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三八线”迈出的一小步究竟意味着什么?

来源:三策智库 时间:2019-09-16

导  语

河内会议破局,毫无疑问是金正恩2018年初推动外交转圜以来的至暗时刻。但在第三次“特金会”之后,久违的开怀笑颜重新回到金正恩的脸上。

特朗普跨越“三八线”的历史性时刻。

在2019年上半年即将结束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朝鲜半岛迈出了关键的一小步。根据美国媒体报导,在板门店三八线朝方一侧,特朗普约行走了20步。而在此之前,在韩方一侧的“自由之家”,特朗普刚刚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举行了近一个小时的会谈。
美朝领导人在会谈中确认了将在随后数周各自组建工作组,重启在河内会议后陷于停滞整整四个月的谈判,并致力于就一揽子问题达成协议,从而再次打破了僵局。

这场事前被特朗普轻描淡写为“握个手”、“问个好”的会见,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而是必将成为创造历史的重要事件。用韩国总统文在寅的话说,它将“名垂青史”。

冷战大幕开启后,美苏以朝鲜半岛为战场,进行了第一次非直接军事对抗——或称为代理人战争。虽然朝鲜战争已结束60多年,但以三八线为标志,朝鲜半岛仍处于“停战”状态,并以其角色的“未完成性”,成为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冷战遗存。

根据朝鲜停战协议,韩国和朝鲜之间以全长247公里的实际控制区划定界线。该线大致依照北纬38度线划定,所以被称为"三八线"。

在美国政府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战略对手的情况下,朝鲜及朝鲜半岛局势如何演变,以及在加速演进的大国战略竞争和对抗中扮演什么角色,无疑牵动着各方的心。

从特朗普于G20会议前亲笔给金正恩回信到第三次“特金会”举行,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此次会见从决策到实施的全过程,堪称一次完美的闪电式行动。

特朗普向朝方传达信号并实现与金正恩会见的时间节点耐人寻味。

在中国领导人访问平壤后几乎第一时间,特朗普向金正恩回了一封信——6月10日特朗普收到了金正恩“美好的信件”,现在回过头来看,在这封金正恩称为体现了特朗普“政治判断能力和非同寻常的勇气”并包含了“有趣的内容”的来函中,他就极有可能为此次板门店会见,作出了重要铺垫。

随后美朝板门店磋商管道正式启动,打破了美朝河内峰会后的数月沉寂。美国务院对朝政策特别代表比根通过该管道进一步向朝方传达特朗普的“意旨”,直到最后发出正式建议。

与此同时,第三次“特金会”举行前一天,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至关重要的会见。在此次会见中,朝鲜问题被列入议程,可以视为特朗普当面听取中国在此问题上的态度,作为其实施板门店会谈的重要考虑因素。

由此可见,在美朝河内会议破局后中国和朝鲜关系的进展,是特朗普决心实施与金正恩的闪电会见的重要背景,而特朗普在采取对朝措施的时候,中国是重要考虑因素。

就在这次“特金会”进行之前十天,金正恩在平壤以豪华规格接待了中国来宾。两国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承和发展友好关系,续写两国友谊更加辉煌的未来”,中国重申了对朝“三个坚定支持”的承诺,并公开宣示将过去对朝模糊和消极政策转变为主动积极的介入政策。
 



中美领导人在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期间会面,同意重启中美经贸磋商。

特朗普在G20会议举行期间及结束后,几乎无缝衔接与中国和朝鲜领导人会见,可以认为,正好呼应了笔者早前提出的特朗普将对华、对朝政策打通处理、相互促进的观点,美方将朝鲜问题的中国和朝鲜关系因素视为一个问题的两面,其采取主动姿态,急于推动与中国关系、与朝鲜关系取得进展的重要动因是,旨在化解朝鲜问题中的中国障碍,反过来,亦是欲使美朝关系成为其构筑与中国关系的有利因素。

正因如此,在此次“特金会”举行期间及前后,特朗普只字未提“无核化”字眼。毋宁说,朝鲜的“无核化”不再是特朗普推进对朝政策的首要目标。相反,在推动“无核化”名义下,快速化解美朝长期累积的敌意,加速构建半岛和平机制,进而提升其朝鲜半岛的地缘优势,构建其绝对主导的东北亚地区新秩序,使其成为印太战略的有力支撑,并在其极力推动的印太框架下的大国战略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已成为特朗普政府新的重要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在任总统首次在三八线朝方一侧的短暂停留,既是特朗普意欲终结朝鲜作为苏联对美冷战前哨角色、构建新型美朝关系并创建半岛和平机制的一个关键步骤,又是冷战结束后美国重塑新的印太秩序、重建其地缘优势地位的一个重要象征性事态,其直接目标可能是促使朝鲜转变角色,将其纳入囊中,成为其新时代在印太框架下开展大国战略竞争的助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此次板门店之行,看似在不经意之间,特朗普已然制造了一个既成事实:建立美朝韩三边会谈机制,以取代早就有名无实的“六方会谈”,在朝鲜无核化和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创建中发挥核心作用,这是一个在新时期令美朝韩三方满意的方案,并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邻国的角色。

对邻国来说,特朗普此行不仅存在无形中消解最近访问效果之可能性,而且在半岛事务中存在事实出局或者边缘化之可能性。就此而论,特朗普在板门店的大胆之举,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根据情势发展作出的一个富有谋略的规划。

驱使特朗普在对中国、对朝关系中接连发力,采取非常规动作的另一个潜在背景因素,显然是迫在眉睫的连任总统选举。

在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及就任总统后,中国和朝鲜始终是其极为关切的重大因素,既是其实施对外政策的重点,亦是其亮点。在其他外交政策领域鲜有重要进展的情况下,能不能在这两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对其意义非凡。这是特朗普急于采取主动姿态,推动与中国、与朝鲜领导人举行会谈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特朗普之所为,符合其一贯的地产商谈判策略或者说交易艺术——进三步、退一步或者退两步,总体迂回前进,达到其主要政策目标。

通过对中国、对朝鲜的极限施压,令其几乎到了忍无可忍之地步,以至于绝地反弹。正当对抗扩大导致恶果、难以为继的时候,他突然主动伸出橄榄枝,在令其感激之余,忘记了最初的运行轨迹,甚至自感得了便宜,从而乐于按照其给定的条件,达成协议或者促进事情进展。
很难保证,特朗普政府与中国、与朝鲜的关系的变化,与其谈判策略或交易艺术,没有内在关联。也许他最初的目标,就是此时的成果,而过程中白热化的冲撞,只是他策略的一部分。

金正恩在与美国、周边利益攸关国的周旋中展现了其“灵活与果断”的风格(文在寅语)。经过一年多的外交运作,已经初步改变了当初危机四伏的处境,并处于一个退有支撑、进有所图的相对有利的地位。作为小国之君,运筹帷幄,奋力有为,可能会得到其想要的结果。

与中国领导人的五次会见,尤其是促使中国领导人在其正受到罕见的全面制裁之际到访平壤,畅叙友谊,展望未来,再次重申深含意蕴的“三个坚定支持”,并释放出其在无核化及半岛事务上的多向选择之可能性,暗示其在地缘政治和印太地区大国关系中的关键角色,很大程度上是其在河内峰会破局后对美采取“逼谈”策略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步。


特朗普与金正恩在板门店会面时握手交谈。

几乎没有人会意料到美国总统会打破历史禁忌、尤其是在美朝关系尚未取得可以预期的实质改善之前,亲自踏上朝鲜领土。这和中国领导人亲往平壤一样,是金正恩的举杯时刻。

好比中国和朝鲜是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棋局中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元素,在金正恩的棋盘上,中国和美国的价值与作用同样交相辉映。
河内会议破局,毫无疑问是金正恩2018年初推动外交转圜以来的至暗时刻。他的心情为此沮丧无比,并发雷霆之怒,向相关人等问责,处决了多位直接责任人。但在第三次“特金会”之后,久违的开怀笑颜重新回到金正恩的脸上。

这不仅是由于他寄予厚望的美朝直接对话直至建立直接关系可能并非遥不可及——实际上其父亲也抱有此愿,而且其从特朗普那里看到了自身有望成为地区关键变量的图景。作为一个相对弱势的国家,它是自近代以来朝鲜王朝及它的后继者,在大多数时候梦寐以求的外交政策目标。

当然,在任何时候,朝鲜都可以施展外交策略,但除非地区利益攸关国出现战略失误或者大国利益冲突导致其作用提升,它很难主导或者自主决定事态发展的方向,在多数时候,必须受制于各国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演变。

到目前为止,围绕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进程,中国和地区利益攸关国的博弈渐趋高潮,凸显出地区形势和各国关系高度复杂微妙。群雄逐鹿,在朝鲜半岛正上演一场史无前例的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大剧。

稍一不慎,雄可能变成鹿;策略成功,鹿亦可能变成雄。谁都可能成为弈棋者,谁也可能成为别人的棋子。究竟谁主沉浮,时间会给予答案。

(作者丁咚是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高级研究员)

(转自:三策智库公众号·2019.07.03)

上一条:全球中美双产业链博弈的推演
下一条:从统战思维看中美贸易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