对称copula模型,分析药品供应链上下游股价间的相依结构,并测度相依方向。本文首先使用市场模型和ARMA-GARCH模型对各收益率序列进行边际分布建模,调整总体市场变动的影响,并剔除序列中的自相关和条件异方差性;接下来,考虑到药品供应链上下游的地位存在有序性,其股价间的相依结构可能并不对称,本文采用Khoudraji-Liebscher方法,结合时变copula模型的设计,构建非对称copula模型来刻画上下游股价间的相依结构,并基于copula回归的思想,采用拟蒙特卡罗(quasi-Monte Carlo,QMC)的方法测度上下游股价间的相依方向。

②建立保序回归模型,刻画一致性评价政策的逐步推进对药品供应链上下游股价间相依性的冲击。基于信息单调性(information monotonicity)的假设,本文采用保序回归来分析政策冲击的时间路径,回归曲线呈单调的阶梯函数状,阶梯所处位置表明政策产生影响的时刻,阶梯左右两侧的高度差则可反映冲击的大小。

三、主要结论

①药品供应链各节点股价之间的相依结构均存在非对称性,表明各节点股价之间的相依关系具有方向。同时,上游和中游、中游和下游股价之间的相依性都表现出明显的时变特征,其中前者呈现出稳定和非稳定状态交替的现象,与政策周期更迭密切相关;后者则因面临供应链末端的需求不确定性,始终存在较大波动。另外,上游和中游股价之间的相依方向出现多次改变,这与药品供应链生产环节的脆弱性有关。与此相反,下游和上游的股价相依性时变特征较弱,相依程度和相依方向都较为稳定,其可能原因是下游流通商和上游原料药供应商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

②一致性评价政策的逐步推进对药品供应链生产环节各节点股价之间的相依性影响较大,而对其他节点之间的股价相依性影响有限。具体来说,该政策使上游原料药供应商和中游制剂生产商股价间的相依程度大幅下降,也调转了两者之间原本自上而下的相依方向,使股价冲击在药品供应链上的传导路径由原来的自上而下单向传导转变为由中游向上下游双向扩散。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本文的边际贡献有: ①首次关注药品供应链上的股价相依性,为药品供应链管理及医药行业投资提供了参考依据;②将非对称copula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时变copula设计相结合,创新性地构建了时变非对称copula模型,允许模型的非对称相依结构随时间演变,在动态刻画股价间相依性的同时还能捕捉相依方向的变化,对动态监测股价冲击的传导继而开展风险管理有现实意义;③采用保序回归模型来描绘政策的推进对股价间相依性逐步产生影响的过程,拓展了保序回归在金融统计中的应用。

本文同样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①本文使用传统的最佳子集选择方法来选择非对称copula模型的组合构建方式,存在计算量较大、备选模型之间区分度不足等问题,故有必要寻找更为便捷、有效的非对称copula模型选择方法;②应用保序回归模型来评价政策对股价相依性的影响是本文的一次初步尝试,如何将保序回归更好地应用于政策评价,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摘编自《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41卷第11期论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对药品供应链上下游股价相依性的影响研究》,点击链接下载全文:http://www.sysengi.com/CN/abstract/abstract113080.shtml

作者:刘俊杰,胡永宏,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条:基于关联子群结构的大群体决策方法
下一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效能综合建模与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