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战略研究简报(第十六期)

来源:SISU观欧亚时间:2020-05-23

本期提要

1.莫国关校长认为疫情后世界可能出现四种情境
【内容提要】与战争相比,新冠疫情不会破坏工业、运输和社会基础设施,但揭示了现代生活的重要特征。疫情之后世界可能出现四种情境:一是基于高度合作的“新全球化”;二是各国合作水平低下,世界经济陷入停滞,不平等现象等问题日益严重;三是资源匮乏,各国精英们专注于国内政治问题,而不追求积极的外交政策;四是国际合作薄弱,但全球经济复苏相对较快,国际竞争继续加剧。
【发表时间】5月19日发表于俄罗斯塔斯社官网

2.拉脱维亚学者指责俄媒通过虚假宣传掩盖真实疫情
【内容提要】俄国内正面临全面的疫情危机,但俄通过打击假新闻、编写媒体手册、宣扬俄军以及转移民众注意力等方式掩盖疫情实际情况。在尝试解除西方制裁无果后,俄谴责美国、欧盟、格鲁吉亚和乌克兰自私,同时将自己和中国标榜为世界人道主义领袖。
【发表时间】5月13日发表于波兰Visegrad insight网站

3.俄学者认为多种因素导致俄地区治理质量存在差异
【内容提要】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经历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但公共行政的质量并没有显著改善,已成“治理不善”的典型案例。高度腐败、无能和低效的官僚体制以及政府机构的问责水平较低等问题十分突出。俄地方行政长官应为所在地区糟糕的治理质量负责。但每个州长的个人特质、教育背景、与联邦中心的联系以及对改革的关注等因素都会对地区治理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发表时间】5月19日发表于俄罗斯Riddle网站

4.俄学者认为新冠疫情不会影响中俄关系
【内容提要】几个月以来,新冠疫情一直被认为是俄中关系产生问题的根源。随着局势不断恶化,俄及时关闭了俄中边境,但对欧洲疫情反应迟缓,导致新冠病毒在俄雪崩式传播。这反映出俄固有的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观仍未改变。尽管如此,俄中关系未如西方预期恶化。美国的反华言论、不断下跌的国际油价以及俄对中国消费的日益依赖,使俄中两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发表时间】5月18日发表于莫斯科卡耐基中心官网

5.美国记者认为新冠疫情会加速中俄合作
【内容提要】中俄合作在2014年以后就尤为密切,在新冠病毒爆发的背景下,两国合作又更近一步。俄罗斯学习中国的监控模式,进一步以来中国的高科技。过分依赖中国的担忧和出现地区差异的考量仍是中俄合作的障碍。
【发表时间】5月18日发表于欧洲自由电台网站

6.美国记者认为俄罗斯大战略缺少主导叙事
【内容提要】21世纪俄罗斯的最重要战略就是通过外交和冲突管理成为非洲和欧亚大陆最重要的“平衡”力量,而西方对俄罗斯的战略认知往往都有偏差。对于俄罗斯而言,增强软实力,提高主导叙事的能力十分重要。俄罗斯有必要让自己的合作伙伴明确自己的意图,防止西方操纵引发颜色革命。
【发表时间】5月7日发表于东方评论(Oriental review)网站

7.美国分析家主张俄印组建新的不结盟运动
【内容提要】俄罗斯和印度在冷战两极格局、后冷战单极格局以及当下的多极化进程中始终保持紧密合作。若俄印认定是未来国际体系将形成中美两极,俄印自然共同创建第三极,以平衡中美影响力,加速多极转变。当前,俄印应推动建设新的不结盟运动,尽可能获得战略平等。但俄印的共同行为应谨慎进行,避免来自美国或中国的过度反应。
【发表时间】5月15日发表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网站

8.爱沙尼亚学者认为应基于长期对抗前提处理对俄关系
【内容提要】乌克兰危机导致了西方与俄罗斯的冲突爆发,僵局持续难以缓解。俄罗斯文明的敌意暗示着短期内,俄罗斯很难妥协。而西方也只能正式长期对抗的现实,在此基础上可以寻求一定程度的与俄合作。在贸易、军控上达成协调,同时双方应该明确互不干涉内政。
【发表时间】5月18日发表于爱沙尼亚智库国际国防与安全中心网站

9.捷克学者谈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四种发展模式
【内容提要】欧盟在国际关系中采取的自由主义,本质是为保护小国免受大国政治的影响,而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就是自由主义精神的代表之一。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有四种可能的发展模式:第一,实现区域一体化,解决安全风险;第二,被俄罗斯和右翼民粹主义视为威胁;第三,即使不能帮助东部伙伴关系国解决所有主要问题,但能够在危机中取得有限进展;第四,随着欧洲与俄关系的缓和,计划被遗弃。
【发表时间】5月18日发表于中欧Visegrad Insight网站

10.挪威记者认为俄开发北海运输走廊计划有重大价值
【内容提要】北方海航道是欧亚之间一条主要货运航线,已成为俄罗斯北极地区和远东地区发展的关键。然而,仅靠北方海航道无法实现普京提出的至2024年实现8000万吨运输量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开发从摩尔曼斯克一直延伸至堪察加半岛的北海运输走廊,作为扩展航线。目前,俄罗斯政府已给予北海运输走廊极大的关注。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也表示将北海运输走廊列为优先项目。
【发表时间】5月19日发表于挪威《独立巴伦支观察员报》

11.美国学者认为俄罗斯的北极梦和战略现实之间存在张力
【内容提要】俄罗斯北极地区强化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感,但就目前看来,俄罗斯的北极梦和战略现实之间的不匹配性越来越明显。俄罗斯的北极政策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地区军事建设始终是俄北极政策的关键支柱。今年3月,《俄罗斯2035年前国家北极政策基础》高调出台。但俄至今尚未打造出一个全面的北极战略。加强军事建设,选择性投资与碳氢化合物有关的项目,以及对大规模外国投资的预期,很难被称为可行的战略。该文件无法解决北极地区基础设施破旧、人力资本不足和生活水平停滞等关键问题。
【发表时间】5月8日发表于俄罗斯Riddle网站

12.波兰学者认为中国在北极对俄构成的挑战大于美国
【内容提要】受强大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影响,北极始终在俄罗斯的战略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北极曾一直是苏联和北约对抗的筹码。如今,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再次升温,北极对俄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中美对北极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目标以军事为主,而中国则以经济和能源为主。在俄罗斯看来,中国在北极地区构成的挑战比美国大得多。迄今为止,中俄两国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触及在北极地区的争议点,专注于开发共同利益。
【发表时间】5月18日发表于波兰华沙研究所官方网站


莫国关校长认为疫情后世界可能出现四种情境

阿纳托利·托尔库诺夫
(Анатолий Торкунов)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校长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5月19日,俄罗斯外交部下属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阿纳托利·托尔库诺夫院士专访中向塔斯社第一副社长米哈伊尔·古斯曼就新冠疫情等问题谈及如下观点。

首先,与战争相比,疫情不会破坏工业、运输和社会基础设施。不应将疫情与战争相提并论,而应与流行病互相比较。过去,流行病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世界不是静态的。大流行不会消除冲突、矛盾、制裁和国家利益。它可以充当某些过程的催化剂,或者相反,可以减慢它们的速度。因此需要清醒评估当前疫情对世界政治和国际经济的影响。

疫情危机揭示了现代生活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是高水平消费;另一方面是不可靠和不稳定的生活水平。对于俄罗斯,甚至更富裕的欧盟国家的许多民众而言,失业两三个月且没有收入非常危险。

此外,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推动力但也存在挑战:数字技术既可以推动发展,也会引发新的不平等现象。隔离期间,许多国家已经部署了数字监控系统,而这种做法在法律和道德方面尚待评估。最后,国家主权的重要性仍然存在。在抗击这一流行病时,最重要的不是拥有的高科技药物,而是能否组织隔离,从而将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损害降至最低。

疫情之后世界可能出现四种情境:

一是基于资源富足高度合作的“新全球化”。中美基于共同经济利益实现平衡。美国国内政治局势逐步稳定,外交政策变得不再那么冲动。全球化的愿景发生从跨国公司的扩张(由一个超级大国确保其安全)到民族国家广泛合作的改变。

二是资源匮乏、各国合作水平低下、世界经济陷入停滞、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美中关系陷入危机且许多国家未能有效应对大流行的冲击。民族主义和对传统一体化结构的怀疑,所有这些在疫情开始前就已显现出来,而疫情期间许多问题只会加剧。

三是在资源匮乏的前提下,国家间仍然保持着高度的合作。平等以及利益的公平分配将再次流行。精英们专注于国内政治问题,而不追求积极的外交政策。
四是缺乏资源,且国际合作薄弱,但全球经济复苏相对较快,国际竞争继续加剧。中美意识到“全球化已经崩溃”,出现新的多中心世界的体系结构。俄罗斯拥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但缺乏强大的金融体系和市场能力。

世界体系对美国及其选举结果的依赖越来越少。选举的结果取决于两个变量:美国的经济状况和民主党的动员能力。鉴于经济形势良好,民主党人无法从内部冲突中恢复过来,现任总统连任的机会非常高。但疫情导致美国经济严重受损,特朗普连任阻力增大。
文献来源: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校长:疫情后的四种情境”
“Ректор МГИМО: есть четыре сценария развития событийпосле пандемии”
https://tass.ru/interviews/8503897

 

拉脱维亚学者指责俄媒通过虚假宣传掩盖真实疫情

奥尔加·凯维尔(Olga Kevere)
国际安全战略行动网战略主管

自3月中旬以来,俄罗斯疫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冠肺炎感染人数急剧上升,医疗系统几乎无法控制局势,社会动荡不安。俄国内正面临全面的疫情危机,但俄媒体转移了公众的注意力。

首先是打击假新闻。俄自3月底开始的行动显然是对美欧国家机构和媒体关于俄疫情虚假报道的反应。俄媒会引用西方媒体发布的假新闻或错误信息,来支持他们自己关于西方是假新闻来源的说辞。

其次是编写打击与新冠疫情有关的假新闻和虚假信息的媒体手册,将对俄怀有敌意的西方国家和为西方工作的俄反对派视为假新闻的两个主要来源。
再次是夸大宣传俄罗斯军队。俄媒将病毒描述为“美军的新珍珠港”,称美国和北约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正在将新冠病毒传播到东道国,认为俄军,特别是生化部队,能更好地抵御任何传染,并应参与援助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有需要的邻国。最近几周俄宣传从称邻国为“新冠病毒的温床”、称欧盟为“瘟疫兵营”演变成一种新的说法,即俄罗斯是前帝国地区的唯一希望和救世主。

最后是转移注意力。俄媒没有报道监狱骚乱、瑟克特夫卡尔等城市和村庄爆发的骚乱并将有关新冠肺炎的虚假信息归咎于反对派和西方国家。任何不符合政府版本的都被称为“虚假信息”并受到惩罚。当前的严峻形势甚至被用来宣扬“传统价值观”,声称新冠病毒是上帝对同性恋和郁郁寡欢、死气沉沉的生活的惩罚。严厉的罚款和对人员流动的过度管制弥补了危机管理的不足。疫情还被当成对公众进行全面控制的理由。

目前俄正以不同方式推动解除西方对俄制裁。一是积极利用联合国秘书长关于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措施的信函。尽管它在制裁问题上只有一行字,但这足以让俄宣传机构将其作为来自联合国的主要信息。二是普京在G20峰会上提出包括解除制裁在内的建议。三是试图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一项解除制裁的决议,但以失败告终。中俄是决议草案的主要推动力量。由于决议未能通过,俄罗斯的宣传机构有理由指责美国、欧盟、格鲁吉亚和乌克兰自私,同时将自己和中国标榜为世界人道主义领袖。
文献来源:
“控制的错觉:俄罗斯的媒体生态和疫情宣传叙事”
“The Illusionof Control:Russia’s Media Ecosystem and COVID-19 Propaganda Narratives”
https://visegradinsight.eu/the-illusion-of-control-russian-propaganda-covid19/

 

俄学者认为多种因素导致俄地区治理质量存在差异

阿列克谢·索尔巴勒
(Aleksei Sorbale)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政治学博士候选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但公共行政的质量并没有显著改善。根据1996-2019年全球治理指标,俄在政府绩效方面一直在世界所有国家的后半部分。如果看腐败程度,俄罗斯的表现更糟。透明国际2019年报告显示,俄罗斯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37位。这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利比里亚等国相当。

对于各国研究人员来说,俄是“治理不善”的典型案例。这意味着高度腐败、无能和低效的官僚体制以及政府机构的问责水平较低等问题。然而,这片“治理不善”的海洋在区域层面上也有相对“合理”的治理岛屿。

首先,俄联邦各地的治理质量似乎没有严重的差别。从治理角度看,俄州长们基本上照搬了克里姆林宫采用的手工式、低效的治理模式。从经济角度看,区域一级的管理质量差别很大。一方面,与克里姆林宫相比,州长理应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另一方面,地方精英拥有的是战略工具,而非战术工具。经济治理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就像一场长跑,在长跑中,管理者可以被细分为领导者、中层执行者和落后者。

有几种方法可以解释上述不同地区在经济治理质量上的差异。第一种解释与每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游戏规则的独特性有关。这些因素包括问责制、政治稳定、官僚效率和反腐败努力。第二种解释是“资源诅咒”,联邦中心和各区域之间存在重叠。例如,托马斯·雷明顿在解释地区层面的治理质量差异时,提到了各地区对自然资源和联邦中心财政援助的不同依赖。第三种解释集中在每个地区掌权者的个人特征上。这涉及到州长们对改革的取向、教育水平和质量以及意识形态偏好等。

还需注意,衡量地区治理质量的另一指标是其投资潜力。一方面,这显示了对该地区经济的信心以及对州长所推行的经济政策的纠正。另一方面,该地区在投资政策上的成功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关联。

而治理良好地区的州长通常符合以下四个标准:第一,州长需长期管理该州;第二,州长应有长期在本地区工作的经验,不被当地精英视为“游牧统治者”;第三,州长与克里姆林宫有良好的关系,他们忠于中央计划,有很强的游说潜力;第四,州长的治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官僚团队,这些人完全由统治者控制并忠于统治者,这减少了精英内部冲突的可能性。
文献来源:
“俄罗斯地区糟糕或更好的治理:州长们应该受到指责吗?”
“Bad orbetter governance in Russia’s regions: Do governors deserve the blame?”
https://www.ridl.io/en/bad-or-better-governance-in-russia-s-regions-do-governors-deserve-the-blame/

 

俄学者认为新冠疫情不会影响中俄关系

伊万·祖安科(Иван Зуенко)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

几个月以来,新冠疫情一直被认为是俄中关系产生问题的根源,这并非毫无根据。俄罗斯在1月底单方面封锁了边境,随后俄中边境因疫情而关闭。现在情况发生了逆转,俄罗斯已成为中国输入型病例主要源头之一。

俄及时关闭了与亚洲邻国的边界,但对欧洲疫情反应迟缓。这便导致新冠病毒在俄雪崩式传播。3月2日发现了第一例来自意大利的输入型病例,但直到3月18日才开始禁止所有外国人入境,3月27日才停飞所有国际航班。此时,从欧洲向东传播的新冠病毒已到达远东地区。对于欧洲方向的迟钝反映出俄社会大多数人,包括精英阶层,固有的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观仍未改变,尽管他们有民族爱国主义和反西方的言论,但他们与欧洲和北美有着密切的联系。2014年莫斯科宣布的“向东转”在意识变化方面没有通过考验。危机之下,俄继续与欧洲进行最后的沟通,而迅速中断与亚洲的所有联系。

尽管西方分析人士希望中俄关系应疫情而瓦解,但很明显,疫情并不会影响中俄关系。首先,华盛顿的反华言论、不断下跌的油价以及俄对中国消费的日益依赖,使两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面对疫情,两国领导人交流非常迅速。俄副总理塔季扬娜·戈利科娃表示,唯一可能造成双方误解的是中国拒绝将新冠病毒毒株分享给俄罗斯以开发疫苗。此外,中俄边境地区也并没有出现仇外心理。中俄关系依旧稳定。
文献来源:
“病毒的边境。边境地区的疫情将如何影响俄中关系”
“Вирусная граница. Как вспышки эпидемии в пограничьеповлияют на отношения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https://carnegie.ru/commentary/81765

 

美国记者认为新冠疫情会加速中俄合作

里德·斯坦迪什(Reid Standish)
《外交政策》特约记者

新冠疫情蔓延推动中俄更加紧密地联系,这可能导致两国在下一代技术领域深化合作,这一发展可能对欧亚大陆产生重大影响。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中俄两国已就高技术建设进行了密切合作。制裁和对依赖西方技术的怀疑已经拉近了莫斯科和中国的距离,而病毒大流行使得这一进程加速。

俄越来越多地接受通过面部识别对其人口进行大规模监控,这促使俄加强了与中国海康威视的合作。随着中国继续夸耀其成功地利用科技手段遏制和击退新冠病毒,并将自己定义为应对疫情典范,俄将进一步向中国科技公司敞开大门,并与中国进一步融合。这种合作可能会对欧亚大陆许多国家的高科技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企业正在那里向后苏联的威权领导人推销产品,并在他们中间寻找买家。

尽管两国利益并不总是一致,但中俄对美国都怀有敌意。近年来,随着两国发现自己被西方技术排挤在外,这种敌意就一直延续。

新冠疫情改变了俄经济和政治现实,使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依赖将继续下去。尽管中俄科技联系日益密切是不可避免的,但一系列因素可能会成为深化合作的障碍。首先,俄仍在犹豫是否向中国供应商完全开放其所有行业,人们越来越担心俄罗斯的中小企业正被中国的全球科技巨头所主导。其次,在俄罗斯各地实施中国式的监控模式,还可能导致重大的结构性问题。这种模式对莫斯科有用,因为城市有资金和实力支持。但全国各地的情况并非如此,这可能会导致俄罗斯出现非常复杂和不平衡的局面。
文献来源:
“疫情伙伴关系:新冠病毒为深化中俄高科技合作扫清障碍”
“Pandemic Partnership: Coronavirus Clears Path for Deeper China-Russia Ties in Hi-Tech”
https://www.rferl.org/amp/pandemic-partnership-coronavirus-clears-path-for-deeper-china-russia-ties-in-hi-tech/30619246.html

 

美国记者认为俄罗斯大战略缺少主导叙事

安德鲁·科里布科
(Andrew Korybko)
美国驻莫斯科政治学者、记者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战略研究与预测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成员

西方主流媒体对俄罗斯通常有三种错误观点:一种是认为俄罗斯想用用军事手段征服世界;另一种认为俄罗斯内政管理不善很快会全面崩溃;还有一种认为俄罗斯自诩有拯救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的使命。

然而,这三种思路都没有考虑到俄大战略的现实,最好的概括应该是,俄的21世纪大战略是通过外交和冲突管理成为非洲和欧亚大陆最重要的“平衡”力量。这种雄心勃勃的愿景源自俄 “深层国家”的进步派,他们决定摆脱苏联的束缚。

在欧亚大陆,俄与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阿塞拜疆和巴基斯坦等传统合作伙伴,这些非苏联国家俗称“乌玛枢轴”,进行改变游戏规则的和解。莫斯科通过“乌玛枢轴”重新平衡了欧洲的关注焦点,并使其外交努力多样化。该举措创造了两个新的三边伙伴关系。第一个是涉及叙利亚问题的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边关系,第二个是涉及阿富汗问题的俄罗斯、巴基斯坦、中国三边关系。这五个国家是东半球重要的大陆大国,象征着许多东方国家的制度联盟。

在非洲地区,俄参与解决非洲冲突最初是希望实现军事扩张,尔后是希望成为政治和解中的关键外交因素,以此保证本国企业获得市场和资源。只要俄罗斯保持谨慎,避免陷入任何潜在的困境,那么它就可以继续“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清理未来可能在非洲各地出现的混乱。

由于美国的压力,欧洲疏远俄,促使莫斯科转向开始了“乌玛枢轴”,通过两个相互联系的三边伙伴关系来巩固欧亚大陆的核心,共同形成了金环大国关系的基础。通过利用其集中在欧亚大陆的地位,俄的目标是成为最不可替代的连接者和调解者。

俄外交官、学者和专家都清楚地表达其平衡非洲和欧亚事务的宏伟战略愿景,以防止美国在其合作伙伴的社会内部将针对俄罗斯的“公众压力”武器化。如果缺乏主导叙事,俄在信息上会出现真空,而这个真空很快就会被美国及其盟友利用,引发颜色革命,危及莫斯科的长期可持续性平衡的努力。
因此,俄需要优先考虑的是其软实力的延伸,必须通过其外交官和学术界,直接向其伙伴的“深层国家”以外的人民传达其“平衡”意图。
文献来源:
“俄罗斯在非洲-欧亚大陆的大战略,及可能的问题之处”
“Russia’sGrand Strategy in Afro-Eurasia (And What Could Go Wrong)”
https://orientalreview.org/2018/05/07/russias-grand-strategy-in-afro-eurasia-and-what-could-go-wrong/

 

美国记者主张俄印组建新的不结盟运动

安德鲁·科里布科
(Andrew Korybko)
美国驻莫斯科政治学者、记者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战略研究与预测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成员

俄罗斯与印度的战略关系几十年来一直密切。在冷战两极格局,后冷战单极格局和当前的多极化等各个阶段,俄印关系虽然有时也会受到挑战,但都一直十分牢固。

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世界秩序是否已经多极化,是否真的处于现有的美国霸权和正在崛起的中国之间的一种非正式的两极状态?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塑造俄印关系的战略轮廓。若俄印认定是两极状态,由此产生的政策制定结果,自然会是共同创建第三极,以平衡这种两极影响力,加速多极转变。此外,这一发展也可能吸引倾向第三极的较不强大的国家加入。

俄印认为新不结盟运动是在他们的首要利益,两国专家都曾建议两国共同领导该运动,并称之为“和平发展运动”。不结盟运动最初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是当时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几十个国家共同平衡的平台,让其成员经历了一种“共同的自我认同”。

俄印主张的不结盟运动有七个特点:一是支持有民族特色的民主,反对以政变为手段获取权力;二是除当局犯下大规模罪行的情况外,不干涉他国内政,而且这种案件必须经过调查;三是.坚持积极的全球化进程,在现有世界秩序之外寻求更公平的选择,包括改革联合国,使其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四是寻求通过维和和稳定发展来避免军事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承诺无限的和平主义,每个国家都留有自卫权;五是反对单边制裁、贸易战或任何其他形式的保护主义,反对以此作为外交政策手段;六是不参与可能引发第二次冷战的全球或区域军事政治集团;七是通过自由贸易协定,支持多边机构和一体化联盟,促进贸易和经济自由化。

俄罗斯和印度联合起来共同倡导新不结盟运动,克服过去的结构性挑战。在对俄印关系进行研究以后,可以得出下面一些结论:当前全球体系在改变,而且基本可以说是两极,而非多极的;在不确定时期,俄印关系形成一个稳定轴心,并有希望成为一个影响极;俄罗斯担心过度依赖中国,因此对与印度合作越发有兴趣,希望以此平衡中国,并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获得尽可能多的战略平等;新不结盟运动是以俄罗斯和印度为核心的提议;这一提议所固有的挑战主要有美国试图将俄罗斯和印度分开,中国对该战略目的持以怀疑;战略设想的相互和多边利益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可能促使两国继续在这个方向上进行合作;任何进展都必须在仔细评估每一个可能项目的具体战略形势后谨慎进行,以避免来自美国或中国的过度反应。
文献来源:
“俄印共同领导新不结盟运动的前景”
“TheProspects of Russia and India Jointly Leading a New Non-Aligned Movement”
https://vestnik.mgimo.ru/jour/article/view/1481?locale=en_US#

 

爱沙尼亚学者认为应基于长期对抗前提处理对俄关系

詹姆斯·谢尔(James Sherr)
爱沙尼亚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六年后,一些西方人士已经坚定地认为,必须找到一条摆脱僵局的道路。

乌克兰战争损失惨重,五年来虽没有发生重大战斗,但经济和人道主义负担仍然相当沉重,发生更广泛冲突的危险仍然存在。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表示有必要“将俄罗斯和欧洲重新联系起来”,乌总统泽连斯基认为结束与俄战争是最紧迫的任务。

对俄而言,有三件事是很明确的。首先,妥协有风险,俄必须调整对西方和乌克兰的政策,这比无限期维持现状的危险要小;其次,维持现状不符合俄罗斯利益;再者,通过谈判达成互利的妥协是最现实的。而西方对俄利益的看法往往是错误认知。

现在的俄罗斯是一个雄心勃勃和受到威胁的大国,它的忧虑与它限制其他国家的选择和主权的权利感成正比。对普京和尼古拉一世而言,俄罗斯文明是超越俄罗斯边界的信念,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国家原则。这种“文明”的敌意暗含了一种治理体系,即新封建专制主义,这就在俄罗斯和许多邻国之间制造了摩擦,并且与结束冷战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格格不入。可以说是对《联合国宪章》的一种蔑视,而俄罗斯称这种状态是“积极对抗”。

对于西方而言,首先必须接受长期对抗的逻辑,拒绝虚幻的解决方案或尝试与俄罗斯达成妥协。其次,以北约和欧盟为代表的西方集体,必须维护自身的完整性和安全,必须理解自身的脆弱性,投资于自身的韧性和能力,并接受混合和平的严酷条件。再者,西方应继续帮助乌增强自身能力和威慑能力,在事关乌克兰的完整性和安全的问题上不应向乌施压。同时,西方应在有意义之处寻求与俄合作,尤其利用任何开放的对话和讨论的形式恢复多边军控。最后,西方应明确表示各自内政是各自的事。当涉及到西方事务时,西方不会请求俄罗斯的支持,也不会因为俄罗斯的反对而偏离正道。
文献来源:
“重塑俄国,幻想和平”
“ReinventingRussia and Imagining Peace”
https://icds.ee/reinventing-russia-and-imagining-peace/

 

捷克学者谈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四种发展模式

阿里亚克塞·卡扎斯基
(Aliaksei Kazharski)
布拉格夸美纽斯大学欧洲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未来十年,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国将何去何从?是在欧洲与俄罗斯关系缓和后被遗弃,还是在欧盟的帮助下被唤醒,进行彻底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以下是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四种可能的发展模式:

第一,实现区域一体化,解决安全风险。2004至2007年,欧盟“爆炸式”扩张。西欧的安全稳定模式的边界被向东推进,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形成了一片新的区域。这些后苏联国家对欧盟意味着机遇和挑战。该区域的局势不仅关系到欧盟的经济收益,更深刻影响着欧盟自身的安全。

通过区域一体化解决安全风险是自由国际秩序的基本逻辑。欧盟希望通过一体化的模式,在边界上创造可预测的安全环境。在该地区,受特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与波兰和斯洛伐克这样的欧盟外围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尤为重要。

第二,被俄罗斯和右翼民粹主义视为威胁。2009年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正式启动,包括六个后苏联国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这些国家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对俄关系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这项计划侵犯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严重威胁俄在后苏联空间的霸权和野心。2014年,在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和欧亚联盟的激烈冲突下,乌克兰危机爆发。随后,乌克兰与欧盟签订了一项看似“双赢”的联盟协议,但欧盟显然低估了俄零和博弈的心态和侵略倾向。

目前,受新冠疫情影响,欧盟成员国不得不关闭边界。然而,这一应急措施却成为现实主义学者用来否定自由全球主义和人员自由流动的证据。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发展将受呼吁“回归国家”的右翼民粹主义者的影响。

第三,在危机中取得有限进展。自由民主和自由国际关系在动荡的20世纪幸存下来,并在21世纪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危机之下,自由主义模式具有超乎预料的复原能力。

在全球呼唤民族国家的时代,像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这样的项目似乎失去了现实意义。但是,对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非此即彼的认知方式是错误的。未来十年,即使欧盟不能帮助东部伙伴关系国解决贫穷、腐败和僵化的冲突等所有主要问题,但至少能够帮助他们取得有限的进展。

第四,随着欧洲与俄关系的缓和,计划被遗弃。对德、法等西欧国家而言,其与俄罗斯进行合作的意愿往往更加强烈。多重危机之下,欧盟的力量被削弱。未来,欧盟很可能放弃东部伙伴关系计划,转而与俄罗斯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然而,一旦东欧失守,中欧国家就该提高警惕。在西欧的认知中,维谢格拉德集团4国被定义为广义的“东部”,也就是说,是可以在与俄合作中被牺牲的部分。

最后,需要指出,欧盟在国际关系中采取的自由主义,本质是为保护小国免受大国政治的影响,而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就是自由主义精神的代表之一。
文献来源:
“逃离强权政治:证券化的东部伙伴关系”
“Escaping Great Power Politics:A Securitised Eastern Partnership”
https://visegradinsight.eu/escaping-great-power-politics-eastern-partnership/

 

挪威记者认为俄开发北方海运输走廊计划有重大价值

阿特尔·斯塔勒森(Atle Staalesen)
《独立巴伦支观察员报》记者和出版人

北方海航道涵盖了新地群岛和白令海峡之间的水域,是欧亚之间一条主要货运航线,已成为俄罗斯北极地区和远东地区发展的关键。根据总统普京的决定,到2024年北方海航线必须实现8000万吨的运输量。俄罗斯会计协会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明确指出计划可能无法及时实现。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滑;二是项目开发商缺少必要的破冰船和冰级运输船;三是北方海航道上的货运体量较小。

为了扩大货物运输量,新的《俄罗斯北极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北海运输走廊作为扩展航线。这条运输路线从西部的摩尔曼斯克一直延伸至东部的堪察加半岛,同时也包括巴伦支海峡和白令海峡之间的水域。有了这条扩展航线,普京的8000万吨运输量计划或有可能实现。

俄罗斯政府给予北海运输走廊极大的关注。据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总裁利哈切夫预测,至2024年,北方海航道的货运量将达9260万吨,其中天然气、煤炭、石油和金属将成为运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尽管受沙特与俄罗斯石油价格战和油价暴跌的影响,利哈切夫依然表示,北方海航道将吸引大量外资投资,这将促成整个北极地区的经济转型。
文献来源:
“俄罗斯北极航运可能会走这条新航线”
“Russian Arctic shipping could follow this new route”
https://thebarentsobserver.com/en/arctic/2020/05/russian-arctic-shipping-could-follow-new-route

 

美国学者认为俄罗斯的北极梦和战略现实之间存在张力

谢尔盖·苏汉金
(Sergey Sukhankin)
詹姆斯敦基金会研究员,海湾国家分析顾问

俄罗斯北极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价值。北极遥远的地理位置强化了俄的大国地位感,对俄罗斯人而言具有神圣的意义。但,俄的北极梦和战略现实之间的不匹配性越来越明显。

首先,俄罗斯的北极政策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遗忘期。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俄政府尚无实力考虑长期的北极政策。

第二阶段,北极野心被唤醒。2007年苏联英雄齐林加洛夫率领探险队进行考察,将罗蒙诺索夫海岭划归俄罗斯所有。2008年俄罗斯联邦基金会制定了《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

第三阶段,俄北极地区发展战略初现雏形。2013年《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与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颁布。文件强调“改善社会经济”条件是俄主要战略目标。实现该目标的责任落在了于2012年成立的俄罗斯远东和北极发展部肩上。

第四阶段,高调出台《俄罗斯2035年前国家北极政策基础》。根据2014至2019年北方海航道的实际货运量,俄计划至2024年该航线的货运量将达8000万吨,至2035年达1.6亿吨。北方海航道战略可行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碳氢化合物、矿产、生物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未来几十年是否会成为俄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二是俄能否在中俄关系中获得战略优势。

其次,地区军事建设是俄北极政策的关键支柱。俄罗计划建立“北极盾”军事防御系统,即通过多层防御系统保护北海航线免受外部威胁。从2014年起,俄已成功恢复了苏联在北极地区的大部分军事力量。

最后,需要指出,俄并未打造出一个全面的北极战略。加强军事建设,选择性投资与碳氢化合物有关的项目,以及对大规模外国投资的预期,很难被称为可行的战略。《俄罗斯2035年前国家北极政策基础》无法解决该地区基础设施破旧、人力资本不足和生活水平停滞等关键问题。该地区仍然缺乏吸引力,劳动力外流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
文献来源:
“细看之下,俄罗斯的北极战略正逐渐瓦解”
“Russia's Arctic strategy melts under scrutiny”
https://www.ridl.io/en/russia-s-arctic-strategy-melts-under-scrutiny/

 

波兰学者认为中国在北极对俄构成的挑战大于美国

米哈尔·查布罗斯(Michal Chabros)
波兰政治家,外交官

俄罗斯的北极野心不仅仅是出于对地理因素的考量。受强大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影响,北极始终在俄战略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在前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任何与北极有关的事项都已成为俄社会和政治共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极曾一直是苏联和北约对抗的筹码。如今,俄与西方的对抗再次升温,北极对俄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已降下一道“冰幕”。

近年来,美国对北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出于对北极和北美地缘因素的考虑,美对俄在北极的活动保持警惕。2019年6月,美国防部通过了新的北极战略。该文件概述了实现北极理想状态的三种战略途径:建立北极意识、加强北极行动和构建基于规则的北极秩序。在北极问题上,美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美对北极重要性的认知落后于俄;二是美在整个北极地区的军事行动和军备建设与俄相比都受到限制。

目前,经济和能源问题是中国在北极地区利益的核心,也是中俄互利合作的关键领域。但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合作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首先,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对原材料的需求锐减,短期内不会出现需求猛增的情况,因此,北极项目很可能会从中国的议程中被取消。其次,中国近年来成为了北极新项目的主要受益者,在该地区的经济存在日益增强,这引起了俄的顾虑。

在俄看来,中国在北极地区构成的挑战比美国大得多。对俄而言,美在该地区的战略目标相对明确。唯一不清楚的是,美方面计划在多大程度上控制北极地区。但至少目前看来,美国的态度相当温和。而中国在该地区的运作模式显然有别于美国。一方面,中国极力避开战略和安全等领域,另一方面,在中俄已有的战略联系基础上,中国正寻找北极问题一刀切的解决方案。

迄今为止,中俄两国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触及在北极地区的争议点,专注于开发共同利益。就目前而言,一切似乎都进展顺利。正如俄罗斯政治学家特列宁所说,没有理由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合作将具有军事成分。
文献来源:
“北极破冰船:俄罗斯在远北的安全政策”
“The Arctic Icebreaker: Russia’s Security Policy in the Far North”
https://warsawinstitute.org/the-arctic-icebreaker-russias-security-policy-in-the-far-north/

 

编译:赵文捷 郭鑫 张露瑶
排版:赵文捷 郭鑫 张露瑶
审核:杨成